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主创:不制造焦虑,要缝合伤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女心理师》原著小说出版于2007年,14年后才搬上荧幕,却仍是国内迄今专注于心理咨询行业的第一部剧。

  此前影视剧中出现的心理咨询师,大部分奔着“犯罪心理学”走,甚至是神秘的“催眠大师”。而在这部剧中,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都是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普通人。

  相比原著,剧中女主角贺顿也更年轻,是一个硕士毕业、30岁左右的年轻人。

  晚,也不晚,心理健康正和生理健康一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专访《女心理师》总制片人郭峰和编剧朱历时,他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个回答:我们不制造焦虑,我们要缝合伤口。

《女心理师》主创:不制造焦虑,要缝合伤口

  改编

  原著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人们的生活状态已经不同以往,比如,14年前大家还不用微信聊天;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所以,剧集源于小说,但没有拘泥于小说。

  郭峰透露,在征求原著作者意见的基础上,剧中会加入新的案例。“案例本身不难找,但既要保证是大家都可能遇到的问题,话题又不能过于陈旧、简单,这两者的平衡让主创团队费了很多思量。”

  观众可以在剧中看到父母离婚要不要告诉高三的孩子、讨好型人格、暴食症等等现代人关注的话题。

  郭峰说:“案例基本都有原型,但要把案例经过加工,在影视剧的三棱镜里折射出问题,又让观众觉得不那么枯燥,不那么冰冷。”

  写《女心理师》剧本,朱历花了10个月。她坦言,有两个问题困扰着她:一是时间问题,如今的心理咨询行业已经与十几年前不太一样,行业更加规范,一些当初允许的现在已经被禁止;二是案例问题,有时代烙印的故事需要贴合当下去改,甚至“大刀阔斧”地改。

  心理咨询有各种流派,在改编剧本时,朱历最终选择了一个最治愈的流派——主张这个世界不存在有精神疾病的人,也不存在有心理问题的人,所有的问题只是因为你用了错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就可以了。

  “有的人抑郁,是因为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不断得到正向反馈,就觉得自己只有这条路。有一些’恶人’是因为他用了错误的方式,认为‘恶’才能解决问题。而当你展现给他看,原来世界上还有别的选择,他也许会有不同的选择。”朱历说。

《女心理师》主创:不制造焦虑,要缝合伤口

  科普

  朱历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要写好这样一个专业领域的剧本,必须要采访。她去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向专业人士请教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去了之后才知道,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非常小的一块内容,但和普通人的关系特别近”。

  采访过程中,朱历不断被“教育”,写剧本的过程中,一个心理咨询师团队也一直“跟着”她。朱历没有“浪费”这段难得的经历。剧中有一个角色是做心理督导的教授,朱历就把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大家对心理咨询的误解,通过教授的嘴巴说出来,“我尽量不写长篇大论的原理,而是用观众能听懂的语言”。

  朱历希望,《女心理师》能成为一个“科普剧”,也许不够专业不够职场,但能让观众看过之后,更多关注自己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些问题并不可怕,是可以找到好的解决方式的。

《女心理师》主创:不制造焦虑,要缝合伤口

  郭峰认为,心理咨询师对职业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热爱,相信人心复杂,可能出现问题,但问题是可以被干预的。因此,《女心理师》希望对行业伦理有充分的尊重和表达,这要求严谨与创新同样重要。

  绝大部分的心理咨询过程是在心理咨询室进行的,而且根据伦理,咨询师在咨询室之外不能主动接触来访者,这给影视化带来限制。《女心理师》的方式,是“文戏武拍”。

  郭峰说,一是剧中创造了白色空间和黑色空间的概念,让咨询师“进入”来访者的大脑,与他的潜意识对话;二是再现造成来访者心理问题根源的场景,让咨询师“出现”在这个场景中,也把观众带入,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来访者。

  “我们希望观众看后,能够感同身受,对有心理问题的人的理解也会更深刻,而不再是觉得抑郁症就是太矫情,焦虑就是担不起大事。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很多是日积月累的,甚至根深蒂固的。”郭峰说。

《女心理师》主创:不制造焦虑,要缝合伤口

  治愈

  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贺顿,面对有着复杂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她要做出专业的、成熟的应对,这与她的年龄可能不一致,但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自己的秘密。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贺顿原本很难与男性亲近,到后来已能够拥抱爱情、收获友情。

  郭峰说:“我们希望吸收原著的精髓,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治愈别人,最终治愈自己;另一个理念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只是外求于人,还要内求于心,要自己帮自己。”

  郭峰透露,剧中的10个案例,全部都有解决方案,“没有一个案例是为了制造焦虑,没有一个伤口不被缝合”。郭峰打了一个比方,你看剧中的外科医生给病人动心脏手术,自己的心脏病是不会好的;但你看到与自己类似的心理问题,在剧中被疗愈,也许是能得到启发的。

  影视剧不是教科书,小目标是不误导,大目标是可治愈。

  《女心理师》目前在优酷更新了8集,有观众说,看出了一点悬疑剧的感觉。朱历回应,“你没看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谜”。

  “有一本心理学著作名叫《诊疗椅上的谎言》,这本书在《女心理师》中也有讲到。”朱历说,“很多来访者在咨询室未必会说真话,咨询师要根据他说话时候的情绪,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咨询师不用辨别来访者说的是否真实,只需要关注情绪是否真实,再进一步解决情绪的来源……这个过程就像破案。”

  朱历看过一本心理咨询师写的书,说咨询师和来访者最好的关系,就是咨询师成为来访者的镜子,他在引导别人的同时治愈自己,这是双方关系最美妙的时刻。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256 字。

转载请注明: 《女心理师》主创:不制造焦虑,要缝合伤口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