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刘新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李嘉诚父子依旧“热衷”购买自家股票。香港联交所股权披露统计显示,6月21日-6月24日期间,李嘉诚家族先后三次增持长实集团股份,合计增持208.05万股,涉资约1.1亿港元。此番增持后,李嘉诚持股比例从45.58%上升至45.63%。
这是年内李嘉诚家族第七次增持长实。今年1月6日-1月11日期间,李嘉诚家族于四个交易日内连续购入长实股份53万股,每股平均价在39.84港元—40.15港元之间,共斥资2117万港元。
管理层、实控人增持公司股份是上市公司树立投资者信心、提振公司股价的惯常做法。去年年内,面对长实股价的持续下跌,李氏父子先后增持超120次,护盘之心昭然。进入2021年,常规的增持之外还伴随着股份回购。针对增持和回购事宜,时代财经向长实集团联系采访,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得回复。
一手增持,一手回购
2020年是李泽钜从父亲手中接过权杖的第三年,但这一年明显不太容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长实集团营业收入为741.52亿港元,同比减少23.01%。物业销售大降40%,录得收入386.7亿港元。地产开发主业之外,酒店、飞机租赁及英式酒馆业务更是承受重压,使归属股东净利润较2019年减少43.94%,仅为163.32亿港元。
资本市场更敏感、更早地反映出业绩困境,股价下跌几乎贯穿全年。去年年初,长实股价在52港元/股左右,3月19日出现2016年以来的最低值31.10港元,最终以32.03港元/股收盘。此后虽有回调,但直到年底,股价也未回到年初的峰值。纵观全年,长实股价持续在40港元/股以下跌宕。
股价走低,李氏父子从去年3月开始频繁增持。分月来看,3月增持6次,4月5次、5月15次、6月15次、7月1次、8月13次、9月18次,10月11次,11月19次。12月尤其频密,22个交易日均有增持动作。从平均股价看,去年增持成本基本在45港元/股甚至40港元/股以下。
进入2021年,李氏父子并未停下增持的脚步,1月增持4次,增持成本在40港元/股左右;6月增持3次,平均股价则均超52港元/股。增持之外,长实集团还多次回购股份。6月15-17日三天内,长实连续回购股份,共涉资1.64亿港元。
或受此影响,今年以来,长实开始告别一年多的颓势,股价慢慢攀升至45港元/股以上,并在6月23日以53.80港元/股收盘,达到2019年8月以来的最高点。年初至今,长实的总市值涨了531亿港元。
汇生国际融资总裁黄立冲认为,长实股价的变化与增持、回购行为的关联不大,此前走低主要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随着美联储大放水,大量流动性被注入市场,“市场上的钱多了,支持力较强。”
李嘉诚家族权重增加
今年上半年,受“三道红线”、土地供应“双集中”等政策的影响,地产股处于历史最低区间,各大房企积极护盘,融创中国、滨江集团、建业地产等多家房企大股东实施增持计划,连一向财务稳健的保利、中海也开始增持自家股票,向市场释放信心。
但李氏父子与其他房企大股东不同,其“少吃多餐”式的增持已持续近一年半。小规模但密集的增持,尤其是去年一年长实股价起色不大,市场质疑其增持行为的目的并非救市,而是趁机抄底,甚至有意将长实私有化。
市场的质疑不是空穴来风。除了与众不同的增持,李嘉诚家族还通过回购增加权重。今年3月,长实以170亿元向李嘉诚基金会收购4项英国和欧洲的能源与基建企业股权。值得注意的是,收购价以向李嘉诚基金会发行3.33亿股新股(每股51元)的方式支付。发行新股的同时,长实计划进行相同股数的股份回购,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9.03%。每股要约价较前一日收盘价溢价约8.4%。
4月14日,长实董事会进一步宣布,根据股份回购要约公布后股东的反馈,将回购的股份数目上限由3.33亿股提高至3.8亿股,相当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0.29%,总代价为港币193.8亿元。
5月27日,该股份回购要约结束,李氏父子及一致行动人士合共持有长实16.63亿股股份,约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5.60%。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增持公司股票,一般是为了提升对公司的控制力、用于管理层激励、提振市场信心与维护股价以及推动私有化。如果长实没有新业务需要投资,而现金流与利润都不错的话,实际控制人有意私有化在逻辑上也是成立的。
但黄立冲认为,李嘉诚家族将长实进行私有化的可能性不大,不太符合长实的发展策略。
不过,近年来港资企业频传私有化传闻,如九龙仓集团、新世界、华人置业等,市值被低估一般是推动私有化的主要动因。截至6月30日收盘,长实总市值为1954.65亿港元。而据年报,截至2020年末,长实集团资产总额为5207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