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综N代而言,想要超越前作,并不容易。不过,第三季归来的《国家宝藏》却在一片叫好声中,毫不意外地拿下豆瓣三季最高分——9.5。
在前两季《国家宝藏》中,观众看到的是全国各地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而这一季不同,在文物的选择上直接升级,携手享誉世界的9座历史文化遗产,呈现真正的华夏之宝。开播四集以来,《国家宝藏》第三季情怀与新意并存,在这档综艺里,我们得以跨越千年,与祖先对望,与文明对话。
如同观看大场面电影
片中,张国立那段“神仙”的开场白,堪称“宝藏”——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六百年紫禁城;宝刻渊薮,汉青永照,九百三十年西安碑林;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堂,一千年苏州古典园林;守婆娑净土,乘雪域雄风,一千三百年西藏布达拉宫;逴跞古今,并鉴四大文明,一千七百年敦煌莫高窟;八表同风,开启中华大一统,两千二百年秦始皇帝陵;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两千五百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千二百年广汉三星堆;金风震铄,宏观大起,三千三百年安阳殷墟!
节目中的每一环节层层递进,文案主旨不断升华,出口即是满分作文,情绪逐渐推进。当形容萃四方精华,聚万匠之天工的紫禁城时,张国立这样说: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曾建立过近三十个王朝,各有其都城、宫殿,但最后只留下一座明清紫禁城成为神州大地上仅存的宫殿孤例,今天当我们再次登上故宫午门城楼,明代廷杖背后的浩然正气中轴线测绘洗练的铮铮风骨,犹在眼前。
《国家宝藏》用富有感情的台词文案,带领人们进入历史的环境,字里行间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视觉呈现,同样惊艳。国宝是静止的,舞台是运动的,恢弘运动的舞台让国宝“活”了起来。LED巨型环幕,单单一个主舞台就用了多种全新影像技术。
以视觉俘获人心,作为《国家宝藏》的导演,于蕾深谙此道。各种转场、运镜、航拍、仰拍以及文物古建筑本身的沧桑之美精巧之美,让观者如同观看了一场大场面电影一般酣畅。
除了文物之美、人文典藏、志士情怀以外,气势恢宏的开场音乐和丰富的背景音乐也吸引了无数观众。
这一季中由王铮亮演唱、关大洲作曲及编曲、王语嫣作词的节目插曲《怀归》在冯小刚饰演的明代才子杨慎于垂垂暮年回望跌宕起伏的一生时响起,词情真意切,曲百转千肠,唱出了离别之苦,思归之意,既有牵肠挂肚之深,又有浪迹天涯之阔;既有依依不舍之诉说,也有前路苍茫之慨叹。
原本略显枯燥的文博探索节目,却因大气磅礴的制作,富大龙、靳东、朱广权、于谦等演员活灵活现的“场景重现”和背后的匠人故事俘获一大批具备高审美标准的年轻人。
感受文化背后的重量
更让人觉得惊喜的是,这个节目的大格局——它并没有局限在一国一器一物,而是借着文物以及前世今生故事,传递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互通互利等等的观念。例如第一期中的金嵌珍珠天球仪,初看是奢华耀眼,再听完解读之后又感受到古人在天文领域竟然有如此的造诣,而后又不断警醒后人要时刻保持进步、不能故步自封。
总导演于蕾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及文物和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许多终极问题: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以现在这种生活方式存在?
看着《国家宝藏》里的一幕幕、一句句,或许,我们可以窥见这些问题的答案:一群文物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与六千多箱、几十吨碎瓷片打交道,一片片拼接、修复,只为恢复历史的原貌,重现祖先的智慧,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正如《国家宝藏》延续三季的那句开场白:“我们是一档年轻的节目,我们究竟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
通过这些文物,我们感受到其背后文化的重量、底蕴,知晓了“何谓华夏,何以中国”,它书写过去,指引将来。同时也拷问着我们的内心,我们究竟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
文/记者 殷茵
来源/新闻晨报
内容来自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