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汤科技的商业化做得更好?战术是“做平台”,战略是长期主义。
11月22日,据港交所文件,商汤科技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有望年内完成IPO。从8月底提交申请算起,审批流程仅用了不到三个月,显得颇为顺利。
从市场份额来看,据IDC统计数据,2020年上半年,商汤科技成为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公司,占比约11%。若从营收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商汤科技稳居亚洲收入最高的AI软件公司龙头,超过二三四名营收总和。若商汤科技成功上市,也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最大的IPO。
由于规模与投入体量巨大,也是亚洲最大人工智能软件公司,而今距离成功资本化一步之遥,商汤科技即将步入下一个阶段。这一成绩与商汤不断深化商业化思考,坚持长期主义的理念密不可分。
长期重注研发
8月27日,商汤科技正式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和汇丰担任联席保荐人。2015年至今,公司已融资12轮,共计52亿美元。
公司也首次披露了近年营收数据,三年差不多实现翻倍,累计营收近100亿元。2018年至2020年,商汤科技营收分别为18.53亿元、30.27亿元和34.46亿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从2020年同期的8.61亿元增加91.8%至16.52亿元,同比增收进一步提升。
利润方面,公司2018至2020年毛利率分别录得56.5%、56.8%、70.6%,2021年上半年录得73.0%,较去年同期72.1%进一步提升。但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扣非净利录得-1.50亿元、-11.55亿元、-7.08亿元和-5.78亿元。
分析观点指出,与国内同行业上市或已递表公司比较,商汤科技毛利率具有较大优势;与海外公司相比,商汤也已远远领先于C3.AI,距Palantir仍有发展空间。券商观点认为,商汤有望凭借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通用平台)+四大落地场景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打开市场。
为何营收毛利每年都在稳步提升,商汤科技却还没“扭亏”?招股书显示,亏损主要源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即投资损益。
开销的大头在研发。根据招股书,2018年到2020年,商汤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分别占当期营收的45.9%、63.3%、71.3%;2021年上半年更是达到17.72亿元,占上半年营收的107.3%,三年半共计在研发上累计投入近70亿元。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早已不是新闻,但从商业角度看,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作为行业开拓者之一,商汤科技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从未吝啬过对研发的投入。目前商汤科技已经建立了5000人规模的员工团队,开发人员高达七成,其中教授40名,博士250多名,高精尖人才密度令同行或其他领域企业望其项背。
业内专家指出,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早期,需要较多人力投入高度定制化的碎片场景,导致人均效益低。而随着应用愈加成熟,落地场景更为明确;AI人才供给增加,人力成本下降;AI 技术公司盈利和变现能力将大幅提升,或能看到明显的行业拐点。
做平台是关键
某种程度上说,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教授其实是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开路者”。
2014年3月,汤晓鸥教授团队在香港中文大学发布了GaussianFace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高达 98.52 %,首次突破了人眼识别能力(97.53%),震惊世界。此后,6月发表的DeepID系列算法,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55%,意味着人脸识别技术开启商业化落地时代。
同年10月,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慕名前来,投资数千万美元,商汤科技由此成立。
7年以来,商汤科技一直专注于打造人工智能视觉技术,协助客户提高生产力,激发创造力,以及提升经营效率。由商汤开发的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平台,是一个具有模块化灵活性的标准软件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便捷的“AI通用工具包”。
分析观点指出,“做平台”优势良多,商汤科技利用AI基础设施SenseCore,能够大规模生产可扩展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涵盖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智能内容生成和智能内容增强等功能,可以通过将研发和生产能力整合至一个统一的底层,提供流畅、标准化、端到端的人工智能模型生产流程,效率比“一个个做”大幅提升。
具体来看,商汤科技官网披露的产品主要有三类:计算平台、软件算法、硬件终端设备。根据国金证券调研,公司产品多以私有云为部署方式,算法平台封装成 SDK 按照调用次数收费,软件按订阅制收费或单独出售license,硬件按件出售,具体依项目情况而定。
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四大块:面向智慧商业的SenseFoundry-Enterprise;面向智慧城市的SenseFoundry;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与SenseCare平台;面向智能汽车的SenseAuto。
据招股书,目前智慧商业与智慧城市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客户数量累计已超过2400家,其中包括超过250家《财富》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以及119个城市,索尼、本田、LG、国家电网及小米等领先企业均与商汤达成战略合作。
在另两大新兴业务上,商汤也不断发力,增速可观。
智慧生活方面,公司已构建用于赋能IoT设备及驱动元宇宙(Metaverse)的多层基础设施,以提升终端使用者体验。截至2021年6月底,SenseME及SenseMARS累计赋能超过4.5亿部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其中包括5个每月活跃用户超过5亿人的手机应用程序。
随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的高速发展,商汤科技在智能汽车业务上也提前做好了布局。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已与30余家汽车公司合作,并已获选为50多个车型的供应商,在未来将向2000多万辆汽车供应绝影产品。在商汤科技等企业的商业化成功经验下,如今科研成果“产品化”已然成为技术商业化,或者说学术圈创业的一种主流方向。
伦斯勒理工学院(RPI)教授张彤曾做出了如下评论:不同领域、面向不同市场的新兴技术,其最适合的产品化的过程和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将自己之前的科研成果直接进行产品化、商业落地是一个最理想的途径,例如汤晓鸥教授(商汤科技创始人)。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徐立曾表示,商汤希望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原创,希望在真正意义上推动行业的边界,而不是做一个很小规模的尝试。
AI企业“下半场”
如今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趋势,AI行业持续高景气,巨头企业也进入资本化“下半场”。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报告》统计,截至2019年2月,中国AI相关企业数量为745家,约占全球21.7%。另有第三方研究机构指出,人工智能软件将是未来十年增长最快的商业领域之一。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软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18亿美元,从2020年起综合年增长率或将达到为31.9%。
今年7月,云从科技顺利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议;8月27日,商汤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按照此前最高估值130亿美元,或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最大的IPO;9月,放弃港股上市的旷视科技,科创板上市首发获得通过。
为何人工智能企业突然扎堆争上市?资本市场准入门槛的调整或是主要利好。
分析观点指出,科创板的五套上市标准为AI企业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机会,盈利并非金标准,更多是以收入增长趋势、技术含金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给予了技术企业喘气的机会。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也表示:技术创新企业正在回流港股和科创板。
值得一提的是,商汤科技是当前国内估值最高的AI企业。某业内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商汤科技以软件服务为主,模式更轻,可以常年保持较高的毛利率,且波动较弱,相比“硬件+软件”的企业,估值方式有所不同。全球大部分AI公司的毛利率都很低,毛利率一般都在50%-60%,而软件服务行业的毛利率在60%-80%以上。
另一方面,商汤科技做的是“平台”,也会提供较高溢价。公司联合创始人、CEO徐立表示,商汤科技的运营模式为“1+1+X”,第一个“1”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基础研究,第二个“1”是与产业应用结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X”是各个不同的行业。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赋能各个行业,这就是“1+1+X”的概念。
根据招股书,截至今年6月底,商汤科技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资产达195亿元,似乎并不“缺钱”。这也暗示着,上市募资不是目的,而是开启AI行业新征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