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有一种“拆台”教育,存在大多数家庭中:


妈妈批评,爸爸护短。

父母管教,老人宠溺。


而处于“依从”阶段孩子,“迷信”任何长辈,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


假如一方唱红脸,一方唱白脸,孩子会很自然地倾向于保护他们的一方,而不去判断观点的正确与否。


久而久之,会衍生出很多问题。


有位妈妈希望儿子学拉丁,觉得这样能让孩子更有气质。


而爸爸觉得男孩子学拉丁是娘娘腔的表现,他希望孩子去学打篮球。


有一次,妈妈带孩子去学拉丁,回来以后,爸爸大发雷霆,跟妈妈吵得不可开交。


从此以后,孩子便学会了“躲避学习”。


只要妈妈让他去上某个课,他就告诉爸爸,目的是为了叫爸爸赶快去骂妈妈。


父母的教育目的一致,但引领方向不同,教育过程中,是互相“拆台”而不是“搭台”。


不仅没让孩子学到任何一项本领,反而让他学会了逃避学习。


心理学中有一个神奇的“手表定律”:


人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那个人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试想,父母在育儿问题上总是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孩子就会成为彼此拉锯的工具,教育结果变成了摸鱼。

这样的教育,只会让孩子走更多弯路。


尤其家里老人再掺杂进来的话,情况会更复杂。


前段时间,一位奶奶在微头条发文抱怨说:给儿媳提建议,对方执意不听。


奶奶说孙子去幼儿园快半年了,经常生病。她每天看幼儿园监控,发现孩子吃饭太慢,估计吃着吃着饭就凉了,午休时也经常翻来覆去睡不着。


奶奶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免疫力,觉得反正幼儿园也学不了多少东西,还不如每天中午吃完午饭就提前将孩子接回家休息。


可媳妇说,孩子上学总有个适应的过程,不能从小养成不上学的坏习惯,而且还影响学习。


被拒绝后,奶奶又心疼孩子又堵心,只好写出来发泄情绪。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可评论中,网友却大多是说奶奶太溺爱,应该把教育权给妈妈,分清界限比较好。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隔代教育的对错,暂且不谈。


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大人的教育思想不统一,负面作用会直接投射在孩子身上。


好的家庭教育,要保持统一的教育观念和分工明确的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的出口一致,孩子的思维入口才会顺畅。


家长不“拆台”,孩子少走弯路。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教育矛盾不断的家庭,害惨孩子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那些教育矛盾不断的家庭,会导致什么问题?


最直接的三个影响。


1、容易导致孩子是非不分,错失本该在成长阶段学会的技能。


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里,孙金洋父母在育儿上存在很大分歧,妈妈认为孩子应该有自理能力,比如学会穿衣服、洗袜子这些小事。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但爸爸完全不同意妈妈的想法,他认为孩子还小,有些事情做不好,应该大人多帮忙。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还觉得小学阶段不该有太重的学习任务,休息比学习更重要。


当妈妈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时,爸爸总是代劳,帮孩子穿衣服、洗漱、系鞋带是常有的事。


并且,不管孩子当天作业是否写完,他都要求其到点上床睡觉。


于是,孩子惰性越来越严重。


在节目中比赛给爸爸系鞋带,10岁的孙金洋还不如比自己小4岁的小朋友,即使妈妈蹲下示范,他也只是比划一下就放弃了。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而且,他平时学习也比较拖拉,成绩也不好。


当父母教的不是同一个理时,孩子分不清对错,只凭着感觉进行选择。


要么,喜欢亲近谁,就选择听谁的;

要么,谁的建议让自己感觉舒服,就选择谁。


当然,最容易的选择结果便是偷懒。


不论是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学习习惯和行为,都会产生不可弥补的影响。


2、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双面性格”,对人阳奉阴违。


《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的爸妈对她的教育是两个极端。


妈妈对她极其严格、事无巨细,而爸爸是什么都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行。


表面上齐爸爸什么都听妈妈的,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但实际上,他并不是真的认同齐妈妈,而是懒得争辩,也总以工作忙的理由不操心家庭,习惯了逃避和沟通。


