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别再“迷恋”薏米了!医生:几个祛湿方,帮你带走全身湿气
大家都知道,体内湿气重容易引起很多小毛病,尤其是入夏以后,湿气也成为人们更多谈论的话题。那么,关于湿气,你真的了解吗?
1、
湿气致病么
网上很多养生文章,动不动就说湿气致病,其实他们没有界定清楚,湿气是一种正常的因素,其实并不会致病,只有当湿气过盛之后,才会困脾,才致病。所以有一句话,“瘦子以湿气为宝”,试想,如果湿气是致病因素的话,为什么会说是宝贝呢?
所以,湿气只有在太过的时候,舌苔表现为厚腻,这个时候才是致病的,而此时的湿气不叫湿气,而叫“湿邪”。若舌苔表现非常干燥,根本就看不见水气的影子,这个时候病人往往表现为口干渴等,这个时候是湿气太少,表现为燥邪。
总结一句话,
湿气不致病,有时候还可以治病;湿邪才致病,才会引起身体的不适。
2、
脱离疾病谈“湿”没意义
“湿气”不是规范的中医词汇,是“湿”的口语化表达,“湿”与“湿气”本质上是一个概念。“湿”邪作为中医的病因之一,有以下4个特点:
①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邪侵犯人体可使人体出现沉重、重着的症状,如身体困乏、肢体沉重、肛门坠胀等。“浊”,即浑浊、秽浊不清之意。湿邪为病,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性质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如黏液便、小便混浊等。
②湿性黏滞:黏,黏腻;滞,停滞。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如长期身热不退,自觉发热,按其肌肤却不甚热。由于湿性黏滞,停滞于某些脏腑组织难以化解,故湿邪为病,病程一般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如湿痹(关节炎)。
③湿性类水,水性趋下,故湿邪为病易侵犯人体的下部。人体下部的疾病多有湿邪为病的特点,如白带病、肛窦炎等。
④湿邪易阻遏气机,从而损伤机体的阳气。因此,当人们患病时出现精神困倦、食欲不振、口腔粘腻、口渴却不想饮水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些症状的性质特点符合“湿”的特点,就认为其病因与湿邪有关或者有湿邪形成、留滞于体内了。
3、
应用祛湿药有哪些禁忌
需要提醒的是,盲目祛湿会伤害身体。因为祛湿药或食品要么苦温、要么淡渗,一般都偏燥,使用不当会伤阴、伤津。尤其对于津液不足及血虚、阴虚之人,应该禁忌发汗、活血、利水,若再祛湿,会导致体内津液或阴血更加亏虚,体质更差或加重病情。对于湿邪引起的疾病,建议以中药为主、饮食为辅的方法治疗。因为药之所以为药,是因为药比起食物来,药性强,偏性大,功效也大。如中药红益伏湿饮从内而外,祛除外显症状。也可用祛湿的食物,如红豆、薏仁米、扁豆、赤豆等性质平和,药性较弱,偏性小,所以可以药食同用。
四、祛湿,3碗汤必不可少
1)荷叶茯苓粥
材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
说明:荷叶是“药食两用”的食物。中医认为,荷叶性微温平味辛,入心、肝、肺三经。荷叶有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热养神、降压利尿、敛液止汗等功效。此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2)竹笋银耳汤
材料:竹笋300克,干银耳20克,鸡蛋1个,盐适量,水1000毫升。
做法:先将竹笋洗净,干银耳用水泡发去蒂,鸡蛋打入碗中搅成糊;锅中放水煮沸,倒入鸡蛋糊,加入竹笋、银耳,用小火烧一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每次午晚餐前先喝汤吃料,也可直接当减肥餐食用。
说明:竹笋能祛湿利水,是消除腹壁脂肪的最佳食物,银耳能润肺养颜。
3)
饮用芡实薏米红豆茶
春天
祛湿,一杯祛湿的红豆薏米茶无疑是最上乘的。利水而不伤肾。关键每天轻松而且有效,去湿效果更是明显。众所周知,薏仁、赤小豆等都是除湿的好东西,但薏仁又是难煮的谷物,
红豆性平、味甘酸,具有很好的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经常食用红豆可以帮助改善女人贫血的效果,此外,薏仁有很好的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功效,红豆与薏仁搭配。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调理脾胃,去除体内湿气。
对上班族来说,没有时间去精心熬制,这时候一杯简单的红豆薏米茶,则是当之不让的首选之物。随手而来的健康,怎么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