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别小看吃饭这件事,看似很平常,实则暗藏健康密码。俗话说,“吃饭八分饱,到老肠胃好”。也就是说,人们在生活中很多的病症都是吃出来的,尤其是肠胃病最为明显。
一直以来,脾胃不分家,两者也是同时出现,不过在中医的领域里,所说的脾可不仅仅只是一个脏腑这样简单,中医里面的脾更为复杂,功能也更加的强大,在《黄帝内经》里面十分重视脾胃的重要性,后世医家更进一步提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的论述,也是我们身体运行的后天之本。
脾胃的最大功能就是负责运化,这就像是我们体内的一个运转站,一个是将水湿运化,另一个则是将水谷运化,把摄入体内的水谷精微,转化成气血,然后输送到其他的脏腑,不过通常情况下来讲,食物在摄入体内之后,在适量的饮食下,脾胃功能正常,是能够及时消化的。
但如果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除了会加重脾胃的负担,食物也会积滞在体内,难以顺畅消化,最终诱发“食积”,而且在这样的状态下,就算是之后适量饮食,也依旧会感到不适,会有新的食积,这样的反复状态下,脾胃的功能只能一直下降。
所以,现在很多人总是出现胃胀胃痛,没有食欲,就算是看见了好吃的饭菜也吃不下,又或者只是稍微吃一点就已经很撑了,这些都是属于脾胃功能运化失常造成的,并且具有这种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说白了就是消化不良,消化好了,吸收也就会变好。
对脾胃病症调理的药方,中医方剂里面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方,比如金元名医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不过在清代的《医方集解》里面有一个百年名方,叫做健脾丸,这个方子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兵分两路,一边负责健脾,另一边负责消食,消补兼施,这样在消食积的同时,不会伤及体内的正气,补益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於堵。
健脾丸的组成很简单,六味中药配伍而成,分别是人参、白术(土炒)各二两,陈皮、麦芽(炒)各二两,山楂(去核)一两半,枳实三两。健脾丸具有健脾消食的效果。这其中的山楂是为数不多的消多于补的水果,山楂是消食药的代表,在很多的消食剂里面,也能看到,山楂主要善于消肉食之积,所以在平时炖肉的时候,可以放几颗山楂,这样肉会容易炖得更烂。
其实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皇帝的妃子生病了,吃不下东西,宫里面的太医想了很多解决办法,但一点效果也没有,所以只好张榜求医,最后这个妃子的病症被一个江湖郎中给治好了,这个郎中其实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药材,就是将红糖裹山楂,这就跟糖葫芦一样,让妃子在饭前食用,之后,妃子的胃口大开,面色也渐渐地红润起来,后来这个药方就流传至民间,也就成为了很多人喜爱的冰糖葫芦。
麦芽也是消食药的代表,但主要善于消面食,同时还具有疏肝解郁的效果。之所以会在方剂里面加入枳实,这是因为枳实具有很强的行气破气能力,而且枳实的药性下走,可以将胃里面的积滞,一路降入肠道,最后给彻底的排出去。
消了之后,还得补一补,将脾主运化的能力恢复,补脾用什么?人参、白术、陈皮,人参和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的效果,可以将已经有损耗的脾胃给慢慢的调补回来,同时还能防止枳实的破气能力太强,造成体内的气机出现损耗。
而陈皮这味中药就十分奇妙,李时珍说它能补能泄能升能降,就看它跟谁搭配。陈皮在这里不仅能够健脾,还具有燥湿、消食、化痰的作用。不少人在补气之后,会感觉到胸口胀闷,这就是气机壅滞的体现,陈皮的加入,可以让体内的气机各司其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
健脾丸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尤其是那种一伸舌头,可以明显的看见舌苔厚腻,患有这种症状的人,最适合用此方剂来缓解。现代也用它来调理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等疾病,只要辨证属于脾虚食积证,即可加减化裁使用。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