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
高级笔记达人 | 王雅鑫
分享嘉宾:香帅(本名唐涯),知名金融学者,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著有《香帅财富报告》《香帅金融学讲义》《钱从哪里来》等畅销书。
前言
从家庭和个人角度来讲,人的财富无非就是两部分:一部分通俗地称为“钱生钱”,另一部分就是“人生钱”。
“人生钱”是指劳动收入,包括做好职业选择、行业选择。
“钱生钱”则涉及资产配置和财富投资——在金融深化的时代,房产、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尤其重要。
人生越往后走,“钱生钱”就越来越重要。
过去几年,资本收益率远远大于平均社会劳动的收益率,如果你不能学会“钱生钱”的话,就会被好的、快的、能够“生钱”的财富抛在后面。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从金融理论方面来看,如何择业、投资,包括投什么(债券、基金、股票)以及投多少等问题。
一、2021的基本盘
1.2021三个关键词
临近2021,大家好像都“松”了,可能经过了一年疫情,经济没垮,大家更加自信了,尤其是疫情越疯狂,金融市场反而越好。
特别是2020年四季度,市场情绪高涨,各项经济数据都特别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出口暴涨24.6%。更好的是汇率,去年就涨了7%~8%,现在已经破了6.5%。
中金对2021Q1经济增速预测是18.4%。不过因为去年同期是-6.8%,所以18.4%可能相当于8%~9%的水平,因此,大家觉得市场可能没有问题了。
但作为一个理性的乐观主义者,我眼里的2021年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叫“艰难”,艰难是我对2021年的经济状况不那么看好。
第二个词叫“求稳”,求稳是我对2021年的金融资产情况抱着比较谨慎乐观的态度。但是是高度谨慎,微弱乐观。
第三个词叫“有光”,有光是指中国人是很了不起的群体,总是有希望的。
总结一下,对待2021,一定要用理性的乐观主义态度来看。
乐观主义是用来克服暂时的困难的,理性是要在乐观的时候保持镇静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问题。
现在中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虽然仍有零星疫情爆发,但是大城市基本上都能够正常安全地生活。
我认为今年的疫情对我们很有利。
大家可能以为全球疫情被控制住了,但是在巴西、南非、英国等国家开始出现了变异毒株,所以,我们还处于疫情年里。
但是,一方面,我们的制度优势和社会组织动员能力更为凸显了。
另一方面,“惶恐”的气氛也在弥漫,失业率增高,很多人即使没有失业也要降薪。
比如,作为著名娱乐之都、消费之都的长沙,现在的商铺空置率是40%,大量的人是失业的。现在,甚至美团外卖小哥都有10%多的是研究生。
外贸方面,大的外贸公司比较好,小的外贸企业很难受,因为人民币升值了,尽管单子很多,但是并不挣钱。
2.数字化加速头部效应
如今,头部效应愈演愈烈,能够进入头部,就有上升空间,进不了就落下了,这和我们面临的时代大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而2020年的疫情又加速了这件事情。
2020年3月时我说:今年一定是线上化和数字化加速的时代,数字化会变成一个主题词。
数字化是一个系统,但很多人都会被困在系统里。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导致了社会分化,中间层逐渐消失,只剩精英层和中下层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我们差不多每个人都是信息化、数字化的受益者,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数字化在加大社会分化。
原来,美国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形成了枣核型的社会结构。
这些中产阶级家庭是由中间职位构成的,比如会计师、审计师、秘书、文员,还有大的汽车制造厂里的技术工人、质检员。
但是,数字化以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工业品的价格迅速下降,同时有大量中间层职位消失——我称之为消失的中间层——由于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技术进步。
近30年来,美国经济增速已经下来了,越过了20世纪70年代的万元美金社会。
但是中国没有,20世纪80年代,我们还处于工业化时代,还伴随着城市化。巨大的进程导致巨大的增长,就把数字化带来的中间层遮住了。
中国是2000年随着互联网这一波开始的,所有的行业收入都涨,但是跟数字化相关的行业就开始涨得快。
2021年只要经济增速能保住7%,汇率上再稍稍加把劲,今年大概人均GDP是1.2万美元,大概率在2021年年底到2022年年初,中国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国家。
我们是从人均GDP两三百美元涨到1.2万美元的,花了40多年,因巨大的增速掩盖了分化这件事情。
2015年之前的经济是8%以上的超高增速,现在基本正常是6%左右,后面10年,现在按照国家计划是到2035年要翻番,大概要有4%~5%的增速,这就意味着从超高增速回到了中高增速。
