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圆与赵又廷是在拍摄电影《搜索》时因戏生情;2012年4月17日,赵又廷在某电影发布正式公布恋情,两人才正式以恋人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2014年6月5日,高圆圆与赵又廷北京登记结婚 ;11月28日,高圆圆与赵又廷在台北举行婚礼。
结婚距离现今也有整整五年的时间了,近日高圆圆靓丽出席某广告发布会,肚子平平破怀孕传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女神的肚子一点可是一点点变化都没有哦!重点是人家年龄上去了颜值却还在线,没办法天生丽质就是这么高,就连对着镜头的一颦一笑都是那么令人陶醉,网友忍不住称果然不愧是冻龄女神。
要是以后跟我们的夜华太子赵又廷有一个孩子的话估计颜值得逆天了!但是这迟迟没消息这可急坏我们广大网友了,这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啊!
不过我们急也是没用,毕竟人家夫妻两人世界也过的挺滋润的,幸福就好嘛!
近日,河南伊川某中学一女学生在教室内,被两名女同学轮流扇耳光,并用手机录像。
视频中的这件事的导火索是因为,学生在微信群里发生口角冲突,事发后校方未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目前,学校正副校长均被撤职,警方已立案。
面对校园暴力,以暴制暴是不提倡的,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面对霸凌,要勇敢反抗。
最近网上还疯传了一段视频,大家都说终于看到有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了,五个男生欺负一个男生,生生被这个男生勇敢打回去。
对于校园暴力,看完视频之后真的心有感叹,上网搜索发现,网页上竟显示有1200多万的相关信息,全国各地都时有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大家就不禁要问,学生怎么啦,本来该是朝气蓬勃、刻苦学习的学生咋成了校园暴力的主角,是学生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还是学校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事情,我们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网友评论:@董董20130217:可怜的孩子,为什么不反抗?用石头砸死一个也是好的。看来,我很有必要教教我的孩子必须的正当防卫!
@
黎叔警属:被打的小女生为什么不捡起身边的石头砖块儿照其中一个拍过去,拍死拍伤算正当防卫,其他人就老实。
@
猪儿爱妞妞:每次看到这些心里都很不舒服,就是所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这群打人的学生,让她们可以肆无忌惮,打人者不会受到法律制裁,被打者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请问法律是保护打人者还是被打者。
@
本帮-:做父母的平时一定要细致观察子女的心理动态,耐心跟他们沟通,无论他们怎么逆反都不要放弃,否则后悔莫及!
@
我只是路路路路人啊:学校欺凌事件,越来越多,然而,到现在,政府都没整出一套有用的法律,有的只是未成年保护法让他们继续潇洒;政府难道就没想过,这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有多大吗?我自己当初就是被欺凌的一个,所以我能理解被欺凌的痛苦,我开始对学校对老师对家长还抱有期望,最后才发现,只能靠自己。那是何等的绝望。
其实,校园本应是最阳光、最安全、最美好的地方。而今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我们在谴责那些性格恶劣的学生时,也要反思,为何校园暴力屡禁不止呢?我们的校园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据了解,在中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调查发现,遭受过校园暴力的达到了40%。我们回想一下,在小时候读书时,班级总会有几个与大部分同学不一样的人,他们也许是发育太早个头高出所有人一头的高个子,也许是体态丰满的小胖妞,也许是坐在角落沉默寡言的闷葫芦。这几类人往往最容易遭遇校园暴力,因为他们“和别人不一样”。
而无论是在哪里,与“集体”不一样的“个人”,往往都容易遭到排挤。这件事情也许我们不能去指责青少年,毕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所有大人几乎都是这么言传身教的。
