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8月23日消息(记者马俊玮)今日处暑,秋意渐浓。“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炎热的夏天将过去,这时气温下降逐渐明显,昼夜温差加大,暑、湿、燥、凉、热五气混杂。夏季的暑热尚未退尽,长夏的湿、秋天的燥,阳渐渐地衰减,阴慢慢地上升。
在这样的时节里,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客蕊介绍,处暑时节身体要顺应五气变化的规律,养生也尤为重要。
处暑节气,昼夜温差加大。黑龙江中医大一院 供图
起居——早睡早起,春捂秋冻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应早卧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应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以顺应阴精之收藏,有助于舒展肺气,以养秋收之气。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缓解秋乏。
民间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之说,其中“秋冻”指秋季气温稍凉爽,适当添加衣物,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让身体适应逐渐降低的温度,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饮食——养阴润肺,少辛增酸
饮食上,处暑时天气较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此时节宜多食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止痛也。”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被誉为“百花之精”。
另外,处暑节气饮食宜增咸减辛,以养脾胃。多食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茴香等。多食新鲜果蔬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如梨、柑橘、石榴尽可享用,它们都有润肺生津之效。多食银耳、百合、莲子、杏仁、蜂蜜、小米、黑芝麻、黑米、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还可饮用萝卜茶,将白萝卜切片煮水,用此水冲茶,具有解暑开胃生津之效。
此时节宜多食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来源:视觉中国
运动——祛湿除热,收敛气机
处暑后期一般进入9月,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所以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神志安定、收敛神气。
正值金秋时节,也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而且可以帮助排解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但秋季人体内的阴阳、气血亦应随之产生“收”的改变,故运动量不可过大,避免造成大汗淋漓而不利于秋季气机的收敛。处暑可适当选择慢跑、爬山、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养生——防寒保暖,艾灸护脐
处暑之后,天气就会逐渐变凉,这个时候养生就要慢慢转向防寒保暖。其中,需要注重肚脐的保暖。护脐很重要,肚脐没有太多脂肪而充满神经末梢,寒邪之气易从脐侵入体内,进入我们的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膀胱炎等多种疾病。客蕊建议可以尝试中医护脐方法,即艾灸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
方法:将艾放置在温灸器里点燃,置于肚脐部位施灸;调整升降的高度以调节火力,以微烫而不痛为宜。艾灸器内部为两层,取出内层,可将药饼、蒜、姜等隔于二层之间,名曰:隔物灸。(以上方法请由医生操作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功效:脐通百脉,艾灸神阙穴有调阴阳、补气血、温脾肾等作用。此法除了可以强身健体、防病延衰、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女性痛经、宫寒也有很好的效果。
注:艾灸属于医疗保健行为,若不明确方法请来医院面诊,由医生进行操作,切勿自行操作以致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