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妙投APP
作者|丁萍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核心看点:
1.牧原股份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存在合理性,这意味着其2021年盈利造假的可能性较小;
2.牧原股份存在流动性风险,该风险也是猪企如今共同面临的问题。但整体来看,牧原股份的流动性风险可控。
因逆势盈利,牧原股份引发深交所质疑,陷入“财务造假”疑云。如今回应来了,能否打消投资者疑虑?
2021年,在猪企大面积深度亏损之际,但牧原股份却成了一个特例——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9.04亿元。同时,在猪价暴跌,其他猪企均发生不同程度资产减值损失的情况下,牧原股份却未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如此差异也吸引了深交所的关注。5月18日,深交所要求牧原股份说明六大问题,包括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贸易和屠宰等业务收入暴增数倍的原因、大额关联采购的合理性、猪价大跌却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固定资产等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5月31日,牧原股份就此问询函做出回复。
本文根据牧原股份的回应,一是分析其2021年利润是否造假,这主要取决于牧原股份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合理;二是判断牧原股份目前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牧原股份存在一个“大雷”?妙投为您解析。本文为妙投付费专栏“妙解公司”中《牧原的“雷”是这个》,妙投会员可以在妙投APP免费阅读全文。
为何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牧原股份2021年并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究其原因,在2020年行业产能亟需恢复,种猪和仔猪价格高企时,牧原股份因独特的育种技术,不仅不需要高价购买种猪和仔猪,反而可以通过大批量销售种猪、仔猪获得超额收益。
反观其他猪企,为保持正常的出栏节奏或者为获取更多利润而激进扩张,不得不高价购买种猪和仔猪,并最终在2021年猪价暴跌中带来大规模的减值损失。
2021年,牧原股份存货期末账面余额为344.76亿元,同比增加62.78%。其中原材料(包括小麦、玉米和豆粕等)为70.65亿元,库存商品(冷鲜肉和冷冻肉等)为2.86亿元,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等)为271.25亿元,同比增加93.78%。
在行业下行同行们均发生不同程度资产减值损失情况下,牧原股份却未对上述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原因是什么?
首先,牧原股份在回复中确定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在期末,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反之,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牧原股份原材料均为进一步生猪养殖生产所持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单独进行减值测算与计提;
(2)库存商品不存在减值的情形,无需计提库存商品跌价准备。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3)消耗性生物资产不存在减值情形
假定将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饲养至可销售状态的商品猪出售,以出售价格扣除由期末状态饲养至可销售状态的商品猪期间发生的饲养成本,以及销售费用后的金额作为其可变现净值。
经计算单头生猪的可变现净值与期末成本如下:
(注:单位—元/头;期末消耗性生物资产中包含待产仔猪,由于该成本为归集的待产仔猪的成本,等待 母猪生产时,将相应成本分摊至对应的仔猪,因此在做减值测试时不对其单独进行测算)
以上可见,报告期内,牧原股份消耗性生物资产可变现净值高于期末成本,因此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符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那么,为何其他上市猪企大面积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究其原因,2019年-2020年因疫情影响,国内母猪总量急剧下降,为保证供应及获取利润,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等猪企高价外购母猪、仔猪,2021年猪价下跌导致单头可变现净值降低,低于期末成本,由此带来大规模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其中仔猪减值最为严重。
2021年,新希望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4.07亿元,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13.28亿元;正邦科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30亿元,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2.80亿元;温氏股份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00余万元。
本文为妙投付费专栏“妙解公司”中的文章,全文3444字,单篇售价84微信豆,非会员可直接购买本文查看,也可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备注“文章标题”,免费查看全文。
本文继续讨论:
1、牧原股份为何不进行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2、牧原股份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