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A股主动退市第一股”的二重重装,阔别五年后变身国机重装全新归来。
近日,国机重装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6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重新上市交易。这也是继ST长油(现“招商南油”)之后,A股市场第二家申请重新上市获批的公司。
重新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根据国机重装披露的《重新上市报告书》,本次上市的无限售流通股的数量为4.94亿股,公司股票重新上市后在风险警示板交易,简称为“ST国重装”。重新上市首日,公司股票价格不设涨跌幅限制。
首日开盘参考价为公司重新上市前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最后交易日(2019年10月24日)的收盘价,即3.32元/股。重新上市次日起,公司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国机重装的前身二重重装,于2010年2月在上交所上市,原属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二重”)。中国二重1958年成立于四川德阳,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和我国最大、最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之一。但2011年以来,因受行业、自身运营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中国二重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2011年至2014年,二重重装连续4年出现亏损。
2015年5月,为了赢得改革脱困的时间和空间,最大化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二重重装实施主动退市,同年7月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交易。
二重重装的主动退市,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改革首个成功案例。而在主动退市时,企业也作出争取尽快重新上市的承诺。
扭亏盈利,历时五年兑现回归承诺
成功兑现重新上市承诺,五年来全力扭亏脱困并持续盈利成为关键。
事实上,2013年7月,国机集团就开始与中国二重实施联合重组。主动退市,也是赢得改革机会的重要一步。
主动退市以后,国机集团组织中国二重及二重重装按照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通过债务重整去杠杆、盘活资产去产能、瘦身减负去库存、提质增效降成本、整合资源补短板,业务布局、资产质量、运行机制不断优化,运营成本、负债水平、人员规模趋于合理。
债务重整去杠杆——2015年,通过“以股抵债+现金偿还+保留债务”的综合偿债方案,高效推进司法重整程序,公司资产负债率大幅降低。
盘活资产去产能——国机集团出资近40亿元收购盘活镇江基地、成都研发大楼等重大资产,减轻运营负担。
瘦身减负去库存——仅2016年就实现存货盘活、债权回收增利超5亿元。
多措并举降成本——多种途径分流人员,2016年末在岗职工总数从1.3万人降至7600人,年减少综合人工成本支出近6亿元。持续开展质量提升及成本控制专项工程,成本竞争力不断增强。
整合资源补短板——国机集团内部协同签约额超50亿元,投入专项研发经费10多亿元支持长线产品研发。
2018年3月,国机集团以二重重装为平台,整合中国重机、中国重型院等集团内重型装备板块优质资源,组建起集科工贸于一体、覆盖全产业链的国家高端重型装备旗舰平台。二重重装正式变身“国机重装”。
国机重装正式运行后,2018年12月实施完成了定向发行,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中央企业中引进了东方电气、三峡控股、中广核控股、国新资产、结构调整基金5家战略投资者。一方面进一步降低资产负债率,促进企业轻装上阵,另一方面又为开拓新兴领域和国际市场赢得更大助力。
通过精准施策,公司于2016年成功实现扭亏脱困,之后更是保持持续盈利。《重新上市报告书》显示,2017-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87亿元、95.23亿元、92.65亿元,各期归母净利润7.2亿元、4.82亿元和4.98亿元,且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正值,符合重新上市的相关规定。
在此基础上,2019年12月12日,国机重装向上交所提出重新上市申请。2020年3月13日,上交所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做出了同意国机重装重新上市的决定。2020年6月8日,国机重装将正式重新上市。
涅槃新生,向着更大目标奋勇前行
重新上市,只是国机重装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重型装备集成服务商的一个新起点。
向着更大目标奋勇前行,近年来,国机重装加快推进传统领域转型升级,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有力支撑国家自主可控。同时,加快推进新兴领域开拓创新,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成功研制12000吨航空铝合金厚板拉伸机等重大成套装备;成功研制百万千瓦级水电水轮机铸锻件、重型燃气轮机复合转子等高端铸锻件;成功研制海外首堆“华龙一号”主管道等核电装备;100kW飞轮储能装置实现示范应用,50kW、200kW飞轮储能装置同步系列化研制,粉煤热解和垃圾熔融裂解装备投产运行……好消息不绝于耳。
“走出去”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国机重装在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营销分支机构,承建了百余项海外重点工程,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目前,国机重装既具备行业领先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全球最高等级的极限制造能力,又拥有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和国际工程承包与服务经验,具有从科研、制造到国际工程贸易的全产业链优势。国机重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加快推进传统领域转型升级,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奋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端重型装备集成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