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我刚看到这样的两组数据:
根据中国结算数据,截止2020年10月末,中国投资者数量达1.746亿;
根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数据,截止2020年11月初,今年发行基金数量和募资规模双双创新高。
面对新手大军的涌入,我们也不得不正视投资市场的“内卷化”,比如2013年横空出世的“宝宝类”货币基金,有些天年化收益甚至超过7%,如今收益率经常见不到年化2%。
无论是基金发行规模和还是各种“宝”收益逐渐下行,很多人正在从简单的买点理财产品,进入股票和基金市场。
可是,此时需求在增加,产品也在增加,对投资者的要求其实是越来越高的,比如:
投资股票吗?一直都是有高难度的;投资基金吗?这么多的基金,你要懂行业,还要懂得策略,尤其是今年火爆的芯片和医药等,都要有行业认知的;那投资增强型的货币基金产品呢?宏观经济你也得懂些吧。等等不一而足。
可见,量化投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以前那种躺着就能有差不多收益的时代过去了,你模型不一定懂原理一定要懂吧,接下来分享下我曾经遇到过的坑。
一、信息时代,鱼龙混杂,别陷入低效学习
记得,我大概是2007年进入股市的,最惨的时候也是亏损了70%以上了。回想那时加入的理由也是很简单。
朋友说:最近股市这么好,我都赚了XXX元了。我说:我不会啊,要不你给我推荐一个呗。于是就这样上车了。当市场到了6124突然掉头直下,突然真的不知所措了。
当时,我觉得自己应该学习点知识,从图书馆借书、网上BBS看帖子或在股吧里找经验等等。我终于明白:果然靠运气赚的钱,只要一轮下跌你就亏没了。
可是,初学者的最大问题就是,漫无目的的看书,寻找没有确切来源的信息、跟着不知道背景的“大咖”学习等等,这都是非常低效的学习方法。
你不妨盘点下自己的“收藏夹”,各种帖子、专栏,还有书架的三层“秘籍”等,后面想想花这几千都没看,吃点好的不香吗?
其实,有投资经验的人也会如此,比如当下的芯片和医药等,很多不熟悉行业就冲进去,看到几个网友“喊口号”就全仓。
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要找专业资料先搞清楚,包括宏观政策背景、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和产业链等等,然后再回到传统基本面分析。
作为日常有工作的人,快速学习的能力,既是应该掌握的能力,客观因为时间有限你也必须要去掌握的。
二、你不经意间,在放弃普通投资者拥有的“优势”
有没有发现,很多人永远都在“全仓”,比如全仓某只股票或者某只基金等,这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在放弃普通投资者的优势,要与市场专业机构“硬碰硬”。
我们一定要知道,作为普通投资者,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优势:
1、能自由支配资产配置:专业的投资者比如基金经理,大多数都是以投资为工作,受到各类产品和公司的限制,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更接近一般意义的投资,先配置资产,再选择产品,然后再选择交易时间等。比如股票型基金经理,无论如何都不能空仓,而普通投资者如果总在全仓某个品种,就等于放弃自由资产配置的优势。
2、可以做更长期的投资:无论是基金经理或股票咨询顾问等,和我们的工作一样,要面对奖金和晋升的每年评定,都要考虑每年年底市场排名和公司业绩等,他们的投资、推进都不可能完全按照经典的价值分析和长期投资管理基金的。而个人投资者就没有这种考核,投资可以很纯粹,为的就是自己资产保值增值,可以有耐心,更好的践行价值投资。
3、交易策略更灵活:专业人士讲求做深、做透,比如一个基金经理要投资某只股票时,会请来基本面分析师、技术面分析师和量化分析师等的综合建议。而普通投资者虽然资金体量没有那么大,但也要像买方一样,博采众长。总结起来就是,他们的目标非常单一,就是提升净值,为客户赚钱,而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消费,更好的配置自己的资产,寻求最适合自己目标的投资回报比就好。
三、满眼都是机会,靠猜靠蒙都想赚大钱
我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普通投资者如果觉得市场放眼都是机会,而且自己似乎还能抓到,那这些朋友基本可以确定没入门。
你一定要只做自己看得懂的机会,市场上每年都会有至少1到2波机会,涨幅可观,如果你愿意找,再惨的年份都有几个涨幅30%以上的版块,以普通投资者能力储备,能抓住一个就相当优秀了。
如果你只是因为最近某个板块好,贸然杀入,基本可以确定最后可能就会被套牢了。投资一定只做自己看得懂的机会,这也是一种敬畏市场的表现,这里不是靠猜、靠蒙就能赚钱的地方。
我猜你日常一定还会遇到这种场面,看准了机会但不敢下手,知道判断错了也不愿意止损,知道可以抄底但还是蜻蜓点水做成“倒金字塔”加仓等,说白了就是没有投资纪律,做不到知行合一。
我建议,普通人因为没时间,专业技能比专业投资者会弱,但是可以更有耐心,多参考不同专家意见,长期价值投资才能更好的扬长避短。
总之,靠投资赚钱,从来就没有能随随便便成功的。作为普通投资者,在当下相对“内卷化”的投资市场中,一定要避开这三个大坑,并形成自己的三个重要能力,即快速高效的学习能力、基于资产视角的配置能力和回归初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