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有效管教孩子的同时不伤害亲情,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执笔:胡蝶
编辑:胡蝶
定稿:欧阳比文
宝宝还在肚子里时,几乎每个妈妈都会想着,自己要给他世界上最多的母爱,一定要做个好妈妈。
然而有了宝宝以后,能控制住自己脾气的宝妈少之又少,面对生活的压力,不听话的宝宝,宝妈的坏脾气常常控制不住。
但是天下没有能吵散的母子,哪怕妈妈常对宝宝发脾气,他们仍把妈妈看做最亲的人。当孩子被妈妈吼时,他们的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宝妈经常吼孩子,孩子还是最爱“粘着”妈妈小冰发现,自己当妈后,脾气明显变坏了。随着宝宝长大,生活里让人崩溃的瞬间越来越多。明知道要和孩子好好沟通,但是生气的劲儿一上来,小冰就刹不住车。
这一次小冰因为儿子把刚买的小车摔坏了,又吼了儿子一通,看到儿子哭得眼泪汪汪,小冰也有点心疼了。
但是儿子仿佛一个小天使,即使妈妈经常吼他凶他,醒来以后第一件事还是找妈妈。她有点后悔自己的粗暴举动,同时也非常庆幸,孩子没有因自己的暴躁记恨自己。
只要妈妈不是太过分,孩子仿佛永远不会记仇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吗?孩子和父母发生小摩擦是每个家庭都曾发生的事。哪怕当时心里再和父母气恼,只要妈妈喊一嗓子“来吃饭了!”一切就烟消云散。
小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和记忆,但为什么仿佛天生不会和父母记仇呢?
孩子不会真正“记恨”妈妈:都是因为爱1. 依赖心理
在儿童的幼龄期,不论是在心理还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依附于父母,成长的过程也是孩子逐渐独立的过程,幼儿时期时与父母关系最紧密的时期。
这种紧密的联系让孩子怀着对妈妈深深的爱和依赖。不论妈妈怎样伤害他的感情,孩子都会本能地和爸爸妈妈表示亲近,害怕父母的远离。
2. 父母权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上位者,处于主动地位,在教育扶养孩子过程中,孩子可以适度表达意见,但最多的还是服从。
这种教育模式已经被孩子逐渐接受,哪怕父母的责备会让他难过,但他不会认为父母是错的。
在孩子心目中,哪怕自己的父母会打自己骂自己,但他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妈妈,自己最亲近的人。
3. 习以为常
适度的管教能起到一定教育、震慑的作用,但如果打骂成了家常便饭,孩子经常受到没有由来的指责和冤枉,父母的权威性就会在他们心目中逐渐降低。
有些父母的管教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习以为常,变得麻木。
而这不仅对孩子的性格没有帮助,还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孩子出于对妈妈的爱形成矛盾心理,不知如何应该对,干脆选择逃避,充耳不闻。
美国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认为,适当的管教应该不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1.幼龄孩子可以适当体罚
幼龄期孩子内心没有形成规则,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适当的体罚可以有效对其进行震慑。
但是辱骂、殴打孩子并不提倡,一方面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一方面容易伤害到孩子。
罚站、罚干活、关禁闭心等强度不大较为安全的处罚手段可以灵活运用,树立父母的威严。
2.事先设定管教的界限
心理学家认为,管教的意义不在于让孩子感到痛苦,而是让他们建立起对规则的认知,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因此如果是不小心打坏了东西、弄丢了东西,只要孩子感到羞愧,无需惩罚孩子。
但如果是有了打人、偷东西这一类小毛病,就要及时修正,千万别觉得孩子还小,每一次忽视,都是纵容孩子向“熊孩子”的道路上发展。
3.处罚过后及时沟通
每一次责罚之后,妈妈都应该拥孩子入怀,让他理解妈妈是爱他的,一起对这次过失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样孩子对教训的记忆深刻,可以有效存留记忆,懂得了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吸取经验。同时也有助于消除亲子间的隔阂,维系亲情。
糖果妈妈叮嘱:孩子受管教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承担了痛苦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受罚,因此一定要与孩子及时沟通,而不是一味指责。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
【来源:糖果妈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