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对孩子的需求往往是“有求必应”,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需要。相信,我们身边不乏很多这种父母,拼尽了一辈子的心血,为孩子创造出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与环境,其实就是为了让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拥有的更多,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跑线上和别人竞争。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这种做法,只会是盲目、没有选择地满足着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会产生阻力的。所以,当家长们对孩子表现出这几种现象时,就应该反思了。
第一点,给孩子的爱不要太满
在每一个孩子出生之时,都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是,每一个父母,却有机会要求并改变他的人生。现在有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不像过去父母那辈有三四个亲兄妹,家长们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掌中宝,自己小时候没享受到的尽可能地都满足孩子,给予他们最好的物质生活,见不得孩子有任何委屈。在他们眼里孩子只需要学习就行,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全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从来不需要操心家里的事情。于是,孩子们的道德负重更重了,或者变得不知道感恩,家长却忘记如何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家长应该深刻地意识到:这种无限制的爱,更容易使得孩子变得纵容,不懂得珍惜节制,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的爱。真正的爱是要学会懂得控制,教导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第二点,对孩子无条件地付出
无条件的爱是父母没有任何条件地爱孩子。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要想表达无条件的爱,就得把对孩子的爱和对他的行为评价分开来看待。父母是一直爱孩子的,但是这不能成为孩子做错事回避的保护伞,要教育他们什么是是非对错,这样,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才会更正直更理智。而且父母要教育孩子们,让他们学会自立自爱自强,具备独立面对这个社会的能力。
父母能够把孩子养大成人,但是父母不能陪伴孩子过一辈子,能够陪伴孩子一生的,是他自己和那颗被父母培养出来的灵魂,聪明的父母都懂得有些苦痛是躲不掉的,给予温暖的支持,让他们自己面对,从中找寻自我,肯定自我,挖掘自我。
没有天生就会做“父母”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然的,但是教育孩子却是后天学习的,我们不能因为过于爱孩子,而不加以限制的付出,好的教育,不是父母帮孩子做了多少事,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完成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