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戏拍了三集就被撤资,导演奔波四年再次开拍,终于成就了经典

很多人不知道,《大宅门》里的小少爷李天意,并不是宅门里的真少爷。李天意出生于贫苦人家,父亲冻死在街头,母亲迫于无奈,在他两岁的时候,将他卖给了大户人家,几经辗转后,又被卖进了北京同仁堂乐家,成了“抱狗丫头”的孩子。

这部戏拍了三集就被撤资,导演奔波四年再次开拍,终于成就了经典

在《大宅门》里,李天意从小被教育着要做“人上人”,要想做真正的“爷”就得抽烟喝酒。在现实生活中,这位小少爷的原型就是郭宝昌,也是《大宅门》的导演兼编剧,一手筹划了《大宅门》这部优秀的作品。

郭宝昌原名唤作李保常,家境十分贫寒,正如在电视剧中呈现的那样,亲生父亲冻死街头,迫于生计艰难,母亲将他卖给河北沙城的一户人家,但是李保常小时候极爱哭闹,这户人家很烦他。三姨就四处借了点钱,将他又给赎回来了。

至于为什么又改名郭宝昌了呢?这还要从另一户人家说起,这户人家有个小女儿,打小就卖给了京城“豪门”乐家,在乐家当了很多年抱狗丫头,长大后嫁给了乐家的四爷,那时四爷已经有70岁高龄,抱狗丫头膝下无子,就托人买一个儿子带着,买回来的儿子就是李保常,然后随养母姓郭进了乐家大宅。

这部戏拍了三集就被撤资,导演奔波四年再次开拍,终于成就了经典

李保常调皮爱闹的性子,竟然很对老爷子的胃口,经常将他带在身边,并将他的名字保常改为“宝昌”。年纪大的人都很喜欢回忆,于是经常给他讲自己年轻时闯天下的故事,郭宝昌自己没有意识到,《大宅门》的素材收集已经开始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郭宝昌十五六岁读中学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搜集资料、整理素材,还有文学创作的能力,于是尝试着将小时候耳听目染的故事整理成小说。但是没过多久,就被郭宝昌的养母发现了,她讶异的发现儿子知道自己曾是“抱狗丫头”的事情,在羞耻和愤怒的情绪控制下,将这本小说烧掉了,还辞退了那个告诉郭宝昌这件事的小丫鬟,郭宝昌的第一次创作就这样夭折了。

这是小说第一次被烧掉,第二次是特殊时期被烧毁,第三次则是被他的前妻烧掉了。跟第一位太太离婚的时候,郭宝昌声称自己什么都可以不要,唯独这本小说原稿要带走,这位前妻一气之下又把这本小说给烧了。

对于《大宅门》这本小说屡次被毁,郭宝昌都没有气馁,还是将这个故事写了出来,最开始取得名字是《大浪淘沙》,后来要付诸影视作品改名《乐家同仁堂》,但乐家人知道后不乐意了,乐家认为无论是抱狗丫头还是郭宝昌都没有乐家血统,因此不能叫这个名字,最终才有了《大宅门》三个字。

这部戏拍了三集就被撤资,导演奔波四年再次开拍,终于成就了经典

在拍完《大宅门》这部戏之后,郭宝昌感到心中愧对母亲,于是到母亲坟头磕头赔罪,那些抱狗丫头不想外扬的“家丑”,最终还是被郭宝昌诉诸笔端,然后拍成影视作品告诉了天下人。在《大宅门》片头的水墨画面上,当出现编剧导演郭宝昌时,呈现了一个男性跪在大宅门门口的画面,这是郭宝昌向乐家谢罪的一种方式。

《大宅门》的创作过程极其曲折,手稿就被烧毁了三次,在影视化的道路上也有很多磨难,我们所看到的《大宅门》是第二次拍摄的,第一次拍摄是在1996年,可惜只拍了3集,投资方就撤资了,导演郭宝昌当然不死心,前后见了八十多位投资人,但没有人愿意投拍。

2000年,郭宝昌接到了一个电话,央视独资投拍《大宅门》,这部恢弘的家庭巨著终于要搬上荧幕了。央视独家赞助这个消息,对于郭宝昌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半生心血终于要问世了,忧的是央视独家可能会对他造成很大干预,特别是在演员上的选择,那可不能完全由他自己说了算。

后来,事实果然证明了他的判断,但在一些主要演员的选择上,郭宝昌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从而也保证了这部戏的质量,一经上映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说是万人空巷也毫不为过。

不知大家还记得《大宅门》中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最喜欢的角色,小编将会抽取几位人物着重分析。感谢大家的阅读与关注,下篇文章更加精彩!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83 字。

转载请注明: 这部戏拍了三集就被撤资,导演奔波四年再次开拍,终于成就了经典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