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丧偶式家庭”之后,一种新型“哑巴家庭”逐渐兴起,心疼孩子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数据调查显示:近80%的孩子一回到家就会变得特别沉默。

都说“丧偶式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不好,但其实生长在“哑巴家庭”里面的孩子才是最可怜的。

那什么是“哑巴家庭”呢?

“哑巴家庭”是指孩子回到家以后所说的话十分少,和父母的交流也十分有限。在这样的“哑巴家庭”里,一方面父母不怎么善于和孩子交流,或者是没时间和孩子多交流;另外一方面则是孩子也不愿意多和家长说话,回到家以后则保持沉默。

继“丧偶式家庭”之后,一种新型“哑巴家庭”逐渐兴起,心疼孩子

相信下面这样的话很多家长都说过:

“整天就知道吃,什么时候学习能这么用心” “每天就知道出去玩,有这闲工夫怎么不见你去学习” “总说自己看书了,可成绩还是那样,也不知道用没用心”

……

在生活中,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都会找出来一大堆的吐槽点,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指点”孩子,却丝毫不在意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刚开始,孩子心里觉得委屈、愤怒,可能还会反驳两句,但是只要孩子一反驳,家长就会用更多的“指责”和“指点”来对付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开始变得麻木,变得漠视家长,不喜欢和家长说话了。

继“丧偶式家庭”之后,一种新型“哑巴家庭”逐渐兴起,心疼孩子

什么原因导致“哑巴家庭”的出现?

1.凡事都是父母说的对,说了算

还没有等孩子把话说完,父母们就已经开始插嘴,把其他的全部讲完了,根本不给孩子留一点余地,这样的情况基本发生在所有的中国家庭当中。

因为在父母的潜意识里,小孩子就是不懂事的,他们说的话不足以信,也没有可参考性,所以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父母说的对。

长久以往,孩子们自然慢慢地就开始闭嘴不说话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也都没用。

继“丧偶式家庭”之后,一种新型“哑巴家庭”逐渐兴起,心疼孩子

2.孩子的话得不到回应

其实每个孩子一刚开始都是很喜欢说话的,尤其是和自己的父母,但是大部分父母在陪伴孩子交流的时候都是一心多用,等孩子多问了几句,多说了几句,则开始讨厌孩子烦,甚至有的家长还会大声地斥责孩子不要再吵了。

当孩子收到父母如此的回应以后,时间一长就会慢慢的开始不敢和父母多说话,因为不仅收不到回应,甚至还可能得到批评。

继“丧偶式家庭”之后,一种新型“哑巴家庭”逐渐兴起,心疼孩子

如何避免哑巴家庭的出现?

1.把孩子看成和大人平等的个体

如果每位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个体,那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忽视他们以及不尊重他们所说的话了。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在思想上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不要一味地否定批评,只有这样他们才敢多表达自我。

继“丧偶式家庭”之后,一种新型“哑巴家庭”逐渐兴起,心疼孩子

2.多一些耐心倾听

一位好的陪伴者一定是能够做到耐心倾听的,所以父母们在陪伴自己孩子的时候,多听听孩子们叽里呱啦讲的那些话,并且给他们给予一定的回应。

也只有多听听孩子们所诉说的心声,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孩子们。

3.遇事多和孩子商量

不要凡是遇到事情就作为独裁家长,自己拿了决定说了算,可以多和孩子们商量商量,与他们进行探讨,这样既能够了解他们的想法,又能够把自己的道理和观念传输给他们,而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过程中形成的。

继“丧偶式家庭”之后,一种新型“哑巴家庭”逐渐兴起,心疼孩子

一味的说教独裁并不能让孩子真心实意地接受,反而容易让他们的心门嘴门都关上。

相信任何一位聪慧的家长,都不想让自己的家庭变成“哑巴家庭”,因此,不妨从现在开始就一点一点开始改变吧!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30 字。

转载请注明: 继“丧偶式家庭”之后,一种新型“哑巴家庭”逐渐兴起,心疼孩子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