金融市场是一个向钱看的市场,股市就特别典型。
这几年,医药板块、大消费的领域,市值都是翻番的。但是有些行业,比如煤炭、有色金属,不涨反跌,在走下坡路,分化越来越严重。
金融市场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得多,在2020年这场疫情的催动之下,数字化进程加快了6~7年。如果今年疫情还不结束的话,数字平台继续受益,可能就是加快8~9年。
听上去并没有多长,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讲,你本来有10年时间去做准备,数字化的潮流就把你推到了风口浪尖,缓坡变陡峭,由不得人了。
这时,选择就变得特别重要。
很多人有种错觉,数字化好像就是做IT码农,但事实是,数字化越加速,对普通人越有利,反而现在对码农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3.后数字化时代
现在,我称之为后数字化时代。
打个比方,数字化就像城市化进程,原来的数字化就是一片蛮荒之地,最开始的那波程序员、码农就像西部开荒者一样,搞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平台),然后赚取到了第一桶金。
现在虽然还有空间,但数字基础设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大规模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结束了,就要回到本质。
就像20世纪初,电也和互联网平台一样,大家觉得很神秘,电力大亨们相当于今天的互联网巨头,万人歆羡,并且获得了巨额利润。
但现在不会有人把电作为一门新技术,尽管我们离不开它,但也不会对它有更强烈的感受。
数字化会像电一样成为我们的背景,但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那扇门已经推开了,但是你还没有完全进去,我称之为数字化的旋转门。
所以,专门从事数字化开发的职位会慢慢减少。
什么是数字化背景?
比如,开小店的不用街边叫卖了,而是采取数字化营销策略。原来是做大众生意,现在你完全可以做一款小众产品。
尤其是在中国,1000万人也叫小众。但是对一款产品来讲,1000万已经是欧洲好几个国家全员的量了。
这个时代,再出现马云、马化腾的机会在变少,尤其是今年,平台监管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小而美的机会变多了。
4.普通人的机会
未来的数字化工具都会变得标准化。数字化工具变得越来越傻瓜,越来越智能,这对普通人是有利的。
这些年,平台是社会进步最大的一个动力来源,在数字化的摩登时代里面,我们有很多机会。
如果把市值看作财富的话,阿里是沃尔玛的两倍,但阿里是10万人“分享”,沃尔玛是220万人“分享”。
富士康和苹果也如出一辙,这就导致精英化的结局,越来越多的财富被少数人所占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的;从机构的层面上说,它绝对是对的。
现在中国的经济全面南移,中国的基金业也全面“南方化”。
有一家私募公司说:我们现在的投资版图只控制在南方,基本上就是长三角往南走再加一个北京,将北方全部刨掉了。
易方达号称中国基金业的清华、北大,一枝独秀。易方达成功真正的秘诀是在分配机制上。
优秀人才都争着要去做易方达的中层管理人员,因为他们中间层的收入是其他头部基金公司的2~3倍。
当然,这样的竞争也很残酷。排业绩,末位5%的被淘汰,后20%的被敲警钟,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
中国过去几十年改变了大锅饭制度,从机构层面要实行多劳多得。
激励机制越好,末位淘汰越厉害,效率就越高。优秀的机构一定是奖惩制度特别分明的,不平等是进步的根源。
个体的最优选择最后会达到社会的最优,回到全社会的时候,就会碰到很大的问题——头部效应越来越集中。
人均收入越来越高的时候,末位淘汰也越来越厉害,所有的财富都向数字平台集中。尾部企业慢慢消失,大量的人要到更低端的劳动力市场去获得更低的收入。
二、监管必将成为全球趋势
1.存量时代,公平第一
当世界都在增长的时候,我们就追求增长,但是现在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的时候,增长又停滞,就开始变得不患寡而患不均了。
全球从增量时代走向了存量时代,2020年是一个历史拐点,让冰山浮出了水面。这里的两座冰山就是数字化技术进步和分化,美国今天就是冲到冰山了。
增量时代我们讲究效率,存量时代我们讲究公平。
现在到了没有办法不讲究公平的时代,如果你不给这个社会托底,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分化就会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扩大以后,最终底层摩擦的成本还是你、我、他来承担。
中国还没有彻底进入存量经济时代,还在增量的尾巴上。只要有增长,分化的问题就会被掩盖。
中国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和全球同步的,只不过我们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状态。
实际上在跨入高收入阶层,人均GDP到1.2万美元以后,全世界好像没有哪个国家保持过5%以上的经济增速,按照目前的目标,中国是有这个机会的。
为什么要监管平台?