所以,也希望各位已经为人父母或者将要为人父母的读者能够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的人就是不好的”这个概念,请千万千万不要教导给他们,毕竟我们每个人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因大致有四个,首先是家长失管。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溺爱,宠得上天,对小错小失不管不问;也有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孩子交给老人照看,自己想管管不到,老人想管管不了;还有家长对孩子是放手式散养,只管出钱,不问孩子学了什么,干了什么,任由其自己性子。家长的失管,造成孩子内外没有惧怕的人,一些野性痞性也逐渐形成。
还有就是老师失范。该说老师是世上最让人尊敬的人,但总有一些老师,为人师表,却不为人师范,对学习好的学生还有热情,对相对落实的学生不是疏于说教,就是挖苦讽刺,无形之中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故意捣乱课堂、打架斗殴、吸烟喝酒。
再有就是学生失德。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学生不比学习比穿戴,不比助人比作恶,不比素质比逞能,每天上学不是考虑该学什么,而是想着今天该揍谁、该到那里吃喝,老师和家长的管理再不到位,学生自然是由着个人性子无法无天了。
还有一点就是学校失责。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软硬件实力、培育新时期全能学生的时候,往往忽略对学生思想道德、理想品质的教育,总把优秀率、升学率等指标作为衡量教育成效的最终杠杆,岂不知,应有的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
说到底,校园暴力是暴力行为的一种。只要这种暴力行为后果达到一定事实程度,触及刑法的规定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没错,现在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犯罪也不用负刑事责任,我们知道,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校园暴力的施害人如达到法定年龄,则法院应对犯罪嫌疑人加以刑罚,以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
所以只有注重疏和导的结合、强调制与治的互补,才能共同织密和谐校园建设的“天网”,彻底切断校园暴力的病根。
今天的互动话题是#您觉得校园暴力应该怎样处理呢?#
。
(2017-07-11)
在荆棘之上,
开出一片花来。
Celine Farach
都说男生爱看美女是天性,
其实女生比男生更爱看美女,
非凡君最近就被这个姑娘迷花了眼。
天使般的面孔,
腻死人的笑颜。
魔鬼一样的身材,
性感中又透着清纯。
她仿佛从画里面走出来,
惊艳众人。
这个美得不像话的女神,
名叫Celine Farach,
1997年出生于美国弗罗里达州的迈阿密,
今年20岁。
拥有如此倾城姿容,
大家一定觉得她应该从小就被偏爱,
然后会一路繁花似锦,
扶摇直上九万里吧。
但不是。
小时候因为出色的长相,
Celine被Wilhelmina Models模特公司看中,
成为童模,
先后为各大服装品牌拍照。
本该是个人生赢家的故事,
可这件事却恰恰成了悲剧的开始。
从上初中起,
身边的同学便刻意疏远她,
嫉妒、排挤,
甚至是校园欺凌行为…
她形单影只,
走在学校里常被指指点点,
莫名侮辱,
所有人都被“警告”,
不许接近她。
同学们视她为异类,
面上不假辞色,
言语恶劣伤人,
这让Celine感觉到非常难过,
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被大家那么厌恶。
终于,
痛苦不堪的Celine
绝望了
,
还在上七年级的她不堪重负,
忍受不了校园冷、热暴力,
再不愿意去学校。
父母无奈之下,
只好为她办理退学,
在家自学。
然而,
从学校走出来并不意味着解脱,
她的精神非常压抑,
已经有了抑郁倾向。
那段时间,
Celine整个人颓废到极致,
每天自暴自弃,自我否定,
把自己关起来,
逃避外面的一切。
唯一上心的,
大概就是做模特这件事了,
只有在镜头下,
她才觉得自己活了过来,
不过状态完全没有以前好了。
慢慢的,
她开始反思,
一味沉湎于过去真的有意义吗?
就像开车不能一直看着后视镜,
必须专心向前看才行。
而且,
自己还那么年轻,
拥有无限的可能,
虽然以前狼狈不堪,
但只要自己跑远些,
好好活下去,
活得比谁都精彩就好!
