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得多还不长肉 原因在这2件事情上

  【六一儿童网导读】有妈妈吐槽说,我孩子不挑食,吃得不少,胃口也好,可就是没别人家的孩子长得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不止一次听到过,看来这是一个让妈妈们普遍困扰的问题。

孩子吃得多还不长肉    原因在这2件事情上

  可是,孩子到底多胖才算“长得好”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娃吃得多还不长肉”,以及怎么让孩子吃好、吃饱,还蹭蹭长肉。

  1、娃不够胖就是长得不好?

  再次呼吁家长:这种想法是错的!!

  我们总是习惯于跟邻居家的、亲友家的孩子对比,觉得自家娃好像不如别人家的白胖,就“顺势”推测孩子“长得不好”。

  这种推测太过于主观而且不科学!

  判断孩子到底长得好不好,应该跟同年龄的大多数孩子比较,也就是跟平均值作对比。

  一般来说,孩子10岁前的身高生长规律如下:

  0-6个月,大约2.5cm/月;

  7-12个月,大约1.25cm/月;

  12-24个月,大约10cm/年;

  2-3岁,大约8cm/年;

  3-4岁,大约7cm/年;

  4-10岁,大约5~6cm/年。

  而体重生长规律则是这样的:

  <3个月,约30g/天;

  3-6个月,约20g/天;

  6-12个月,约10g/天;

  新生儿4个月时应达到其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应达到其出生出生体重的3倍;

  2岁-青春期,2kg/年。

  但家长一定要记得的是,这是平均身高增长和体重增长,仅仅是作为一个参考。

  如果你想具体地判断孩子的身高、体重到底长得如何,还是要靠给孩子记录个性化的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怎么画?

  首先,你需要一份标准的生长曲线图。

  家长可以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方网站下载、打印,当然,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下载育学园APP,使用其中的“记录”功能,输入身高、体重相关数值后,自动生成生长曲线图。

孩子吃得多还不长肉    原因在这2件事情上

  以上是育学园APP里的记录截图,分别是宝宝的体重曲线、身高曲线和BMI指数曲线。

  我们先看体重和身高,可以看到,宝宝出生时是3.5公斤,1个月时是4.3公斤;出生时是52厘米,1个月时56.2厘米。

  像这样把每个月测量到的数值填入,就会得到一条曲线了。

  怎么看懂孩子到底长得好不好?

  家长点击查看大图,能够看到图片上有3%、15%、50%、85%、97%几条暗线。

  严格来说,处在3%到97%之间,也就是医生们常说的第3百分位至第97百分位之间,都是正常的。

  生长曲线,并不意味着数值越高越好,更重要的还是要看生长曲线整体的趋势,从而检测孩子的生长速度。

  比如,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一直沿着50%的百分位数线,那么说明孩子的生长是比较良好的;但如果孩子从75%掉到了50%以下,那就说明孩子这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出现了异常情况,需要查明原因,然后对做出相应的调整。

  某一次的测量数值所处的百分位,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应该持续测量各个时期数值,监测生长速度。

  真正说孩子长得不好,指的是孩子的身高或体重,处在了3%的位置以下,这时候,才有可能判断孩子是“矮小”或者“营养不良”。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等。

  2、为什么吃得多、不长肉?

  尽管我们说,处在3%到97%之间都是正常的,但还是会有家长会问,虽然孩子的身高、体重没出啥问题,但还是觉得最近不吃得多还不长肉,这是因为什么呢?

  简单,主要是两个问题:

  吃得多,但相对进食量低

  吃得多不代表吃得好。一般来说,“进食量低”分两种:

  “绝对进食量低”:常见的表现就是宝宝挑食、食欲差、吃的少,从而造成宝宝吃不好长不好,这种情况家长只要针对原因应对方法即可。

  “相对进食量低”:这才是家长们最容易忽视的地方。简单来讲就是,宝宝看上去吃得挺多,但实际的量或营养不足。

  哪些情况导致孩子相对进食量低呢?