本质上就是要想一些办法,这个负外部性你们已经造成了,要想办法克服。
不是说数字平台不好,这是它自己的宿命,想要结构好,就必须要提高效率。
2.未来数字平台的趋势
第一,各大数字平台仍然会保持垄断地位,这是历史演进的步伐;
第二,未来的5~10年,中国、美国、欧洲在内的所有政府都会对数字平台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三、金融市场走势
1.2021“水”有多大?
我会将自己放在一个央行的主政者的位置上去想,2021年的货币政策比我想象得要紧一点。
在全球大放水的情况下,我们只放到一季度4月份就开始慢慢地收。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到8月、9月份挺紧的。
后来因为国外疫情控制不好,我们控制得好,出口也上来了。
上半年财政发了很大的力,大家会从宏观数据上看到基建投资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房地产投资上半年也上得很快,导致下半年数据相对比较好看,因此,央行也就没有太大的动力去放货币。
去年可能有人感觉吃不起猪肉。而中国的通胀周期是猪肉周期,开始是春节效应,加上非洲猪瘟,猪肉价格一路猛涨,卖猪的牧原股份都已经挣得盆满钵满了。
但是到8月、9月份以后,这个数慢慢下行,11月份CPI已经降得很低了。那种情况下,我们就判断央行是有动力会把货币放一放的。
最近通胀又上来了,非洲猪瘟又抬头了。
这件事情我还特地请教了农业专家,我们有一个疫苗,但那个疫苗不但没有抑制原来的病毒,还产生了新病毒,所以最近非洲猪瘟又抬头,猪肉价格一路又飞涨,导致通胀又起来了。
我们的货币政策是要关注通胀的。
现在的货币政策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大的困难:通胀起来你就不能松,但疫情起来经济就会下行,又要松。所以央行现在很摇摆,前一阵子宽松了一些,最近又收紧了。
现在市场的流动性就是中性偏宽松,12月以来,全国各地疫情多点爆发,大规模的流动性降低了。
好消息是现在疫情防控对工业生产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主要还是影响服务业,疫情控制对外又会缩起来,因为全球面临比较短暂的下跌时间,这个时间又给货币政策增添了新的压力,必须要放。
综上,上半年从央行现在面临的通胀情况来看,很难大放水。
易纲行长在达沃斯论坛上说中国的宽松货币不会退出,大体上会维持现在的节奏,不会大放水,也没有必要。
即使今年就不放水,也能维持7%左右的增长。稍稍松一点点,保7%是没有大问题的,没有必要大放水。但是很紧也不太现实,毕竟要应对冲击。
今年的经济形势其实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好。
如果一季度数据好,可能会维持现有的货币节奏。如果通胀上来,会紧一点点。二季度以后,无论如何都要把货币政策放松一点。
去年是有疫情,两年增速要保在5%左右,意味着明年要到7.5%左右的水平,再加上汇率,才能够勉强到5.5%左右的水平,才能够保证奔小康。
一季度放水的可能性比较小。大概会在二、三季度中间有一段相对比较宽松的时期。
原来的宏观体系,我们货币政策传导出来是6个月,两个季度,现在大概两个月就要起作用了。
动态相机决策,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它也是量化的,你不能说我拍脑袋想出来一个货币政策,是数据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现在只能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地看,因为宏观就是两三个月的传导期出来,所以现在大概就能看到未来一两个月之内不会有大的变动了,在微调的过程。
我估计到二季度开始要放一点水。没必要大放水,不放增速也能保在7%左右的水平,只要放一点点就能拉上去了,所以不太会大放水。
2.股权市场成为胜负手
大家都觉得经济好金融市场就涨,其实不然。数据是有滞后性的,企业利润滞后于投资,而金融资产的价格会走在利润前面。
很多人问我1月份这波大涨到底是怎么起来的。
其中有3个因素:
10~11月的投资数据特别好,工业投资起来了,后面工业企业的利润大概会在1月、2月份左右慢慢地显示出来,这时金融资产价格就开始反映企业利润了,1月份出了好多年报,3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00多家利润都翻番了。
现在是经济最好的时候,也是股票价格最贵的时候,因为它们反映的都是后端的利润。工业增加值12月已经下来了,意味着再往后推几个月,一季度后的工业利润不会有一季度好,股价这时候处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
