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阳娜娜的路人缘发生微妙变化,都是上真人秀给闹得。
早期走的路线是“哪个女孩不想成为欧阳娜娜”。一看就是营销味甚浓的话,仔细看来也有真实的成分。
2000年出生的欧阳娜娜在她的微博简介中写着台湾女艺人、大提琴演奏家。
在习惯了大陆简体字的网络环境中,繁体字的台湾属性特别强,于本人也多多少少沾着点“台湾偶像”的灿烂印象,再加上小小年纪就是大提琴演奏家,这样的履历确实可以构建向往。
于是“哪个女孩不想成为欧阳娜娜”这样的人设,在半黑半红中还真发挥了作用,大家都知道欧阳娜娜的黑粉很多,但红确实是红。
之后欧阳娜娜在娱乐圈的存在感越来越强,造梦属性也越来越强,和陈飞宇传传绯闻、和巨富之女合合照,她的社交圈子看起来相当优质,非常符合“哪个女孩不想成为欧阳娜娜”这样的设定。
绝顶美貌绝对算稀缺资源,绝大部分艺人漂亮但又没那么漂亮,差不多漂亮的程度,谁更能制造向往谁就容易赢。
不错的外貌条件、不错的家境和教育背景,欧阳娜娜处处都展露出被富养出来的的典型优秀女生。
可以说“哪个女孩不想成为欧阳娜娜”这个路线是行得通的,很多人嗤之以鼻是因为自身不在目标群体中,自然也就不是受众。
但对于和和她同龄或者年龄更小一点的群体来说,非常有杀伤力。
可惜,真人秀几乎是所有艺人的印象分岔口,欧阳娜娜自从上了真人秀之后,路人缘更低的。
“未经主人允许就私自拿取饰品”、“没带够衣服穿陈伟霆睡衣”等等小事件,让她隐隐约约有点没有教养和茶味,被网友骂是绿茶x。(不是羊觉得,是舆论风向)
各种花边信息让她逐渐偏离人们心中拉着大提琴的富家女儿,她的种种行为不再那么能给同性带来情绪价值,反倒更容易带入到她是一个雌竞竞争者。
被富养的有才情的00后女艺人的稀缺感被打破,行为方式有点普,于是欧阳娜娜人设的价值感贬值。
但羊说的不仅如此,抛开她最近的话题不看,欧阳娜娜走红的早期,她的人设足够和其他女艺人形成差异化对比。“哪个女孩不想成为欧阳娜娜”的设定是符合审美周期的。
打破审美周期的常常是稀缺性
什么是羊说的审美周期呢?
审美周期意思就是说,审美是个运动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它会有一定的周期性。
往大了说,就像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会偏爱国富民强脸;再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偏爱人种特征的融合。往小了说,娱乐圈艳光四射的女明星落幕之后,清纯小漂亮们会批量出现。
这原理机制就像不断调节的市场环境。
早期发挥当地人种特色就好了,后来信息不断国际化,在这种冲击下区别于亚洲人的长相,更高折叠度、深轮廓才体现高价值,于是网红混血脸成为顶配。
但是现在整形业发达了,用钱就可以实现所谓的高折叠度、深轮廓,所以你看网红圈子非常卷,卷到单看独自美丽没有假,一合照就...
这种审美的稀缺性丧失,所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清水芙蓉面孔占据大屏幕,因为相比下来清水芙蓉才是稀缺的。
可以说,美绝对不仅仅是外表美,美往往还包含着巨大的情绪价值。就像侵略性的美成也侵略败也侵略,小漂亮虽然不够艳光四射,但却有更温和、可亲近的情绪价值。
而稀缺性也带来情绪价值,比如都是一样的美女帅哥,但是有才华就瞬间脱颖而出了吧。
拿欧阳娜娜举例,客观来说,在娱乐圈这张脸漂亮的很一般,但是其他参数可以直接拉高平均分。
比如说她会拉琴,而且有会拉琴的证明,这足够让她突破单一拼外貌的维度,变得有稀缺性和高价值。
年轻学子的朴素形象自然和娱乐圈明星们,在人们心理有非常大的差别。
一旦爱豆有才华,就会让粉丝产生喜欢ta是值得的、正能量的感觉。单独想想好像没什么,但对比其他爱豆突然就有了鲜明的才艺特色。
毕竟整形换头,比美斗艳都不是太难的事,欧阳娜娜的年轻和优越,被富养的成长痕迹还更能制造向往。就是稀缺性带来的高价值。
而一个拿得出手的技能更是魅力的最佳出口。
大提琴沉稳优雅,这是这个乐器本身的风格,一旦本人参与其中,就好像也沾上了这份灵气。
再比如说芭蕾舞舞姿优美,肢体得到很大的舒展,单是有会跳芭蕾舞这个技能标签,就足以让人幻想偏偏起舞的场景。
与其说魅力需要一个技能出口,不如说给别人一个展开幻想的入口。所以一个特长或者风格特质非常重要,这些会帮助你形成一个故事感,别人会根据线索自动帮你完成构建。
说到底,羊拿欧阳娜娜仅仅只是举例说明,人们喜欢美女也好喜欢帅哥也好,本质是对强者的崇拜,人们对表现突出的人就是容易有好感。
而打造出自身的稀缺感比一味的变美其实要容易些。
具体的方式可以是发现自身特色或者学个什么技能,增加自身实力拔高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