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张艺谋新片《悬崖之上》最大的感受是,于和伟太牛了!这位有着为数众多代表作的男演员终于被看见了。
在微博热搜上,于和伟的名字,第一次超过丁真、龚正、许光汉、张哲瀚,冲上了前十。
《悬崖之上》,是一部群像戏。这既是影片的看点,也是创作的难点。如何让众多出场人物,每个都具备清晰、鲜明的辨识度,是从导演到编剧,再到演员的共同考验。值得一提的是,从张译、秦海璐、倪大红,到朱亚文、雷佳音、李乃文等一众反派人物都很“扛戏”的演技派“环伺”之下,于和伟当仁不让地是他们中间最出挑的一位。
在国内所有“大器晚成”的实力派中,于和伟是个经常活跃在屏幕却很少被提及的男演员。
他是《历史的天空》中的万古碑。
《新三国》中的刘备。
《军师联盟》中的曹孟德。
《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
明明有这么多深入人心的代表作,但是很奇怪,他好像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地“红”过。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戏红人不红。
于和伟1971年出生于辽宁抚顺,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此后,兄弟姐妹9个全凭母亲卖地瓜度日。
物质上的极度匮乏,让于和伟从小就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以后一定要找个不愁吃喝的“铁饭碗”。
初三那年,他中考失利。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第二年,他果断选择了门槛较低但相对稳妥的幼师中专。
但临到毕业分配的时候,他又“反悔”了。
因为当时抚顺话剧团来学校招演员,形象不错又喜欢唱歌的于和伟二话不说,就报名去了话剧团。
话剧团期间,“杂牌军”出生的于和伟因为一次偶然,遭到了来自专业演员的质疑。
那次是他跟着同事出去拍电视,因为浓重的东北口音,人家讽刺他“你是专业演员吗,怎么是这种水平?连普通话都说不好?”
这次刺激,让于和伟开始琢磨,怎么做一个演员。从此,每次在台上跑完龙套,他都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台侧认认真真看人演戏。
久而久之,团里一位老演员提醒他:于和伟,你不能一辈子跑龙套啊,你的气质和形象,应该是站在舞台中央的那个人。
他有点懵:我可以吗?
1992年,于和伟放弃了话剧团的工作,报考上海戏剧学院,并被录取。1996年,上戏毕业的于和伟被分配到了南京市前线话剧团。生活衣食无忧,但似乎一眼望得到头。心有不甘的他来到北京,成为上世纪90年代北影厂门口众多“跑组”演员中的一名。
2004年,高希希导演的《历史的天空》在让张丰毅、李雪健、殷桃等一帮实力派大火了一把的同时,剧中一个臭名昭著的反派万古碑,也被观众骂出了圈。
万古碑的扮演者,就是当时还没啥名气的于和伟。由于这个角色坏得太彻底,再加上他对人物过于真实的诠释和表达。
《历史的天空》播出之后,很多观众对于和伟产生了错觉:“这小子一看就是打骨子里坏”。
之后,随着《纸醉金迷》《搭错车》《局中局》等一系列电视剧的热播,“坏人专业户”逐渐成为于和伟的一个标签。
在他扮演“坏人”最频繁的那几年,坊间甚至流传着个段子,“只要有于和伟的戏,在剧中必不可少的桥段就是他一定会被女主打耳光”。可他始终记得,《历史的天空》快拍完的某一天,李雪健曾叫住他跟他说:和伟,你将来要去塑造一个好人才行。
于和伟知道,李雪健是在提醒他,“反派”的标签不要在身上贴太久。这句看似不经意的提醒,让于和伟认真思考起了转型。
2017,是影视圈难得一见、好剧扎堆的一年,《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我的前半生》《欢乐颂》《军师联盟》等一系列有口皆碑的电视剧,都在那一年相继涌现。众所周知,《军师联盟》中的曹操并不是主角,但作为全剧的意外之喜,入行20多年一直平平无奇的于和伟,因为这个角色,突然火了。
“炸了”“高燃”“行走的演技教科书”……一波又一波于和伟此前从未享受过的褒奖、赞誉,每天都在毫不吝啬地朝他袭来。
毫无心理准备的于和伟懵了,问采访他的记者:还教科书?哪本啊?我不一直都是这样演的吗?
追完《军师联盟》,小Scue他的微博:军师联盟中饰演曹操的于和伟先生,有空跟我吃个饭吗?
