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被父母打时,会想要“妈妈抱”吗?相信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要!
带孩子看起来轻松容易,但却是最考验着家长们的耐心。由于孩子较小,不能明辨是非,随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并且怎么说也不听,家长们压制不住情绪,很容易产生冲突,这样情况下,家长很想要去教训他一下,动手打他,孩子不知因何缘故,就哭哭啼啼的。这时,孩子们会要妈妈抱,有的妈妈看着孩子委屈的样子,便不忍心再打了,轻轻抱在怀里,他就会慢慢停止哭泣,直到破涕为笑;有的则是接着打,直到打到她们认为孩子记忆深刻为止。
那么,为什么在孩子被打哭时,还要让妈妈抱呢?这其实是出于三种心理。
第一种,孩子缺乏安全感
一个人是否过得幸福,跟内心里的安全感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安全感的缺失,会让人们整日提心吊胆,精神紧绷。
孩子更是这样,他们从小就缺乏安全感,需要有人给他支撑,而能够给孩子足够安全感的只有他们的父母。就算是被妈妈教训了,他第一个想要拥抱的仍然是妈妈。因为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他最信任的人是妈妈,妈妈给予他们安全感,他相信妈妈爱他,所以当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他都想要得到父母的关心。因此,当孩子需要拥抱的时候,家长们不要拒绝孩子的要求。
第二种,害怕妈妈不要自己,希望妈妈平息怒火
孩子们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却很黏妈妈,在他们眼里妈妈是最亲最近的人,他们在和妈妈相处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和妈妈建立成了信任的关系,孩子们也感觉到,就算是自己调皮,妈妈依然会原谅他的。
相信好多家长在面对不听话的孩子都会很生气的说道:“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小孩子听得到了,往往很害怕,担心妈妈真的就不要他了,父母发怒的时候令孩子感到害怕,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威胁,也是盖过疼痛所带来被抛弃的恐惧,所以,孩子会本能地要“妈妈抱”安抚自己的内心。
第三种,认错的一种方式
有些孩子做错事后,会不肯承认,反问家长“干嘛要打我”。孩子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会觉得理所当然。而且孩子往往还小,分辨不清做事的正确与否。可是,家长却认为孩子做错了就要惩罚,他就要知道避让。而孩子被打后,想要保住妈妈,让妈妈不再愤怒,也让自己少挨打。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还会犯错,我们教育孩子要避免用暴力的方式,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他们需要被引导和实践。
然而在教育过程当中,妈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们更有亲和力、更耐心。尤其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妈妈的责任更加重大,适当的惩罚孩子,并且给孩子台阶下,孩子才能在张弛有度的生活与学习中更快乐,更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