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健康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当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还有着很多不好的饮食习惯,频繁出现肠胃问题。
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近年来也是节节攀升,尤其是在大城市更为明显。
很多人都认为结直肠癌就是同一种癌症,其实,它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指发生在结肠或是直肠黏膜部位的恶性肿瘤,由于二者的发病机理以及诊疗原则较为相似,因此在医学上往往合并统称为结直肠癌。
人为何会得结直肠癌?4大诱导因素或为“罪魁祸首”
生活中导致结直肠癌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有4大因素:
1. 蛋白、脂类摄入过多:
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导致结直肠癌的因素,饮食因素是较为常见的,有些人长期食用过多的肉食,导致蛋白和脂类摄入过多,很易诱发结直肠癌。
2. 纤维素摄入过少:
在日常饮食中,纤维素摄入过少不利于肠道健康,人体缺乏纤维素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3. 遗传因素: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若是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患结直肠癌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4. 种族因素:
种族因素是结直肠癌的又一诱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非洲地区略低、美洲会相对较高。而在亚洲,黄种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大概位于中位水平,约为十万分之二十。
当结直肠癌出现时,患者在早、中、晚期的症状表现都会有所不同。
结直肠癌在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隐隐的腹痛,以及大便的习惯发生改变,如每天大便次数增加,抑或是好几天都没有大便。
到中期时,随着肿块的增大,患者可出现肠梗阻,肠子被堵住无法排便,并且还可伴随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情况。
在相对晚期时,可出现肿瘤导致的消耗症状,具体表现为消瘦、乏力、贫血,或在腹部出现腹部包块。
最为直观的结直肠癌检查方法就是肠镜。
利用肠镜检查,可以让结直肠癌的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借助肠镜,还可取得病理,能得知是否有结直肠癌,这是目前最为直观、有效的检查方法。
也有其它的结直肠癌检查手段,如气钡双重造影或CT、磁共振等,能从侧面了解结直肠占位性的病变。
同时,还可进行抽血化验,查癌胚抗原或CA199等肿瘤标志物,其虽无法直接证明结直肠癌的存在,但可警惕结直肠癌的出现。
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指出结直肠癌主要还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其所在的系膜及淋巴结整片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之一。
还有化疗、放疗和基因靶向治疗以及生物治疗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于患者在结直肠癌术后是否需要化疗,这需要根据结直肠癌术后病理进行判断,若病人处于二、三、四期的结直肠癌,往往会建议患者做化疗,如果是一期,则可以不用化疗,定期随访即可。
很多结直肠癌患者在面临手术时,都会非常担心要将肛门切除,会给往后的生活带来不便。
当患者肿瘤的下缘距离肛缘在10cm以上,则保肛成功近乎于必然;
在5cm以上,保肛有很高的水平,在较高水平的外科手术过程中也可以保证其成功率;但是如果肿瘤下缘与肛缘小于5cm(低位直肠癌),其保肛就有了很大的难度。
在以前,距离肛门5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原则上是需要将肛门切除的,因为留住肛门,可能留不住肛门的功能,并且肿瘤切的不够就无法达到根治的原则。
现在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以及手术的入路不同,如目前较流行的TaTME手术,可更多保留住肛门的功能,又能将肿瘤切除干净。
但是,如果肿瘤部位离肛门只有2-3cm,则不建议保留肛门,还是需要做切肛手术。
成功的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而优质的术后护理也是必不可少。
在饮食方面,在术后第一天,只能少量喝水,二至三天左右才能喝牛奶或是米汤等流食,五至七天后可吃软饭,再逐渐过渡到普食。
术后饮食主要是从清流食到半流食到普食,这样逐渐过渡的过程。
另外,在术后早期,建议患者尽量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减少血栓以及坠积性肺炎。
若是患者不能过早下床活动,也可以在床上做康复锻炼,如踩特制的脚踏车、多翻身、适当拍背等,还可以让患者吹气球来锻炼肺功能,以保证患者顺利康复。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结直肠癌?要在饮食方面加以控制。
首先,需要多吃青菜,可以多吃蔬果类的食物,尽量减少吃油腻、高脂类、高蛋白的食物;
其次,可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入,纤维素可以说是肠道的润滑剂,对肠道健康有益,能降低结直肠癌出现的几率;
最后,少吃腌制的食品,腌制饮食对身体往往是百害而无一利,有研究表明,腌制食物对结肠癌、直肠癌、胃癌都有促进的作用,所以在饮食上,尽量少吃腌制食品。
要在饮食上做调整,毕竟病从口入,改善不好的饮食习惯更有利于肠胃健康,也能大大降低患结直肠癌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