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说话负责的能力,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更多的是要纠正沟通方式,让孩子明白。使性子、说气话,并不能达到他的目的。
比如全家人约好这个周末去公园玩。快到周末的时候,儿子因为一件小事生气了,说:“我不想去了,你们俩自己去好了。”到了周末,他却开始为外出做各种准备。我问他,“你不是说不去吗?”“谁说我不去了,我要去!”他说,儿子爱使小性子不是一天两天了,但研究显示,90%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任性表现,家长该如何应对呢?对于孩子爱使小性子,父母都会以为是因为他们的个性。其实,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但是面对这样的行为习惯,家长一旦处理不当,会误导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我知道当我儿子说他不想去的时候,他只是想让他的父母知道他不快乐。但是,还有没有用更好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不满呢?当然,这个时候,为了纠正孩子的行动,父母绝对不能宽恕。从7岁到14岁,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父母不能同时使用“糖块”和“棍棒”方式教育。你要让他明白只有“糖块”或者没有“糖块”。
如果孩子用使性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母亲就不能像孩子那样立刻“使性子”,“好,你不去算了。”用温柔的声音问孩子,“你确定了,是吗?”如果这时孩子道歉并说,“啊,妈妈,对不起,不是这样的”那么这时孩子是可以被原谅的,这仅限于孩子立刻道歉的情况。
如果孩子继续喜怒无常,他不高兴地说:“对,我就不去。”这表明孩子认为父母在他的掌控之内。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母亲甚至会哄孩子,给孩子提好处。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应该让孩子明白“耍脾气没有用”。大人应该冷静地对孩子说:“那你一个人待在家里吧!”然后坚决不带孩子出去,做到这一点,孩子们自然会在意自己的言行,以后慢慢会改掉乱发脾气使小性子的坏习惯。
最不可取的做法是孩子最后道歉并说:“妈妈对不起,我决定和大家一起去!”但母亲却答应了孩子的要求,这种处理方式说明父母已经输给了孩子。以后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还是会乱发脾气是小性子,他心里会认为反正最后父母会原谅他。
然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孩子真正体验到这种痛苦的经历——而不是对孩子体罚的意思,让孩子意识到只有他自己没有去的失落感,让孩子知道乱发脾气。就会有所失,家长只需要让孩子明白,他自己说的话让他失去了和大家一起出去的机会,也就是失去了“糖果”。如果只一次经历能让孩子改变,那么真正的教育方式就不会那么简单了。但当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时,妈妈只需随便说一句:“好吧,没关系。”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事情不妙,这样即使妈妈不会催促和引导,孩子也会主动反思。有时,孩子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发脾气。事实上,即便我们成年人,有时候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但是,如果你不让你的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他会错误地认为“就是发了脾气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在成人世界里,使性子是不能适应现实社会。这样做会让你周围的人远离你。你会发现生活和工作越来越无聊。慢慢你将“完全陷入使性子的模式”。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孩子不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习惯。慢慢地,当孩子说了比较过分的话的时候,他自己便会觉得过意不去,知道自己必须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成长。记住,当一个孩子开始是使性子发脾气的时候,正是你帮助他改掉坏习惯的好机会。
你们家的孩子有这样的问题吗?小书童,欢迎点击关注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