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据8月16日媒体报道,今年1-7月份,中国中冶新签合同额相较上年同期大增了36.9%,达到7033.3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0亿元以上的重大钢铁承包工程合同有11个,不乏还有与外资(印尼)合作的钢铁生产项目。
中国中冶拿下大量钢铁工程订单,也意味着中冶将会进一步加深与国内其他钢企之间的合作。不过,在上月中钢协表示要控制钢铁的产量,以响应国家“碳中和”的号召后,我国不少钢铁企业就着手改进炼钢的方法,同时多采用废钢等材料来替代铁矿石,促进生产链往环保方向靠近。
数据显示,在限产政策下,截至今年8月上旬,我国的粗钢产量降低至2043.94万吨,粗钢、生铁、钢材的日产量同比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了4.4%、5.09%、9.46%。不过虽然钢材产量下降,但由于限产幅度还在预期内,故国内钢价仍旧坚挺,没有太大影响。
不过,既然我国限产钢铁,那这是否也意味着我国对铁矿石等炼钢原料的需求会有所降低呢?显然是这样。当下,我国在着手开采本土铁矿石的同时,也在逐步减少铁矿石进口量,以减少对外的依赖。
而减少铁矿石进口,澳大利亚作为我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来源,自然也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但事实上,由于去年受到天气和环境影响,澳大利亚作为全球铁矿石供应来源,其铁矿石出货量大幅下降,供不应求下澳洲铁矿石价格高涨,我国也越发不愿买账。
加上中澳贸易有了摩擦,我国也在致力于追求铁矿石进口多元化。但中国作为澳洲最大的铁矿石买家,澳洲一旦失去中国市场,其经济短板立即就会随之暴露。据澳媒日前报道,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出口繁荣正呈现“泡沫化”,若没有铁矿石掩盖,澳洲的经济衰退早已显然。
而在中国重重限钢限产行动下,澳洲用以维持其经济发展的最后王牌——铁矿石,恐终将也会失效。
文| 洪心婷 题 | 林嘉 图 | 卢文祥 审 | 林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