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油对因为文化的重要性堪比电能对于工业的价值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美食最重要的便是味道了,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要靠各种各样的调味品,还有一样更为重要的介质,那便是煎炒烹炸都离不开的——食用油。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食用油,日子会是什么样子?
吃货们心心念念的美味炒菜将会消失,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说完感受,我们再来看食用油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随手拿起一本中国菜的食谱,不论是四大菜系中的粤菜、淮扬菜、鲁菜和川菜,一多半都是离不开食用油的煎炒烹炸,说句不客气的,炒菜撑起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半壁江山。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中国饮食文化离不开炒菜,而炒菜离不开食用油,油如此重要,那它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从食用油的发现说起,顺便说说芝麻名字的由来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对火的使用过程中,就发现了一种有助燃效果的液体。比如在用火烧烤肉类时,肉身上的动物脂肪会在高温的作用下液化,进而流淌下来,在于火苗接触后,会爆燃起来,让火焰一下子高处一小截,这里的液体便是后来食用油中的动物油脂,也被称为荤油。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除此之外,人们在用植物根茎枝干做火把时,会发现当火高温燃烧这些植物的同时,会让其中流淌出一些液体,它和上面提到的动物油脂一样,也有很好的助燃效果,这便是后来食用油中的植物油,也被称为素油。
不过当时的人们尚不知道这便是后来的油,直到先秦和两汉时期,人们才逐渐发现食用油的食用价值。尤其是在西汉张骞(?―前114年)出使西域归来后,大量的新物种被引进到中原地区,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的榨油原料——胡麻。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胡麻中的“胡”字是其舶来品的标签,类似的情况还在胡萝卜、胡椒身上出现过。除了这个名字,胡麻还因为含油量大,十分适合榨油而被称为“油麻”或“脂麻”,“脂麻”一词又经过后世的不断引用和改良,变成了我们十分熟悉的芝麻一词。
虽然已经出现了较为初级的压榨技术,但此时的食用油依旧只能作为一些权贵们的奢侈享受,完全不接地气,更不要说被普通老百姓所熟知了。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食用油特性的炒菜,还有一个重要搭档没普及,那便是一口大铁锅。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虽然没有将食用油在饮食领域开疆拓土,却利用食用油助燃的特性制造过武器,比如在《三国志》中,就曾记载孙权利用麻油助燃的特性,火攻魏军。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食用油遇到了大铁锅,“世纪之恋”诞生了无数美食
时间来到宋朝(960年—1279年),随着中原王朝的金属冶炼技术越来越成熟,铁的产量也一连上了好几个台阶,朝廷对铁器的管制便逐渐放松,曾经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的铁器,开始在民间进一步普及,这其中就包括烹饪用的大铁锅。
铁锅在家庭中的普及,为食用油炒菜打下了基础,最重要的是炒出的菜更加美味。就像原始人吃了烤熟后的香肉,便无法再去茹毛饮血一样,吃了炒菜的人们开始迷上了这种离不开食用油的烹饪方式,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是开从这一时期进入一个大爆发的时代。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此时炒菜所使用的的用,除了上文提到的芝麻油(又称香油),还包括很多植物种子,比如萝卜籽(学名莱菔子),这也是现如今在南方很常见的菜籽油的雏形。除了菜籽油,前文提到的荤油,也常被用来炒菜,不过适用范围并不广泛,一来荤油耐热性差,长时间高温很容易烧“糊了”,二来荤油来自动物脂肪,提取方式简单,因而价格要比素油便宜许多。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食用油的地域特点
素油中除了芝麻油和菜籽油,后来又相继出现了很多新面孔,比如花生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这些油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为厨师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当然,使用不同油炒菜除了跟菜品特性有关,还与当地农产品结构特点有关,比如在后来的东北地区,就因为大面积种植大豆,而已大豆油为主要食用油,而山东等地则因为是花生的主产区,所以主要吃的是花生油。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互联网购物十分发达的今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全球各类食用油,人们炒菜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广,炒出来的菜肴自然也越来越美味了,古人如果遇见了今天人们幸福的吃货生活,不知会有多么艳羡。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02 字。

转载请注明: 古代人用什么油炒菜1000多年里的美食变迁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