久而久之,齐明月在控制式妈妈和忽略式爸爸的教育方式下,从一个乖乖女开始变得叛逆。


在高考这么重要的事情上,齐明月故意少填了一张答题卡,只为了不上妈妈选择的但她自己不喜欢的政法大学。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必须跟母亲对他的要求保持一致,只要孩子感到母亲和父亲对“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即使最合理的要求,在他们看来也会是暴力、强制,是对他自由、欲望的践踏。这样就会养成孩子任性、不讲理的恶习。


父母教育理念不同,却不面对、不沟通,一方强势一方憋着气不管,造成“貌似一致”的假象,对孩子的伤害比明面上的不同更大。


孩子表面上顺从了一方,又屈服了另一方,但内心却埋下了怀疑和不甘的种子,对两人谁都不信。


父母双方在孩子心中正确、可靠的形象会崩塌,极易让孩子心理留下阴影。


3、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胆小,缺乏安全感。


总是目睹父母吵架或者沉默赌气的孩子,内心会变得敏感,容易产生自责,觉得是自己引发了父母的争吵。


也会变得缺乏自信,遇到问题时,不敢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做选择。


心理咨商所所长莫兹婷格瑞思指出:


家庭中两套对立的规则,对于形塑孩子的行为、价值观等有相当大的障碍,未来人格发展也可能缺乏统整性,不利于情绪及人际的发展。


孩子连在家里都要经常面对对立的场景的话,那到了学校,长大后到了社会上,更是容易成为选择困难症,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和立场。


时间长了,大家都会觉得他不属于自己的队伍,开始排斥他。


人际关系不好,会进一步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产生内心冲突。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出现教育分歧时,要注意这几点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孩子的眼睛就像透视镜,分分钟照出问题中的裂痕。


当家人对教育孩子产生意见不同,已经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时,千万要引起重视。


出现教育分歧时,要注意这几点:


1、私底下多沟通,找个平衡点。


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持有不同的观点很正常,需要通过交流去磨合。


既要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允许对方有不同的意见,多考虑对方感受,求大同存小异。


要看得见彼此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心,就事论事,别因为情绪上争个半天,问题没解决,还又把负面情绪发泄给了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更不能因为思想不一致,一方就直接放弃,处于缺位状态,而要统一战线,共同应对。


一起研究孩子存在的问题或者需要提升的地方,先在孩子的性格和品质培养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有了教育观念的统一,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孩子学习或者其他方面的教育目标。


而无论确定哪个方向,在实施的过程中,都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反应,而不是父母自己的喜好。


通过坦诚面对、冷静分析,捋出育儿方向,然后用共同的态度面对孩子。


2、全家人要互相配合,前后原则要一致。


一家人要保持规则的同一性,学着互相补台。


一边妈妈要孩子刷牙再睡,一边爸爸答应“太困了可以免去洗漱”。

一边妈妈要求孩子自己吃饭,一边奶奶又非要喂饭。


在面对孩子犯错时,其中一方批评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不要袒护,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而应该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对于同一个原则,一定要有连贯性,前后要一致。


不能高兴时将孩子捧起来,不开心了又拿孩子出气。


作为娱乐圈的模范夫妻黄磊和孙莉就是如此,日常都是很用心地教导孩子,将多多培养的琴棋书画样样优秀。


但当两个人在教育问题上时即使有争执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而是会商量好之后做出一致的教育方法。


女儿犯错误时他们会一块儿说,当女儿表现好时他们就一起表扬。这样既保全了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严,让孩子没空子可钻,又能在内心感受父母之间的爱,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在孩子面前,家人发声一致,孩子才不会迷惑,这才是教育好的开端。


在制订家庭的一些规则时,可以请孩子也参与进来,一起讨论达成共识。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自己也要做到。


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长辈心情顺畅,孩子欣然接受,才是最好的育儿状态。


最好的教育是“搭台”,最坏的教育是“拆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059 字。

转载请注明: 最坏的“拆台教育”,让孩子的成长走尽了弯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