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看到大家的身影,养生大家并不陌生,但如何养生,如何使我们的身体达到平衡点,这其中的方法最为关键。就我个人来说,健康养生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身体好则万事顺。那么今天就让我与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养生。
当下的我们,营养不良、气血不和问题越来越普遍,脸色差、皮肤差、身体差...等现象越来越凸显,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问题十之八九出在脾胃上。
可以说,脾胃牵扯疾病众多,脾胃功能有问题者在人群中也比例甚高。那么,脾胃都有哪些不同的证型?分别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剂或中成药去养护?
脾阳虚都有哪些表现?
首先面色是萎黄的,中间胃脘这一块容易觉得冷,经常会口吐清水,食欲不振,腹胀(尤其是饭后变得更加厉害),喜欢喝热水,大便溏泄,四肢经常不温,气短,少气,懒言(懒得说话)。
舌头伸出来,看颜色比较淡,苔也比较白。
脾阳虚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大部分都是因为长期食用生冷、寒凉、肥腻这一类阻碍脾运化的食物或者药物,久而久之,造成了脾阳损伤。
比如说很多人经常喜欢喝冰镇饮料,便秘的时候喜欢喝一些番泻叶泡茶,上火了之后喜欢吃三黄片。这一类行为,时间长了之后,肯定会对脾阳有损害。
针对脾阳虚,我们中成药里对证的,就是理中丸。一般情况下,单纯脾阳虚,我们吃它就可以了。
中气不足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除了跟脾阳虚有共同特点,比如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肠鸣腹泻等,更多的还表现在脏器的下垂,比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这一类问题,都是中气不足的典型表现。
中气不足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中气不足,其实大部分都是因为先天气虚体弱,加上后天长期的劳累过度。以及大病初愈的一些患者,对气的损伤比较大,也容易出现中气不足。
在我们中医的成药里边,最常见对证的就是补中益气丸。
实证的寒湿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首先是嘴巴黏腻,胃比较闷,胃口不好,重点是体现在头和身感到沉重。大便的时候,经常是以稀溏和泄泻为主。舌苔是白腻状态。这样的情况,大部分都是脾胃有寒湿,也就是寒湿困脾。
脾胃寒湿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情况下,居住环境过于潮湿,经常淋雨涉水,过食生冷,平时又喜欢纯素饮食的人群,更容易产生寒湿困脾的状态。
那么寒湿困脾所对应的中医方剂呢?是胃苓汤。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下。
脾湿热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湿热跟寒湿有共同点,比如都有胃部的胀、闷,不思饮食,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不同点是什么呢?有湿热的病人,经常会口苦口渴,身体也是以困重为主的,小便黄,大便也是溏的。有时候眼睛还会发黄,皮肤发痒。舌苔黄腻。
针对脾胃湿热的方剂,比较典型的有五苓散、茵陈蒿汤,凡是清热利湿的都可以,相对应的成药也是能买到。但你平时如果有湿热的话,建议最好还是去具体辨证一下,不要自己乱用药。
也有时候脾胃湿热跟肝胆湿热是一起的,所以可能会使用小柴胡这一类的成药,或是半夏泻心汤。在寒热错杂,自己辨识不清楚的情况下,应该先去咨询一下医生。
什么叫兼证?就是脾可能跟其他脏器同时存在不和,或者是虚损状态。
最为典型的,就是我们可能经常听到,中医看病的时候讲的脾肾阳虚。脾肾阳虚的典型表现,除了有脾阳虚的症状之外,还会兼杂肾阳虚的表现,比如说腰膝酸冷、五更泻。
什么是五更泻?就是在凌晨四五点钟,突然肚子绞痛,马上就要上厕所。
五更泻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偏于脾肾阳虚,所对应的典型方剂就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丸。
另外一类的常见兼证,就是心脾两虚,这也是很常见的。
心脾两虚除了有脾气虚,或脾阳虚的症状之外,会兼有心气虚的症状,比如心慌,心悸,面色无华(面部没有血色)。最典型的表现还是体现在心悸、心慌和失眠上,其中,失眠是最常见的。
所以针对这类病人,我们临床上典型的对应方剂就是归脾丸,或是人参归脾丸。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切记胃病是靠养不靠治。很多人有这样错误的观念,比如说有长期的胃病一直拖着,不肯去治,自己饮食也不注意。总会想等到有空时,找医生给治一下就好了。这其实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观念。
因为在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没得到纠正的情况下,你找哪个医生看,都是没用的。你必须先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和饮食习惯先纠正,然后再让医生来帮助你纠正躯体上的问题。
很多人这边吃药,那边也吃药,可同时呢,嘴巴还在吃一些乱七八糟的食物,比如辣的啊、海鲜啊,同时也喝酒,根本就不注意克制,那药其实都是白吃的。
以上所说的您学会了吗,科学养生使我们越来越长寿,当然好的心情更加重要。一般来说,生活中,若问题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所谓健康养生,关键是健康养生需要如何做到。以上所说如果您没看够也没有关系,关注我,将带您一起探寻养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