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凯迪社区,原标题《半年亏损955亿元,“养不起”的高铁还有建的必要吗?》。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仅供参考。转载目的为传播更多资讯,版权属原作者并深表敬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媒体消息,国铁集团公布的上半年的财务报表显示,我国高铁在上半年亏损955亿元!
至于对高铁的投资,动辄一条几百亿,合计已经是天文数字,数以“万亿”计。粗略估算,这些高铁花费的可真不少:其中近4万公里的高铁,直接建设成本恐要达到五、六万亿(1亿/公里造价早已经是过去式),再加上地方征地、其它设备投入、维持费、小规模投入、折旧......亏损多年,10万亿灰飞烟灭恐怕有谱。
10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就算每人每天的粮食底线是1斤,那么简单计算下,可知10万亿买成粮食,可供全国人坐吃数年之久。
简算每个贫困户每月需要1000元救助维持最低生活水平,1亿养活10万户,那么10万亿可养活多少贫困户?
均计房屋建筑成本1300/平,10万亿就是N亿平!轻松解决全国住房难!
假设平均一个本科生各种费用加起来,4年花费10万元。那么10万亿可供养1亿本科生无后顾之忧完成学业!
除了福利,来点发展的。假设1亿启动一家制造业企业或高新企业,10万亿理论上可搞10万家大型产研一体企业,每个省都可分到3000多家,“全面发展”并不难。计每家用工3000人,可为3亿人解决就业,到时候甚至要担心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简单一算吓一跳,原来10万亿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真的可以做许多事情。
现在这10万亿给拿去搞高铁了,每年还在赔钱...
为了说明问题,再稍稍详细讨论下,高铁到底有多大价值?
经济效益
高铁(项目总体)目前仍处于高成本建设和高成本运行阶段,事实上在赔钱,中期盈利基本无望,从商业角度,这是个明显不成功的项目。从更大的范畴,它占用了大量资金和资源,耽误其它大事和发展。
个人认为,发达国家不搞高铁,与效益方面的考量关系密切。但我们这边,往往这方面不敏感,家大业大,似乎浪费点没啥。
远期盈利有没有?个人认为几十年后,“高铁”的客流会有较大增长,开始盈利,但那时高铁恐怕已经不算高铁,泯然众人矣,可能难度和成本已经不那么高,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前面超前建设投入的大笔资源仍难以收回,更要考虑“成本高峰”等影响。
总的来说,相关远期经济效益仍难以保证。
那衍生的经济效益有多少呢?
没错,高铁对某些产业有所带动。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10万亿砸到其它多个项目上,是不是会产生更多更好的效益?答案几乎是一定的,前面已经算过了。
中国高铁,早期技术来自西方成熟技术,后由中方自行改进发展而来,开始阶段固然是一种进步,但进步之后,后来的巨量资源主要大量投在具体建设、重复建设上,对社会创新、科技进步的带动已经比较有限。无非就是钱花出去,大家都有钱赚,多少再投资一些。
但是,相关花费的大部分并非用于创新高科技,相关的发展和再投资对远景的社会经济效益带动作用有限。考虑到科技进步往往意味着效益,那么高铁作为较为单一的项目(群),这方面的社会贡献必然会越来越小。
10万亿,本应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回报。而现实中,是一个赔钱的高铁系统占用了10万亿,别的项目必然要“节衣缩食”过日子,但钱和资源是有限的。
顺便说一下,高铁是专用客运专线,难以用来运货,这方面和多能的普速铁路没法比。再加上各种成本高昂、融资社会化等原因,高铁和普速铁路相比,竞争力差。没错,高铁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实是普速老大哥。有老大哥在那站着,高铁效益就没戏。在具体例子中,高铁吸引客流甚至要普速列车配合,比如减少普速车次和席位,不然上座率会更加惨淡。
高铁的另一个对手是航空,大家都是国企,事实上形成了大规模内耗式竞争。
社会效益
基本民生问题
前面已经算过,高铁对经济全面的贡献并不如宣传那么理想,效益有限,意味着佣工有限和社会经济能力有限,那么就难以保证足够的就业和社会福利。