《军师联盟》之后,于和伟成了家喻户晓的演技派,他之后的演艺之路,也肉眼可见地顺遂了很多。
最近两年,于和伟迎来了收获的人生阶段。电视剧方面,《纸醉金迷》和《军师联盟》帮他先后两次拿过白玉兰最佳男配角奖;电影方面,《我不是潘金莲》帮他摘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那一年,和他同台竞技的有这次在《悬崖之上》中合作的张译和朱亚文,还有王千源。
这一次,在《悬崖之上》中,于和伟饰演的男主周乙,该角色也是张嘉益在剧版《悬崖》中饰演的男主角,电影则是剧版的前传。有张嘉益的珠玉在前,于和伟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他的另一重压力来自于身处全员演技高手的包夹之下,如何突围?事实证明,《悬崖之下》尽管有一些剧情上的BUG无法回避,但在精湛表演的加持下,电影的可看性依然非常强。
从人物设定来说,周乙这个角色,有复杂的身份,艰巨的任务,极其考验演员的功力。对于角色的驾驭,于和伟必须拿捏好方寸之间的细小尺度,如稍有偏差,整个人物和故事都难以成立。
从最终的呈现效果来看,于和伟林人心服地贡献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演技,特别是片中几处关键的眼神特写,都能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声嘶力竭的哭嚎,也没有仰天大笑的欢乐,所有的喜与悲,成与败都犹如一汪看似平静的清潭,底下是巨大的暗流涌动。 表演必须将平静写在脸上,把情绪沉入心底,只能透过眼神来释放些许信号。 轻重之间的尺寸劲头,于和伟都拿捏得不失分寸,恰到好处。
作为身处敌营的卧底,周乙需与敌人周旋,免不了要面临同志在自己眼前牺牲的心理考验。当观众在为张译饰演的张宪臣被捕而痛心不已时,于和伟饰演的周乙则成了全片的一个重要转折。在一种由演员个人技巧构筑的化学反应之下,影片整体并不是剑拔弩张的,反而在演技派的衬托下变得真实、隐秘而伟大。
从某种程度上,于和伟和自己塑造的这个人物有些相似。 周乙隐于黎明前的黑暗,而于和伟也在一次次表演过后隐于角色。
前段时间,他因为过往作品《新三国》里“接着奏乐,接着舞”的魔性台词意外“出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蹦迪”的梗,让网友笑破肚皮,也让人不禁感慨“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于和伟”!
随着近来《巡回检察组》《觉醒年代》及《悬崖之上》的密集上线,更多观众这才发现,原来“万物皆可于和伟”。
在于和伟看来,“万物皆可”的奥义在于不给自己打上任何的标签——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他愿意主动靠近新事物,比如了解什么叫做“出圈”,掌握花样繁多的饭圈缩写,适应“叔圈”流量的身份,跟着年轻人“接着奏乐,接着舞”。而沉淀之后,于和伟会重新回到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边界范围之内—— 他知道,只有表演才能带给自己安全感。
接连拍摄了张艺谋的《坚如磐石》《悬崖之上》,“我确定导演懂我”。
在《悬崖之上》路演时,当外界津津乐道于和伟与张艺谋接连两次合作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提起了一段往事:1995年,张艺谋到上海戏剧学院找表演系学生完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一段舞厅戏的拍摄,还是大三学生的于和伟就这样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次参演电影的机会。
后来,张艺谋曾问于和伟:“你在电影里看到自己了吗?”他坦白回答,没看到。
从当年初出茅庐的新人,到如今经验丰富的演技派,演一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始终是于和伟的心愿。
尽管26年后,于和伟才迎来梦想真正成真的这一天,但通过《坚如磐石》《悬崖之上》两部作品接收到的来自导演的理解与默契,让于和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收获了自己做演员的高光时刻。
《悬崖之上》周乙这个角色的邀约,在于和伟《坚如磐石》的拍摄进行到三分之二时到来。这让他更加确定,张艺谋懂自己的表演。
无论开机前还是在片场,两人的交流都并不算多。于和伟将他多年的拍戏经验,和对人物、剧本的理解统统放进表演里,而张艺谋则把对演员的体恤与夸奖化作监视器后无声的信任。
对于演员来说,这样的导演像一面镜子,让你在表达的过程中保持愉悦、兴奋,同时也有足够的安全感。
假如“叔圈101”也有打投和排名,于和伟绝对会是C位的有力竞争者。
之前,他因《新三国》中“接着奏乐,接着舞”的魔性台词成功出圈。
近期,他又以《觉醒年代》《巡回检察组》和《刺杀小说家》接连霸屏,积累下扎实的成绩。
据悉,于和伟参演过的作品前前后后加起来超过80部,古装剧、现代戏类型丰富,主角、配角样样能演。有人因此半开玩笑的评价:“万物皆可于和伟”。有人因此半开玩笑的评价:“万物皆可于和伟”。
表面上看,“万物皆可”是对演员的最高赞美,但同时也会随着时间成为对演员的束缚,让自己生出无谓的杂念和压力。保持“万物皆可”的真正奥义在于永远不给自己打上任何类型化的标签。对于和伟来说,没有标签才是他表演时最轻松的状态,正如他在《悬崖之上》的塑造的周乙,始终隐于黎明前的黑暗,表演最大的乐趣同样是藏在每一个人物背后,不断的、自由的去塑造更多不同的角色,反复体验人物内心的那个过程。
而作为“叔圈”流量担当,于和伟坦言自己也在尝试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新身份,无论是伴随“出圈”而来的关注和流量,还是应对采访时需要表现出的“八面玲珑”,都曾让他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我不知道我该演谁。”
如今,于和伟在快节奏的环境与时代的浪潮中找到了同自己和解的方式——放松心态去迎接新事物, 待到流量、热度渐次退去,再回到自己最喜欢、最擅长、最熟悉领域,“你会知道什么才能给你安全感”,他说。
综合自网易娱乐、百家号、搜狐娱乐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