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天使宝宝”都是安全型依恋,如何给娃足足的安全感?你了解吗

由 公西成化 发布于 健康

自从有了孩子,妈妈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最心碎的就是和孩子分开。

为了让孩子成长中拥有充足的安全感,很多妈妈辞了职,在家做全职妈。可饶是这样,孩子依旧对短暂的分别有些难以接受,妈妈一离开就哭闹不止。

朋友最近就有了这样的困扰,她家孩子6个月,自孕四个月辞职开始,她就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吃饭都把孩子带在身边。

前两天她给孩子冲奶粉,明明先告知安抚了一下,结果就在起身离开的短暂功夫,孩子就摇头晃脑、哭闹不止,小脸通红,瞪着小脚,等回来一看,发现孩子把小被都踢翻了。

不过好在一看到回来,孩子就好了,很快平静下来。

她说,看见睡着的孩子就像是天使一般,真希望孩子一直这样,安安静静。

但实际上,从她家孩子的表现来看,是不缺安全感的,也算是“天使宝宝”。离开父母哭闹,父母一回来就立马安静下来,说明他对父母是安全依恋。

安全型依恋,是亲子相处的最佳模式

1952 年,鲍尔比大量观察那些两到三岁的孩子,又结合同事罗伯森拍摄的纪录片《一个两岁孩子去看病》,提出了依恋理论。

他发现,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传统的托儿所或医院)被陌生人照顾时,以及与亲密的照料者(母亲)分离时,分为好几种表现,一般会出现三个阶段:反抗、绝望和分离。

在反抗阶段,孩子会哭泣,为的是表达愤怒,他们渴望母亲回来并且再一次抱起自己,甚至会持续几天。

在绝望阶段,孩子反倒比较安静,对妈妈的期待越来越小,最后甚至会忘记母亲。

以至于当妈妈出现,再想抱他时也没有反应,甚至不再愿意接受妈妈,这就是第三个阶段——分离阶段。

孩子的分离焦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安全型依恋,一种是不安全依恋。

安全型依恋就是对妈妈有依恋、有需求,而不安全依恋情况不同,包括混乱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等多种情况。

回避型宝宝在父母回来后不理不睬;焦虑型宝宝会表现出生气或拒绝;混乱型宝宝在表达依恋需求时,出现恐惧和混乱。

生活中那些“天使宝宝”,都是安全型依恋,说明父母给的关注和爱是足够的。

如何给娃足足的安全感?

以下内容你了解吗?如若不然,请跟我一起看下去。

1、及时回应

对孩子的需求家长要及时给予回应,在孩子哭闹或者想要妈妈关注时,应该及时说“妈妈知道了,我来啦”,并且第一时间帮孩子解决问题。

忙的时候,可以在语言上及时回应,行动上延迟一会,也好让孩子多一些思考。

2、建立起规律的生活

孩子也有自己的规律,让他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陪自己,什么时候该上班,除了妈妈还有爸爸和其他家人陪伴,情绪自然会平和得多。

只要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孩子就有足足的安全感,即便妈妈不在,哭闹一阵子,只要有亲近的人也会安静下来。

3、温暖真实的爱的表达

对2岁半之前的孩子来说,除了语言上表达爱之外,肢体语言也是很重要的。

不管亲吻还是拥抱,在孩子有困难或者受到惊吓时,家长第一时间送上安慰,这种温暖真实的回馈会让孩子找到温暖的归宿。

心理学家认为,每天至少有3次亲吻,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很安全,被爱着。这是妈妈最容易给到孩子的,精神上的爱抚不难给,那就不要吝啬了。

孩子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是从自我探索到周围的环境,但在他看来,是自己的力量导致周围的环境配合的。但妈妈也是独立个体,并不完全听从孩子的想法,因此想从她那里寻得安全感,是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不同场景下孩子的反应也不一样,家长一定要随时保持察觉,不要让孩子孤立无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