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蕾学术研究探讨卵巢癌晚期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方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晚期卵巢癌预死亡阶段患者66例,依照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33)、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照护理论联合死亡教育,统计比较两组干预前、1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家属心理状态(SCL-90)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家属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照护联合死亡教育可提高卵巢癌预死亡阶段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改善患者家属心理状态。
卵巢癌为妇科常见恶性肿瘤,60%~70%患者确诊时已为卵巢癌晚期,5年生存率仅25%左右,经临床各种治疗均无显著疗效时,患者进入预死亡阶段。晚期卵巢癌患者常伴有癌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恶病质临床表现,经长期放化疗,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体质严重受损,加之癌痛折磨,患者在预死亡阶段常发生抑郁、恐惧、悲观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改善晚期卵巢癌预死亡阶段患者消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对其实施人性照护理论联合死亡教育,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预死亡阶段患者66例,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66位,年龄40~70岁,高中学历(含)以下55人,大学学历(含)以上11人。纳入标准:经超声、血清CA125等检查确诊;1个月≤预生存期≤3个月;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语言、肢体沟通障碍;认知功能不全;治疗依从性差;合并严重感染;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存在焦虑、抑郁病史。依照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33)、对照组(n=33)。对照组年龄38~68岁,平均(53.26±6.23)岁;病程1~5年,平均(3.03±0.51)年。研究组年龄39~67岁,平均(54.12±6.09)岁;病程1~5年,平均(3.07±0.48)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经笔者所在醫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个月,(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心理状况,及时疏导不良情绪。(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控制液体输入量≤1 000 ml/d,限制钠摄入量,每日评估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情况。(3)口腔护理:晚期卵巢癌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及化疗药物影响,口腔易发生溃疡、出血、炎症等症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复合维生素B+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制成漱口液进行口腔清洁,3次/d。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照护理论联合死亡教育干预1个月,(1)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均具有3年以上肿瘤科护理工作经验,同时具有良好表达沟通能力,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集中进行人性照护理论、死亡教育内容培训,包括人性照护理论、死亡教育的概念、意义、目的及死亡心理、死亡本质等。(2)人性照护:营造温馨病室环境,减轻恐惧感;进行各项操作护理时主动解释各项操作目的,以取得配合,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75%以上癌症患者晚期存在不同程度疼痛症状,除三阶梯药物止痛外,小組成员可指导晚期卵巢癌预死亡阶段患者,通过回忆童年趣事、倾听《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C大调弦乐小夜曲》等非药物治疗方案转移患者疼痛注意力,提高患者身心愉悦度;每周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反馈建议,重视诉求,并根据护理需求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措施。(3)死亡教育:小组成员根据晚期卵巢癌患者病情情况,适时引导、暗示、讲解生命存在客观性,认识生死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进化过程,应正视、珍视及善待生命,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同时介绍同类病情心理状态良好患者,相互倾诉、鼓励,克服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勇敢正面疾病及死亡。悲哀学指出:临终及死亡为悲哀产生重要因素,患者家属承担着家属即将离去的恐惧及痛苦,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死亡教育时,对家属强调在谈论死亡问题时不要回避,患者发生极度不适、濒临死亡时,应在身旁陪伴、抚摸及倾诉,表达爱意,让患者在爱与尊严中离开。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GQOLI-74问卷内容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分值范围为20~100分,物质生活状态分值范围为16~8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家属心理状态(SCL-90)评分。SCL-90量表包含10个维度,共90个自我评定条目,各条目分值范围1~5分,分值>200分表明存在明显心理问题,>250分表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QOLI-74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家属SCL-90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家属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家属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卵巢癌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类妇科肿瘤之首,一旦确诊,患者易发生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及负性情绪,在各种治疗无法阻止病情进展情况下,患者将经历预死亡阶段,患者及家属不得不直面死亡,晚期卵巢癌预死亡阶段患者虽对疾病进展有足够认识,但心理难以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难以满足患者真正护理需求。因此,给予适当护理措施对晚期卵巢癌预死亡阶段患者至关重要。
人性照护由美国护理理论专家华生提出,强调以人性照护为护理本质及核心,秉承以人为本信念,护理过程中尊重或者个别性,尊重患者感情及人格。死亡教育主要探讨与死亡相关主题的教育,其目的为帮助患者减轻死亡恐惧,客观接受与直面死亡。研究指出,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应用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可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人性照护理论联合死亡教育应用于晚期卵巢癌预死亡阶段,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其安然走完人生最后阶段。本研究通过人性照护,为患者营造良好环境,帮助转移疼痛注意力,提升患者舒适度;通过每周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反馈建议,根据诉求调整护理干预内容,最大程度尊重患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死亡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新的心理平衡,树立正确生死观,尽可能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卵巢癌预死亡阶段患者与家属接触密切度最高,在患者心理支持、心理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但家属在照护患者过程中,因照护过程中带来的时间、空间限制,承担亲人即将离世的心理压力,约30%家属存在严重心理疾病。本研究通过对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可促进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转变,减轻对亲人即将离世的焦虑、恐惧感,提高家属配合度,促进患者与家属共同正面死亡。同时有助于患者在家属关爱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家属SCL-90评分低于于对照组(P<0.05),可见,人性照护联合死亡教育可改善卵巢癌预死亡阶段患者家属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人性照护联合死亡教育可提高卵巢癌预死亡阶段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改善患者家属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