Celine决心要改变自己,
用宝贵的时间做喜欢的事,
努力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她开始养宠物,
和它做朋友,
向它倾诉烦恼,
分享快乐,
而不是把一切憋在心里。
爱上轮滑,
学起来比谁都用心,
最后,
还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轮滑选手。
她喜欢音乐,
回想那段颓废的时光,
也正是音乐陪着渡过难关。
因为妈妈是作曲家兼歌手,
在其熏陶和帮助下,
她也试着作曲唱歌。
Celine还去练习拳击、健身,
既然要走模特这条路,
身材和体能必须过关。
要不怎么说,
没有丑女人,
只有懒女人,
她的身材越来越好,
比起以前的苗条纤弱,
更多了性感、健康。
不管前路多困难,
情况多悲惨,
只要还能笑,
就会有重新充电的感觉。
Celine逐渐摆脱了学校里的阴影,
用属于自己的方式,
充实自己的人生。
她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
交到了很多朋友,
大家不会带有色眼镜,
真心相交。
为了打开视野,
她把自己生活中的照片,
和唱歌的小视频放在网上,
逆天美颜很快征服无数网友。
完美的脸蛋,
黄金身材比例,
眉目里散发出来的青春阳光,
不仅引得各大模特公司来邀,
还有各种时尚杂志纷纷请她拍封面。
这下,
Celine彻底地红了,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个女孩,
除了盛世美颜,
还因为她的歌声。
她把自己的经历,
写进了歌里,
呼吁大家重视校园霸凌问题,
也激励青少年,
敢于维护自己。
还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财力,
积极帮助那些被欺凌者。
这一行为得到诸多关注,
于是签约公司为她举办了各地巡演。
不仅仅是美国,
由于小姐姐的长相非常符合东方审美,
连东南亚、韩国等地,
都在相继报道。
不过,人红是非多,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应该猜得到,
有网友开始质疑她炒作、博眼球,
但有一点,
没人质疑她的美貌,
她阳光的笑容,
以及洒脱自在的生活方式。
而Celine所带来的正能量,
恰恰是很多青少年所需要的,
今天你欺负我,
明天我就站在世界之巅,
让你仰视我!
人的一生会遇到诸多困难,
我们可以有负能量,
可以颓废,
但别忘了生活还要继续,
站起来才能走更远。
生活中大部分的不幸,
都来源于自己的胡思乱想,
与其浑浑噩噩过一生,
不如下定决心,
努力做更闪耀的自己。
人最强大的武器,
是豁出去的决心。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唐三岁QAQ”:我小学的时候长得很丑,没有朋友,经常被打,然后我就变的沉默寡言,现在到了初中,我长得不丑了,依然没有朋友,我也不想有,以前打过我的男生还跟我表白了,感觉很可笑呢
网友“U79781509”:女生欺负她就算了,男生排挤我只能说他们活该单身一辈子。
网友“即墨珊”:她很漂亮
网友“U31982530”:我要是她学校的人就应该在那时候帮助她,没准还能发展点什么
网友“傅小洛”:国外就是不一样,国内美女都是受到重点保护的
网友“U67075011”:这么俊,不当模特都是浪费
网友“U119191063”:国内校园霸凌事件从来都是不了了之+因为未成年所以不判刑,应该制定这方面的刑法!
