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个月大的宝宝,和妈妈的感情越来越深,只要妈妈一离开宝宝的视线范围,他们就会焦虑和害怕,这种依赖即让妈妈感觉甜蜜又是负担。但大部分的妈妈,这个时候都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如何处理,才能让宝宝的这种焦虑降到最低呢?
为什么宝宝会有分离焦虑呢?三四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够区别熟人与陌生人的不同。等到五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会和主要的照料者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通常这个人选会是妈妈。表现出来的便是很黏人,看到妈妈时,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妈妈一离开,会出现害怕和哭泣的行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离焦虑行为,主要是受到认知能力水平限制,还没有形成物体恒存的概念,即他们觉得一个物体不在眼前,就等于完全消失了,对于他们如此重要的妈妈也是如此。
一般情况下,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与父母间安全感与依赖感的逐渐巩固,大部分宝宝首次分离焦虑的状态会在两岁后慢慢减轻,并在3岁左右时,能够独立地与他人互动游戏。但要引起家长重视的是,在这个过度期里,如果没有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怀与支持,很容易对宝宝形成负面的作用,从而有可能潜在地影响他们的个性,如没有自信,或是没有勇气面对新的事物等。
针对宝宝的分离焦虑,家长可以从正面强化对宝宝的爱,让宝宝有更多的正面感受,平缓过渡。
(1)帮助宝宝建立客体恒存的概念。可以和宝宝做躲猫猫的游戏,距离可以越来越远,如一开始躲在被子后面,慢慢地可以躲在门后面,让宝宝逐渐感受到虽然妈妈不在眼前,但并不是不见了。另外,平时生活过程中,也可以多给到宝宝一些回应,如宝宝在客厅,妈妈在厨房做饭时,妈妈可以叫一下宝宝的名称,说几句话,让宝宝感受到妈妈其实一直都在。
(2)短暂分离时,用语言和守诺坚定宝宝的信心。让宝宝有一些短暂的时间是不和妈妈在一起的。走之前告诉宝宝“妈妈等一下就回来,宝宝要等等哦”。但时间不要太久。(3)家长为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的行为既是给宝宝一定的暗示,同时也是给宝宝一种示范。家长和宝宝分开时,不要表现出舍不得离开、不放心宝宝的态度,让宝宝从家长身上习得这种不安的情绪。另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注意尽可能地平复自己的焦虑情绪,如妈妈经常担心爸爸怎么还没回家,到底出了什么事情,等等。
(4)帮助宝宝和将来照顾他们的人熟悉起来。妈妈在旁边的情况下,让宝宝和照料者尽快地熟悉起来。但要注意,千万不要强迫宝宝和陌生人独处,这会加重他们的焦虑情绪。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如果做好了决定,即使宝宝哭闹也要坚定地离开。面对即将离开妈妈的情况,宝宝会用哭泣表达情绪,这既是因分离而害怕的表现,也是挽留妈妈的一种方式。这个时候,家长要下定决心,并用坚定的语言告诉宝宝,妈妈也很舍不得,但现在必须离开,等天变黑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
(2)不告而别,会加重宝宝的焦虑情绪。大部分的宝宝,在接受“无论自己怎么哭闹,妈妈还是会离开一会儿”这个事实之后,会慢慢地平复下来。但如果妈妈担心宝宝哭闹,趁着宝宝睡着或不注意时偷偷地离开,就会给宝宝一个讯息:妈妈随时会离开,这会让宝宝更加黏人。
(3)避免以糖果、玩具等贿赂的方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要知道这些东西的诱惑并不能取代妈妈所代表的安全感,反而有可能造成宝宝后期更强烈的依赖性。
在长达三四个月与宝宝的亲密接触之后,妈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同样会产生分离焦虑。妈妈们会担心宝宝在家中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对于每日的分别也是“撕心裂肺”的,这都是正常现象。
但如果出于补偿心理,而对宝宝过度保护,反而会加重宝宝的依赖,加重分离焦虑的症状。因此,妈妈们要先调试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协助宝宝共同度过这段特殊的心理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