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68岁“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马保国,与50岁搏击爱好者王庆民对决,开场30秒即被3次KO,终倒地不起,引发传统武术激烈争论。
由此想起被称“最后的剑圣”的一代宗师—那个“白胡子老头”于承惠,聊一聊心中真正的传武。
1.马保国不等同传统武术
先来看看马保国履历。马保国出生于1952年,创立“浑元形意太极拳”。从他几年前单挑战胜90公斤英国拳王的战绩来看,马保国确实是有真功夫的。
但是这次突然翻车,估且不论诸于年龄差距等等所谓原因,最终的结果却多少让人感到唏嘘,唏嘘于传武的落莫。
但对于马保国翻车,却又让人觉得不出意料之外。至于为何觉得不出意外,可能多半是因为马保国过于高调了吧,“牛皮吹太过,尽早要还的”。
真正习传统武术的,不会如他这般高调。
2.武痴于承惠
于承惠老师与高调的马保国全然不同,他为人低调,不求功名,醉心武学。
于承惠老师的一生,很波折、很传奇。1939年,于承惠出生于山东省蓬莱,这个经常出现于武侠志怪小说中的“仙境”,自幼就成为双手剑螳螂门的传人。
于承惠老师少年时参加青岛市武术比赛,一举夺冠,进入武术队,后因训练受伤退出武术队,做好了一名起重机工人。
做工人时的他利用全部业余时间钻研习武,被人称为“武痴”。后来通过观察雷雨天螳螂举翅战天的情景,产生了灵感,成功地创建双手剑“螳螂穿林”剑法。
这路剑法就是“螳螂剑”,此剑法问世,让失传已久的“双手剑”重回大地。如其所说,其精髓在于:抽带云抹提,点崩撩刺击,绞截斩格劈,挑拨挂错洗,于承惠老师就此被称为“剑术”大师。
那时候的他,只想将一生全部倾注武术事业,刀剑,就是他与世俗交替的一种说话方式。
3.戏骨于承惠
于承惠老师39岁时,被电影《少林寺》导演张鑫炎发现。
那时,于承惠舞动紫檀木棍,在灯光之下倏忽闪动,形态既飘逸浪漫,偏又凌厉刚猛。张鑫炎当即在心里确定,这就是《少林寺》反派人物:王仁则。
于是,武术大师误入演艺圈。
凭借他极高造诣的武术修养、很会演戏的演员天赋、和将自己最喜欢的武器、最得意的武功用在角色上的专注,一个个经典古装大侠角色被他成功塑造。
网上流传着的一个功夫片《倭寇的踪迹》里的经典片段:
于承惠使用了中国传统武术--回马枪与人格斗,以非常写实、同教科书般的打法,将岳飞传下来的岳武穆十三枪表现得淋漓尽致。
末了,他对败下阵的对手说了一句:“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你看明白了吗?”
4.剑圣于承惠
晚年的于承惠老师,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研究剑术,写剑术方面的文章,研究“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他的野心,是推广剑文化里面的真正内涵,其中一些文章已被列入国家级武术教材。
他为推动中华武术、推广武术文化作出了贡献,却行事低调,不求功名。
不幸的事情终究发生了,2015年,那个“白胡子老头”,于承惠老师因感染肺病与世长辞,年76岁。
于承惠对武术的痴迷研究和对演艺事业的敬业奉献,让人历历在目。一代宗师逝去,是中国武术界和演艺界的巨大损失,他也被称为是“中国最后的剑圣”。
如古龙所说:真正的大人物,看起来都很平凡。
斯人已去,怀念那些武侠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