网友“U164557967”:美死了哦了
网友“昆仑安溪海”:奇怪了,外国学校不是体制健全吗?外国学校不是注重德育吗?外国学生不是都在快乐中学习吗?外国学生不是素质高吗?怎么会这样啊
网友“U68711766”:从小到大+我们班没有长的漂亮的女生会被排挤的情况。倒是长的丑还自恋的人会被排挤
(2017-08-12)
小学男生被初中女生打耳光。(视频截图)
“4名初二学生围殴1名六年级小学男生要烟!”连日来,张家口蔚县当地一起小学生被围殴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昨日下午,记者从蔚县教育局获悉,这名挨打的小学男生来自西合营镇某小学,已经离校正在住院检查治疗。打人者中确定有来自蔚县西合营初级中学的学生。目前,这起事件当地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小学男生遭围殴视频上传网络
昨日早晨,百度河北吧中一条名为《揪心!张家口多名学生暴力胁迫小学生买烟,疯狂抽打耳光!》的网文引发网民关注。网帖中称:在昨天的蔚县微信朋友圈,一条视频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视频中,一个身穿红色校裤的小男生被两男两女围起来要烟、打耳光。据悉,被打学生为蔚县西合营镇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在百度蔚县吧中有多条关于这起事件的网帖和视频。记者从一段长达1分15秒的视频中看到,在一块长有杂草的空地上,一名吓哭的穿红色校服裤子的小个子男生被4名年龄大些的学生模样的人扯来扯去,不断让他面对画外录像的人站好。一名戴眼镜的女生第一个上去抽了他耳光,随后一个穿黑花上衣的男生也过来抽他耳光,被打的小个子男生一直在哀求哭泣。有知情网友发帖称,“西合营被打的孩子昨晚住院了,诊断有脑震荡,现在孩子吃不下饭,头疼,身体也难受。”
昨日下午,记者从蔚县教育局法制与安全办公室了解到,这起事件发生在9月8日下午放学离开学校之后,打人者中能够确定有来自蔚县西合营初级中学的学生,事出何因尚未确定。由于警方介入,教育局正在等待结果,然后再决定如何处理。目前,被打的男生脸部受伤,已经住院接受检查治疗。随后,记者拨通负责调查此事的蔚县公安局西合营派出所电话,对方得知记者身份后当即挂断了电话。
蔚县连发校园事件引发关注
这起围殴事件是不是有学生在旁边录像?又是怎么被上传网络的呢?目前,由于警方未公布调查结果尚不得而知。据了解,近年来,蔚县教育系统多次发生校园内外学生打架斗殴事件,成为网络和社会关注热点。
今年5月26日晚上,在蔚县三中操场,该校初二女生阎某某连抽初一男生郭某某多个耳光,旁边有人记录,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形成热点事件。事发后,蔚县教育局立即召集全县校长会,重点部署校园安全工作,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本报曾予以报道)
2014年7月30日凌晨,有精神障碍的52岁的李某某在蔚县南留庄镇上闲逛,被7名未成年人围殴致死,其中最大的嫌疑人仅仅16周岁,最小的3人尚未满14周岁,南留庄中学两名初一学生也在当中。
2014年6月28日下午,蔚县柏树乡柏树中心小学就读三年级的留守儿童张某被几名闲来无事的同学,强行叫到3公里外的永宁寨村,最终被围殴致昏迷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昨日下午,蔚县教育局法制与安全办公室王主任表示,他们一直重视校园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起事件的发生说明他们的工作尚有差距,他们将查漏补缺进行改进和完善。下一步,他们会考虑协调社区,充分调动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多措并举共同加强青少年安全法制工作。(
燕赵晚报
)
(2017-09-14)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刘宝刘延春实习记者尉艳艳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校园欺凌事件呈现井喷式爆发,学生打人视频、中学生被迫吃粪便等各大媒体不断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不仅触痛了家长们的神经,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早在去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曾对校园暴力的频发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冲击道德底线。然而,现今有些情节严重的校园欺凌甚至涉及到了刑事犯罪,这些不断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又一次将校园安全问题带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暴力又起,校园为何不再安全?
6月中旬,一则北京延庆二中某男生在厕所被人强迫吃粪便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各大媒体的关注。随后,延庆警方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证实学生受辱内容属实。无独有偶,6月29日,广东梅州的朋友圈疯传一个打人视频,一男一女殴打一位男同学,随后,“兴宁公安”微信公众号发出一则警情通报,学校老师快速反应,马上对学校进行巡查,在教学楼附近将打人者控制并报警,打人者也已被带回公安机关调查。7月3日,有媒体报道,河南省伊川县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在教室内,一女学生被两名女同学轮流扇耳光,并拉扯头发,旁边还有其他同学凑近女孩拍摄。此事涉及的8名学生,伊川县公安局已立案侦查。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密集程度之高,让人触目惊心。集体孤立、拳打脚踢、拍侮辱照、勒索敲诈、恐吓威胁……近来各大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不一而足,已经由一些小恶举动上升到了刑事犯罪。
面对当下变本加厉、越发猖獗的校园暴力事件,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谢兰军,对于校园暴力的成因,他说:“校园暴力首先是违法行为,但在犯罪问题上涉及到责任年龄的问题,很难去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成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多样化,孩子接触社会的信息通道多了;第二,孩子本身处在青春期,争强好胜,很容易产生摩擦;第三,外部不良引诱,我们常常看到校园暴力事件,但是背后是否有不良青年引诱是要关注到的;第四,这些孩子自我辨别能力比较弱,法律意识也比较薄弱。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法治校长,做一些法制宣传,但是具体到每一件事的时候,这种意识转化为思维,思维再转化为行为的过程出现了断裂;最后,这也与孩子们的年龄有关,一般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会降低,比如相对于小学、中学,大学阶段就很少发生,这跟人的成长过程有一定的关联。”
施暴者无法严惩,谁来保护受害者?
