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过,将进入“真正”的夏季,从夏至到立秋,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是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
天气炎热,没食欲,不想动弹,没精神……都是入夏后,很多人的生活特点。
中医认为,“五季对应五脏”来养生,更顺应身体特点,即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入夏后,养好心、益脾胃,错过要再等一年!
养好心:
中医讲,“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液”,而夏季天气炎热,易多汗,使心气涣散,所以正值养心季节。
益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而夏季炎热,脾胃虚弱,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失眠烦躁等表现。
“长夏养脾”,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同时避免脾湿加重。
入夏后,谨记“二茶、三穴、四宜”,会更健康!
“二茶”:
1,黄花苗藕叶茶——降心火
入夏后,容易上心火,出现心烦易怒、口感生疮、大便干燥等症状。
将黄花苗叶、藕叶、小叶苦丁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有降心火,保护心脏的作用。
黄花苗 药食两用,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作用,被称为“天然抗生素”;同时,还有利尿排毒作用。
藕叶 归心经,具有清暑利湿、升阳清阳的作用,利于改善暑热烦渴、暑湿泄泻。现代研究发现,藕叶提取物还有很好的降脂作用,可改善血液粘稠状态,降低全血比粘度。
小叶苦丁 性寒,有降脂作用,可改善头痛、目赤、热病烦渴等症状。研究发现,小叶苦丁对食高胆固醇诱发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三者搭配一起,泡水喝,利于降心火,降血脂、改善血液粘稠状态。
2,白鼓丁薏仁茶——祛脾湿
入夏后,雨季增多,空气变得潮湿,而脾易被湿侵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无精打采的表现。
将白鼓丁、薏仁、赤小豆、马齿苋、芡实、山楂、玉米须、淡竹叶等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泡水喝。
白鼓丁,又称为婆婆丁、黄花地丁,性寒,具有利尿、利湿的作用,对改善湿热效果不错,尤其是舌苔发黄、恶心等,效果较为明显。
薏仁和赤小豆搭配,有很好的健脾祛湿作用。赤小豆性平,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薏仁性凉,有健脾渗湿的作用。
芡实,归脾经,健脾祛湿,调理脾胃,还能补益脾胃。山楂,归脾经,有很好的消食健胃的功效,可改善胃脘胀满、不思饮食等病症。
“三穴”:
1,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 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同上量3横指,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用手指指腹垂直按压,拿捏内关穴,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气镇痛的疗效。
按摩时,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大约10-15分钟,每天2-3次。按揉左内关穴方法一样。
2,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4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用大拇指或中指在此穴处按压,每次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
3,极泉穴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
拍打此穴,利于去心脏的郁火毒素,还可缓解肩膀疼痛、肩关节炎症。
每次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每1-2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四宜”:
1,宜晚睡早起
中医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讲究“顺四时而适寒暑”,人的作息时间应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
夏季的特点是昼短夜长,人的作息时间也应相应调整。
夏季宜晚睡早起,晚睡也要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保证每天7-8个小时睡眠。
还可在适当的午睡,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1小时为宜。
2,宜吃“苦”
《神农本草经》记载“苦入心”,吃“苦”,能清热养心,利于降心火。
在潮湿闷热地区,吃“苦”还利于祛除体内湿邪。但,脾胃虚寒、久坐的人,不宜吃太多“苦”。
苦瓜,祛暑热、增强食欲,富含维生素C,也是高钾蔬菜。
3,宜少汗运动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早晨或傍晚,天气凉爽的时候,也要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避免剧烈运动。
可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游泳等,不要过度出汗。
中医讲“汗血同源”,大量出汗,不仅伤阴液,也伤阳气。
4,宜“心静自然凉”
炎热夏季,容易让人烦躁不安,记住“心静自然凉”,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
《养生论》记载,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所以,夏季要注重情志的调节,避免出现过度烦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