通胀下来了,货币政策稍稍松了一点,市场上钱多,投资下来了,钱放到市场上,市场上又没有拿去投资。原来很多钱投到房地产市场里面,房地产12月份三道红线死死卡住,这一波没有了。
整体来说,多出来的钱往金融市场上走,预防性储蓄也往股市里面走了。
所以,一个是资金面的问题,另一个是基本面的问题,二者“联手”导致了现在金融资产的价格。
很多人都说时代不一样了,过去一、两百年的金融市场总是有人告诉我们这次不一样,但是最后我们会发现历史总是一样的。
所以整体上我觉得是有点结构性偏“贵”了。
中国必须发展一个股权市场,这是中美博弈的一个胜负手,所以国家政策要将居民储蓄往股权市场上引。
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比较陌生的部分。原来买哪里的房子都行,现在好多地方真的不能买了。即使是大城市里面,比如像上海的宝山、北京的燕郊这些地方,在我的名单上也是打叉的。
我把房子分两种,消费和资产。
这就导致居民的储蓄原来有一大半是放在房地产里面,每个月的房贷其实也是强制性的储蓄。
现在家里有两套房子以上的,房子已经占了家庭资产的80%,同时面临着产权续费、交易税等问题——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是比较大的。
面临的不确定性大,买了五年之内还不能卖,假如这已经占据了你家比较重的部分的时候,这时候真的要考虑往股权上投。
四、资产投资与人生选择
1. 在波动的市场,如何投资?
如果是波动下行,就不要参与。但现在的问题是波动比较大,为什么?
第一,今年中国经济本身就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政策会不断地调整,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又和政策联系特别紧,再加上市场情绪更脉冲式的反应,就会导致波动大。
第二,最大的不确定性在外部。拜登上台以后的对华政策也具有不确定性,很多人特别乐观,认为拜登上台松了一口气,觉得日子好过了。
但实际上,他只会变本加厉,让你更难过,只不过是面子上让你好过一点,但其实内伤受得更重,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这种外部压力很大。
中国的外部压力大就导致宏观政策要做调整。
去年7月份左右的时候,市场有两天大盘连掉7个点,今年这种黑天鹅事件一定会起飞。黑天鹅起飞以后,我们也会有相应的政策。
未来几年内,股权市场会是向上的,但是现在确实偏贵,所以已经在市场里面的各位,不用急着全跑出来,但是现在这个点上踩点入市会很难,可以考虑采取定投的方式。
整体上有两种投资思路:
一是寻找安全资产。
比如黄金,以现价为基础,黄金未来两年应该还有20%、30%的涨幅,而且黄金波动很大,不能随意乱加杠杆。
但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安全资产,近两年之内它就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资产。此外,还有一个安全资产,就是中国大城市的房子和茅台。
二是与泡沫共舞。
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头部时代,低增长、低利率伴随高分化、高波动、高估值。
低增长,意味着项目少;低利率,意味着资金多。
高估值,意味着头部项目吸引到大量的资金;高分化,就是那些不好的项目无人问津,所以估值的中枢往上拉。
因为钱太多了,导致头部项目飞上天去。比如,特斯拉的估值就过高。
2.非受迫性失误少,谁就赢
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
投资跟体育竞赛一样,真正高手对决的时候,最后决定胜负的就是非受迫性失误,谁的非受迫性失误少,谁就赢。
2021年的经济情况会比较崎岖,但是受制于疫情,货币可能会比较稳定,中段有一次比较大的宽松。
因为出口好,外汇占款会比较多,外汇储备上来以后,央行被迫发行一次本币,所以中间会有一次短暂的货币宽松,实际上是被动型的货币宽松。这是我们的货币政策。
外部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宏观政策的调整会比较频繁,金融市场会面临很大的波动,而外部的不确定性又会加大波动。
所以整体是振荡的形势,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是一个上行的趋势。
第一,不要盲目踩点,因为踩点真的太难了。2021年中产到中产以上的家庭,要以保卫资产为主。
第二,可以适度参与风险资产配置,与泡沫共舞,但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配置在安全资产上。如果你真的想参与到这个过程,定投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3.三、四线城市的房子还能不能买?