  情况一:食物配比不均衡。

  对于饮食搭配,崔医生的建议是:

  使用合理的加工方式,保证每顿饭中,粮食的摄入量占到这餐总量的一半;

  合理搭配,保证早、中、晚每一顿饭,都既有碳水化合物,又有蛋白质和蔬菜。

  但实际上,很多家长往往容易忽视主食与蔬菜、水果等的配比。

  进餐时主食配比不合理,很容易导致孩子的相对进食量不足。

  比如有的家长习惯于早餐给宝宝蒸一碗鸡蛋羹,看起来“量”足够,营养也足够。

  但是实际上,单纯的一碗蛋羹里,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宝宝在消化吸收的时候,需要先消化一部分蛋白质,让自己有“能量”后,再用这部分“能量”去转化剩余的蛋白质,让这部分剩余的蛋白质发挥它促进宝宝生长发育的作用。

  这样做,是不是既浪费了一部分蛋白质的营养,同时又加重了宝宝的肠胃的负担呢?

  情况二:正餐的质地不合适。

  医生不止一次强调过——宝宝的辅食一定要注意避免“假稠”。

  什么是“假稠”?

  以宝宝辅食中最常见的米粥和汤面为例:

  一小把米,就可以熬出一大锅粥,而且时间越长,粥看起来越粘稠。但如果把这一小把米做成软饭,也许连小半碗都不到。

  这样一来,宝宝吃了“一大碗稠粥”的营养其实只是相当于吃了小半碗米饭而已。汤面、米油同理。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尽管当时孩子看似吃饱了,仿佛还吃撑了,但其实营养根本不足,长此以往,孩子的生长发育自然会受到影响。

  另外,长期吃这类主食,容易造成孩子口腔功能不足,咀嚼、吞咽固体食物困难,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进食兴趣,长期下来,当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速度。

  孩子的辅食,应该做到营养搭配均衡、质地丰富、口感好,这样既有利于宝宝口腔功能的训练,同时也更吸引孩子的进食兴趣。

  情况三:零食吃得太多。

  很多家长可能不自觉地会用零食哄孩子。零食气味好闻,味道香甜可口,孩子很容易喜欢上它们。一不小心吃过量,到吃饭的时候当然就没什么胃口了。

  而且,零食还容易养成孩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如果需要用零食“哄孩子”,建议1 尽量选择健康零食,比如水果干等;2 正餐前尽量不吃或少吃,不要影响真正就餐时孩子的胃口。

  吃得多,但消化吸收得少

  “消化”是“消化”,“吸收”是“吸收”,“消化吸收”其实说的是两件事儿。

  我们先来说“消化”的问题:

  消化,指的是我们把整块的食物变成碎泥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咀嚼。

  消化好不好,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大便!

  家长有时观察宝宝大便可能会发现很多原始的食物颗粒,这是由于宝宝的肠胃消化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还不能完全消化这些食物。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宝宝的辅食相对有些粗了,家长最好能将辅食的性状再稍微做得细腻一些。

  把握孩子辅食性状的基本原则是:

  没有磨牙的宝宝,适合又细又稠的糊糊类辅食,比如碎米粥、磨牙饼干。

  长出磨牙的宝宝,适合细碎的块状辅食,比如小肉沫、小碎块的蔬菜。

  再来说孩子的“吸收”

  孩子吸收得好不好,最简单的还是:看大便。不过与“消化”不同的是,这时候需要家长关注孩子排便的规律。

  如果孩子的大便性状正常,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量多、次数多,通常说明肠道蠕动可能太快了,食物很快就排出来了。这反而是孩子肠胃吸收不太好的表现。

  除了改善“吃”的问题,想让孩子长得好,还需要注意这2点:

  1、 睡得好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生长激素正常分泌的前提,睡够了,孩子才能长得好。

  一般来说,0-3个月的孩子,每天的推荐睡眠时间为13-18小时;

  4-11个月,每天的推荐睡眠时间为12-16小时;

  1-2岁,每天的推荐睡眠时间为11-14小时;

  3-5岁,每天的推荐睡眠时间为10-13小时。

  2 、多运动、多晒太阳

  简单的抛接球、捉迷藏、拉伸运动等,都能很好地刺激孩子的骨骼和韧带。

  而且,带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还有助于维生素D的摄入,能够帮助孩子身体对钙的吸收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54 字。

转载请注明: 孩子吃得多还不长肉 原因在这2件事情上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