有人一直在强调高铁创造了多少多少就业岗位,可10万家大型企业又能创造多少就业?而且如此打工不大需要翻山越岭顶风冒雪,家乡就能解决,而且工资会暴涨。
即使是那些在铁路部门取得了新就业岗位的朋友们,似乎是“既得利益者”了,可经济大发展后,在别的企业就业还不是一样?没准还赚高薪。
就是说10万亿砸在若干具体产业上,理论上对民生的促进会相当明显,但砸在高铁这单一项目上,对民生贡献有限,不合算。
交通效率推动问题
没错,高铁明显改善了人的出行速度。但不得不指出,对于大部分乘客来说,几个小时、一天半天的时间节约,其实没那么紧要。
倒是对旅游业有所促进,但不差钱的游客并不是全体,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也不大会情愿选择高铁。公出的道理类似。
探亲倒是方便多了,可惜探亲并不是主线。
更为重要的是,高铁是客运专线,对改善更重要的货物运输贡献很小。
这方面总的来看,高铁有贡献,但实际的贡献相比巨大的消耗花费,不合算。而且某种程度上,高铁加剧了国内交通系统本身的“内耗”,浪费甚多。
社会科技促进
前面已经说过,高铁对于促进远期的社会科技发展,不能说没有贡献,只是效率较为低下,也不够全面。
那乘客买不买账?高铁好不好,乘客说了算。【私募工场:Funds-Works】数字说明,乘客对高铁不感冒。总体上座率低,才导致高铁亏损严重。对乘客需要、乘客能力和意愿,高铁仍属于奢侈品。
国防贡献
高铁有利于争分夺秒、更快地投送部队,但毕竟是轻载的客运专线,进行快速投送的只能是轻装部队,更多重型装备、大宗后勤物资还得仰仗普速老大哥。
轻装部队,其实战斗力比较有限。
如此,社会效益如何已经比较明显。
总体来看,高铁是一种不错的交通工具,的确对交通、对经济、对社会有贡献,放在客源有保证的地方会赚钱,大家欢迎度也较高。
但不得不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国家账面上“富裕得很”,但仍有许多穷人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高铁,而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就业和收入的改善,还有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这方面高铁给不了,或者说给的不够多、不够合理。
10万亿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改善民生、改善经济、促进科技创新、改善社会环境都好大展宏图,用在高铁上,也就是创造了一张“速度名片”,促进了人员流动。
人员高速流动,真的那么重要吗?
中国的钱仍然紧张,仍需要精打细算。10万亿这么随便的砸,的确说不过去。
根据某些高铁乘坐的经历,笔者真实地认识到,高铁“表面很好看”,实际嘛......
比如贵州高铁,那边地形所限,高铁线路70%以上要钻山沟挖隧道、架桥梁,成本相当高昂(1个多亿/公里的高铁造价是“平原价”)。就是成本这么高昂的高铁,上座率也相当少。
有次在旅游旺季往贵州去,笔者本车厢只有三个人,临近车厢一个坐了大概六成人,另一个基本空的。为什么上座率这么低?还不是老百姓不买账!
半路上临时停车2个多小时,据说是因为线路上“落石”常有。这样算起来,我们乘客花高昂的票价,速度并没有改善什么!
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安排高级东西也未必适合,这样的地形,安排高铁并不适合。还不如把普速铁路适当改造改造,再弄些好的产业,大家多点收入更好。
▼最后再简单算算,高铁10万亿都去了哪里?
毫无疑问,铁路车辆企业成了明显的受益者,近年接订单接到手软。可惜,许多“老车辆”没赶上这趟红利。
工程再往下分包,亲近的各种建设公司、小老板发达了啊。
材料企业、工程机械企业,恐怕一些国企和体制相关的大型企业要占明显的上风。收到效益以后,恐怕内部发钱的动机是足够大的,而不是再投资和创新。
银行通过贷款,也会赚不少。但实话实说,这样利息有限、亏损中的贷款项目,未必就是好事。
至于普通打工者收入,只是10万亿中一小小部分,而且每一分收入都要由汗水创造。更不用说,10万亿是不是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守家带地赚钱呢?
写这篇社评的意思,并非针对高铁本身,而是希望“好钢用在刀刃上”,重视基本、重视主要、重视真实的发展。没错,中国仍不是“富得流油”,远还没到奢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