从我个人来讲,如果不是刚需,三四线城市的房子没什么好买的。
我觉得,房产投资第一要买高线,第二是都市圈。你有几套房和你手里没房,你的决策不一样。
如果你有几套房,你要看一下比例,未来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长期股权发展的大时代,你要有一定的流动性。
在上行行业,每年的收入都足够买一套房,在下行行业里,你就靠着资产挣钱。
4.关于比特币和基金
我对比特币2021年的情况持谨慎,甚至迟疑的态度,今年美国新上台的财政部部长耶伦对比特币是比较反感的。
另外,央行的数字货币推出以后,可能对比特币是一个比较大的逼空的消息。
基金部分,我个人是清仓过年的,因为我心里有更好的投资标的,且现在价格偏贵。
但你没有其他的好的投资标的,就把钱这么放着,也不是好主意。
具体根据个人的财富来考虑,但有一点,用来做金融投资的钱千万不能是为流动性需求准备的流动性资金。
如果你怕错失机会,不妨轻仓,不要全面清仓。
行业内一般有个惯例,包括机构,也不会满仓过年的,可以降一定的仓位,满仓风险是较高的。
还有一种价值投资者,采取基金定投,以3-5年为期,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你要是买了一个特好的基金,过去两年都没有挣到中位数以上,低于平均水平,可以考虑继续持仓。
对很多家庭来讲,不一定要持有特别满的仓位。
5.人生选择
未来5~10年里,中国资管行业可能还得上一个台阶,有很大的空间。但问题是,你得能进入这个行业,你要有这个天赋。
大部分人是奔着稳定的工作去的,这种行业就在金字塔底端。他们比护士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都要大得多,所以你在上大学时不能完全看专业。
我在书里面也给了很多的建议,考大学时:
第一,选城市。城市才是人的载体。
第二,选学校。学校是你的平台,平台决定你未来的起点。
专业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为什么?因为专业更新的速度太快了,而且很多东西都是可编码的。
第三,选理工科,基础类科学。
你学什么不要紧,但最好别学金融、经济。这些东西真的太容易学了,而且很多东西都过时了。
什么叫基础科学?
对我来讲,艺术是增加审美的,数学、生物都是最基础的学科,这些都是好的。
还有就是理科很基本的学科,另外,学历史也可以,学心理学也可以。
基础学科无法轻易被人工智能、数字化取代,而且数字化会替你加杠杆的。
中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几乎是全世界最高的。印度和中国的劳动力相比,印度差不多一半人是妇女,但是印度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极低。
再加上现代人的寿命延长,原来说三十而立,现在大家普遍心理年龄都很幼稚,但精神状态、身体素质都处在比较巅峰的状态。
所以,未来劳动力供给会不太一样,大的基数使劳动力供给相对丰富,这会导致数字化进程中间人工替代的速度比较慢。
中国人拼命追求财富和增长,中国在增长的通道上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们还有很多的希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