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厨房里用大米制造“下雪”的场景火了,网友:还是欠收拾

孩子天性好奇,小的时候懵懵懂懂,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但是他们正处在不知事的年纪,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有的时候,他们的玩耍就成了大人们头疼的“灾难”。这些“小熊孩子”破坏力可一点都不弱呢!

熊孩子在厨房里用大米制造“下雪”的场景火了,网友:还是欠收拾

所谓“熊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一条微博视频中的“熊孩子”就偷偷作妖,把奶奶气得火冒三丈啊!视频中,从厨房门口可以看到,奶奶双手叉腰站在厨房里,表情不善的瞪着一个地方。走近一看,原来是小孙子在厨房里玩“下雪”。这个小淘气才两三岁大,完全不懂事,在厨房里把米缸中的米抓起来,像下雪一样一把一把的撒出去,弄得厨房里满地都是白色的米粒。被奶奶发现了,他也不知道害怕,还是自顾自玩得起劲儿。终于奶奶看不下去了,双手从小淘气的腋下把他提溜起来,想把孩子带出厨房,让他消停一会儿。但是小孙子却不愿意了,使劲儿蹬着腿,想摆脱奶奶双手的桎梏,还想往地上坐。不过他到底还小,力气比不上奶奶。最终反抗无效,被驱逐出厨房重地。而奶奶估计也有的忙了。

网友们在微博下留言说:“这熊孩子,不是一般的淘啊~~~”、“孩子这个浪费粮食的行为一定要制止,不能惯着。”、“这简直就是我家娃本娃。”、“看来是时候让他尝尝我童年经常吃的家常菜,竹笋炒肉了。”

熊孩子在厨房里用大米制造“下雪”的场景火了,网友:还是欠收拾

很多人觉得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为他们没有好的家庭教育,而且不听话,调皮捣蛋惯了。实际上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心理理论发展不足。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并不是心理学的某个理论。它最早由Premack和Woodruff于1978年提出,是指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换位思考他人想法,并理解他人情绪,行为的能力。

当孩子的心理理论发展不当的时候,他们的行为习惯就会出现问题。也许他们的性格并不是调皮捣蛋,只不过缺少换位思考的能力,也不懂得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家长们帮助孩子们呢?

⑴鼓励孩子和同辈交流互动

大人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就让着,护着孩子。这其实会让孩子潜移默化的接受总是被别人让着的立场,从而不会,也没有机会去换位思考,考虑别人的心情。但是孩子和同龄人相处的时候,立场都是平等的。他们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自然会去学着怎么和别人相处,怎么不惹别人讨厌,促进了心理理论的发展。

熊孩子在厨房里用大米制造“下雪”的场景火了,网友:还是欠收拾

⑵增加和孩子的心理交流

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争取更多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交流。家长多多用语言描述孩子的心理特征,比如“今天去游乐场玩,你看起来非常开心。”、“被老师批评了,是不是有点难过。”这样的词汇和语言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更多的心理状态。同时,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忘记带上促使心理状态出现个改变的原因,能更加让孩子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变化。

⑶母亲加强自己的情绪表达

很多妈妈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展现温柔的一面,包容着孩子的小脾气,小任性。但是妈妈们也需要常常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会让妈妈生气或难过。从而让孩子体会到自己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恰当的。

熊孩子在厨房里用大米制造“下雪”的场景火了,网友:还是欠收拾

⑷多进行亲子游戏

幼儿和儿童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和玩耍。家长们不妨加入进去,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亲子游戏能提供父母与儿童互动交流的环境,促进孩子的心理理论发展。因为在进行亲子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借此机会来引导孩子,给孩子输入正确的行为观念。同时,有了家长的监督,孩子也更容易改掉坏毛病。

“人之初,性本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天生的坏人。那些坏孩子,也不是彻底的,绝对的坏。有时候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长大,没有学会将心比心地为他人考虑。如果有人能牵着孩子的手,引导孩子学会温柔,学会换位思考,我们身边的“熊孩子”也会少得多。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88 字。

转载请注明: 熊孩子在厨房里用大米制造“下雪”的场景火了,网友:还是欠收拾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