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叶圣陶
执笔:毛婷
编辑:刘一之
定稿:苏子后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往上面涂什么颜色,他就是什么颜色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恶习一旦养成,再教育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无法想象的。”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前几天听一个做老师的朋友聊起她们班孩子的情况,有一位的“事迹”确实让幸孕姐也吓了一跳,他是朋友班上看着比较老实的娃,平时也还算听话,但是有一天老师竟然看到他在学校后门“欺负”低年级的孩子,赶去教育才知道他竟然为了买一款游戏皮肤才“出此下策”。
被抓住之后叫家长,老师这才从家长口中得知,这孩子一直都用各种学校辅导费的理由“哄骗”父母的钱来打游戏,这下不仅老师傻眼了,连孩子爸妈都痛心疾首,怎么小孩还有“两幅面孔”,平时看着听话,现在又满口谎言呢。
但是在之后的家访中,家长才仔细和老师说起,自家娃好像小时候就有过这样的事情,以前就会在爷爷奶奶那里谎称爸妈没给自己钱再去要,但那时候小,家长也都没当回事,谁知道现在就成了这样。
1、喜欢撒谎
就好比上文中的这个孩子,就是典型的“撒谎成惯性”,经常性地否认自己的错误,还企图用其他的行为来掩盖,以得到好处或者逃避惩罚。
如果刚开始发现的时候,没有家长正确的引导。时间一长,对于谎言的愧疚感就会消失,说得多了,自己也不在乎这带来的伤害,长大了也很难改正。
因此需要注意的,其实是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如果在孩子撒谎后“暴力镇压”,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在下次犯错时更加不敢说实话,“说一个谎话就要用一千个谎话去圆”。
很多时候父母的“威压”恰恰是把孩子推向“心术不正”的幕后“黑手”。
2、自私自利
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自私自利”要与“自我意识”相区分开。
在孩童时期,孩子“物权意识”正在蓬勃发育,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所以可能会在这一段时间内不愿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零食,这是正常的,父母不必强迫,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引导自家小孩慢慢学会分享。
而自私自利更多的是,孩子由于从小被家人溺爱,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只会一味索取,不愿付出,更加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只顾及自己利益。
图文无关
如果你家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多加警惕了。
比如楼下前几天在教育娃,就是因为孩子为了放风筝,完全不顾牵着风筝线的奶奶,竟然将奶奶的手勒出了血,事后还责怪奶奶连个风筝都放不好。
这就属于典型的自私自利,小孩完全不会考虑他人,如果一开始出现这种倾向,家长没有及时阻止和引导,孩子就会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反而变本加厉。
不少家庭都是“6 1模式”,六个大人宠一个小孩,这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3、卖乖讨巧的“两幅面孔”
现在的孩子都很早熟,懂得用大人喜欢的样子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在背后又是另外一副样子,例如《外科风云》中的那个卖卵女孩,就是从小都对母亲装出乖巧懂事的样子,背地里却叛逆得不行。
但如果父母能够多关心一下孩子,其实就能在最开始的时候“识破”孩子的把戏,早点把他引回正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孩子之所以心术不正,除了自身原因之外,父母多半也脱不了干系。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父母应该多多关心他们,如果发现他们出现上述几个“心术不正”的先兆,要及时纠正。
1、正视孩子的问题
以家长们最讨厌的撒谎行为来看,这类孩子可能从小就是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因为撒谎的目的最开始主要是为了掩盖错误和逃避惩罚,如果他始终知道自己是被尊重和被爱的,就会信任和依赖父母,也就不用在“闯祸”后隐瞒。
因此首先我们要正视撒谎这个事情,30%的孩子会在2岁的时候学会撒谎、50%的孩子会在3岁多的时候学会撒谎、到了4岁多,几乎全部的孩子都会撒谎。
所以在孩子最开始的问题前,不需要像“洪水猛兽”一样暴跳如雷,平常心去看待。
2、真诚的沟通
沟通是亲子关系的桥梁,千万不要主观臆断然后给孩子“下通牒”,了解孩子心中所想,找到不对的地方批评,鼓励勇敢说出来的勇气,共同的来解决问题。
3、言传身教
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折射缩影,因此只有父母以身作则,才能将良好的品德烙印在孩子心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