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去舞蹈班,明天有节英语课,要不再给你报个绘画课吧?”
不少孩子小小年纪承担了大大的梦想,才3、4岁,生活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毕竟当爸妈的,谁不想让孩子从小性格好又聪明?
蒙特梭利认为,0~6岁是“儿童个性建设阶段”。
但一个人性格、行为处事的养成,很多时候并不是在一周一堂40分钟的兴趣课可以做到的,而是在点滴生活中,在你和他的相处模式里。
带着好奇宝宝找答案而不是告诉他答案“向日葵为什么叫向日葵?”
“月亮挂在天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
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就得化身“野生科学家”。毕竟,在家里那位好奇宝宝面前,不管科学能不能解释,反正当妈的都得解释。
但大家记得吗?小时候做习题,如果练习册后面有答案,大多数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直接照搬;相反,如果答案里是“略”,咱虽然不情不愿的,那也得自己憋出答案来。
所以,或许我们不一定要直接给出答案,而应该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
“妈妈,为什么含羞草要叫含羞草呢?”
“叫灯笼果是因为长的像灯笼,叫爬山虎是因为它会像老虎爬山一样往上爬,那含羞草呢?”
“是不是因为它会害羞呀~”
又或者,“你碰碰这棵含羞草试试~”
无论他们机智的小脑袋是瞬间就get到答案,还是说神奇的脑回路偏不按套路走,其实都没关系,因为重要的不在于答案,而在于寻找答案的过程。
孩子的社交,不要轻易插手前阵子的长假,到朋友家久违地来了场聚餐。大概是见我们大人一堆聊得热闹,她孩子觉得无聊,于是就说要到隔壁家找他的朋友来玩。
突然间,大概是玩游戏输了,他又不服,鼓着腮帮子说这回不算。人家自然不愿,说:“再也不和你玩~”于是两小孩闹掰了。
大家问孩子妈:“要不要去调和一下?”
她一脸看破一切的样子,“算了吧,要不要赌一回,最多5分钟。”
果然,下一秒孩子就去低头认错了,“好啦,是你赢啦~我们和好吧。”
英国著名心理学教授鲁道夫·谢弗曾说:
儿童从很早开始,就会更多地和小同伴在一起,而不是成人伙伴。
爸爸妈妈们可不要小看了孩子堆里的玩耍,判断、规则、尊重……,孩子能学到的可多了。而这种独属于小孩子的社交形式,更能让他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交往方式。
可不少人,总是放不下“老妈子”的心,最好能帮他“一键形成”朋友圈。但父母过度的“帮助”实则是一种拘束,容易让孩子们养成依赖性和惰性,向着“妈宝娃”发展。
毕竟,在孩子的世界里,“听妈妈的话”有时不是好习惯,而“再也不和你玩”却是天大的“惩罚”。
所以,大胆的把娃扔进孩子堆里吧,当然,家长也要及时引导哦。
每晚睡前阅读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在故事里2岁以后,每晚让孩子睡觉都会是一场“拉锯战”,其实这也正常,毕竟小编我小时候也觉得,大好时光当然是玩去啊,睡觉多浪费时间。
于是,睡前故事就是很多人的“哄睡神器”。它让“上床睡觉”不再成为一个独自面对寂静黑夜的无聊行为。
而且,6岁前更是孩子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每天的睡前阅读,能通过听读问,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也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孩子也会更全心投入。
如果你养成陪孩子睡前阅读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孩子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和想法,甚至对故事的新理解。
如果故事书讲多了,你也可以试试新的玩法。让孩子随机想几个关键词,比如,大海、海豚、天空,然后你重新创作故事,等孩子语言能力更好了以后,你还可以调转角色,和孩子一起来创作“睡前故事”。
这不但可以提高词汇量,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可以激发他的联想性思维哦。
不过,想要孩子思维更活跃,语言能力更好,光睡前阅读可不够,小脑袋还需要一个“队友”助力——好肠道。
为什么大脑想要发育得更好,还得依赖肠道的吸收?实际上,孩子的小脑袋和小肚肚之间,蕴含着一条神奇纽带。
大脑负责指挥肠道动力、消化吸收和营养摄入。但小脑袋的运转也与肚肚的正常运转密不可分,肠道拥有“第二大脑”,能够影响孩子的情绪、睡眠、食欲。吃好睡好心情好,大脑才能有好的能量继续发展孩子的创造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嘛。
比如美赞臣铂睿3段配方奶粉,支持宝宝达到国际权威优量DHA水平,还有独特长短链益生元组合(PDX+GOS),软化便便不上火,呵护宝宝小肚肚。它们有助于大脑和肠道互相协调,用强健的脑肠神奇纽带,助力宝宝多方面成长,眼明脑快身体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