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喝可乐的危害超乎你的想象”,然后开始列举一堆喝可乐的危害,比如蛀牙、肥胖、影响身高、骨质疏松、刺激肠胃等等,于是很多父母看过这样的文章后吓得再也不敢让孩子喝可乐了。
猫爸有一位朋友就是这样的妈妈,据她自己讲,她儿子今年已经上二年级了,还从来没有喝过可乐,那么今天猫爸就跟大家聊聊,父母这样做对孩子真的好吗?
下面是一位网友分享的真实经历,事情大概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位网友的爸爸妈妈从小就对吃零食这件事情管得特别严格,糖果、零食、路边的小吃绝对不能碰,小时候她每次看见别的孩子吃零食都特别羡慕。一开始她也尝试让妈妈买给他吃,可是妈妈不但不给,还打他骂她,后来她也渐渐的放弃挣扎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她长大毕业工作后,她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于吃的方面她好像永远没有满足感,平日里不但各种买,还喜欢囤积各种零食,如果有人向她要,哪怕一点她也不愿意给别人。而且只要有人动了她的零食,她就会躁动不安,为此她还找过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表示:她的这种情况是典型的童年的愿望没有满足,深刻在心里,长大后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满足的大洞。
尹建莉老师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书中说过:
扼杀孩子小小的欲望,会导致孩子对某种事物极度渴望,产生补偿性心理。当儿童时期某一方面的匮乏感过于严重时,即使孩子在成年后,他们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来满足自己。
所以现在很多大人都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癖好,比如有的人特别喜欢某种食物,有的人特别喜欢某种物品等等。其实这些都跟童年时期特定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有关,可惜的是,这种人为制造的问题,往往来自父母们主观的臆断。
不让孩子喝可乐,无非是担心孩子的身体,担心孩子喝可乐上瘾,想戒也戒不掉。可是父母们想过没有?这种担心和焦虑只是我们自己的想象而已。我们想想,生活中你见过谁因为喝了几口可乐、吃了几口垃圾食品,就把自己吃坏的?我们身体就那么脆弱吗?
所以关键还要看“量”,孩子一天喝几大瓶可乐肯定对身体不好,可是一点也不让孩子喝也不对,适当的满足孩子才是正确的做法。
猫爸家在对待可乐这件事情上,我一般是这样处理的,一周内可以允许可1-2次小瓶的可乐,这是约定好的,如果她不遵守,那下周我就不允许她喝,直到她遵守规则为止。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满足孩子的愿意,还能锻炼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知道规则的意义。
当然孩子的自控力肯定没有那么好,偷喝的情况肯定会经常发生。其实作为大人,我们也总有明知道不健康还忍不住嘴的情况,比如吃麻辣烫,所以对待孩子这样的行为,我们也需要用同理心对待,切勿对孩子太过严苛。
还有一种好办法,类似现在很多兴趣班的做法,就是用孩子平时表现的积分来换可乐,这样也能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还不用担心孩子喝太多不利于健康。当然如果孩子出现身体不适合、有蛀牙、马上吃饭的时候肯定不能让孩子喝。
还有就是孩子撒泼打滚的时候,一定不能满足他,这个时候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孩子明白,这种大哭大闹的方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要教会孩子用更理性、更文明的方式来表达需求,等到孩子冷静下来后,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满足孩子。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再用这种让孩子与诱惑隔绝的做法来管教孩子了,因为父母任何企图压制孩子欲望,让孩子与诱惑隔绝的想法,最终都会失败,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