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养生,看这一篇就够了!最全的养生攻略送给您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今年属“早立秋”。
秋,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立秋节气到底如何养生呢?
立秋养生八字诀
润燥
炎热的夏天,人体内细胞异常活跃,达到最高值。到了秋天,天气变得凉爽,皮肤功能性收缩,以对抗外界凉气。
但这时体内细胞依然活跃,但是散发的热量不能像夏天一样自如的散发到体外,所以容易产生秋燥,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
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养肺
中医认为,肺部和秋季相应,然而秋天天气干燥,这样就会有损肺部,秋季润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
美食养肺首选杏仁
养身动作:点揉迎香穴
入秋后天气会逐渐由暑湿转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
【取穴】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
【手法】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滋阴
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
美食滋阴首选蜂蜜
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错;蜂蜜也可和时令水果相拌,味道鲜美。
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和粥喝也是最简单的方式。
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虚弱。
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养身动作:揉捏四缝穴
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较好。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手法】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
秋日“四大名补”
莲子
莲子有很好的滋补作用,秋天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对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莲子还可以通过补肾增强免疫力,达到润肺的效果。
芡实
又称“鸡头米”,在南方较常见。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
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熬粥、煲汤或与莲子、山药、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
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欢迎的零食,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
花生
花生是一种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长生果”的美誉。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红衣(即花生皮)补气止血的作用更强,因此,需要补气的人可挑选红衣更多的小粒花生。
早卧早起
立秋时节,秋高气爽。如果晚上早一点睡,就可以聚敛阳气,而阳气则为我们立根之本。
食品、衣物需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也会增加,这就很容易产生霉变。
防伤风感冒
季节交替的时候身体是很容易生病的,是感冒的高发期,因此要注意保护身体,预防感冒。
建议:“足三里”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
【手法】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或者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选定的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秋季养生有“三防”
防暑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秋老虎随时虎视眈眈,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
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立秋之后,天气渐渐的变得干燥起来,人体容易出现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上火等。
秋燥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多喝水,然后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要少吃辛辣、油腻等食物,免得损耗体内津液,加重秋燥的症状,让人感觉难受。
到了秋天,人容易变得伤感,古人就经常写悲秋的诗句。秋季人容易忧郁,往往和肺有很大的关系,秋季是肺易发疾病的时期,如果肺气虚,身体就会对一些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因而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
因此,立秋后也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心态,多运动,多交流,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心情愉悦起来。
来源: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编辑:韩清芳 秦小健 任莉 君辉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