张静是一名13岁孩子的家长,频频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刺痛着她的心,她告诉记者,“看了一些校园暴力的视频,即心寒又心痛,如果说被欺凌的是我的孩子,首先我会要求学校处理,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就会考虑转学。”
深圳市月亮湾小学老师陈义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学相对少一点,基本遇不到,中学该类事件发生得多,我觉得发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由于父母没有太多时间陪伴教育孩子,孩子如果有充足时间却没有业余爱好,就会出去玩或者在互联网上浏览一些不良信息从而导致校园暴力,我觉得学校可以多设一些兴趣班,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事可做,可能会间接减少暴力事件的频发。”
据悉,全国各地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处理的结果大都是以罚款、教育批评为主。比如此次北京延庆二中的暴力事件,5名涉案人员因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不予行政拘留,只做罚款处罚,另外两名不满14周岁,依法不予处理。而今年4月份四川彭州隆丰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结果为:其中年满14周岁的3人给予行政拘留并罚款,对于不满14周岁的1人不予处理,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经调解,双方已达成谅解。
对此,网上转载量颇高的“央视评论三问延庆校园欺凌事件:是‘不能’还是‘不为’”一文明确表示:对于如此恶意欺辱他人的未成年人,一句“严加管教”或“批评教育”并不是有效手段。这种软绵绵的方式,既惩戒不了当事人,也无法震慑后来者。对于校园暴力事件的宽容,就是对下一起类似事件的怂恿。
对于类似事件的处理结果,很多网友认为,这种以说教为主,罚款为辅的惩戒方式只会助长施暴者的气焰,法律不应该以年龄为界限,要看施暴者的动机以及造成的后果,综合判定,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谢兰军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国刑法是1979年颁布的,责任年龄这块一直没有做过大的修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包括孩童辨别能力的提升,社会信息的多元化,也应该要研究这个问题了。”
创建安全校园,法治建设是关键
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将构建防控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有效机制纳入了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整体范畴。教育部政法司相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中,关于校园暴力,重点提到明确惩戒原则,对暴力实施者包容但不纵容,依法处置。
据悉,美国自2000年开始立法惩戒校园暴力,全美约45个州颁布了《反欺凌法》,主要针对学校霸凌,把霸凌和其他的骚扰区分开来。2003年,澳大利亚相关政府部门根据常见的校园欺凌、暴力、骚扰等问题,制定了《国家安全学校框架》。日本2013年通过了《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首次将校园欺凌问题法制化:明确了校园欺凌的定义,建立了一套稍具体系的应对措施。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反校园欺凌法”。
“对我们而言,校园欺凌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一个概念,我国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立法,立法无非是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社会的发展‘逼迫’我们来立法,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已经预见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要先立法来调整它。但是不管怎么样,要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尤其是校园问题,因为未成年人责任年龄受到限制的问题,怎么进行科学的立法,很重要。”谢兰军说。
在治理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方面,谢兰军也提出建议:“一定要抓好几个环节,第一,提升法治意识,第二,要促使法治意识转化为法治思维,最后,通过法治思维来指导未成年人的行动。”
(2017-07-22)
电影刚出来的那天下午两点四十,我一个人骑车去电影院。
小县城的电影院里并没有什么加分项,大热天里,居然连空调也没开,座椅前宽大的幕布让我想到了家里那台依然依靠“显像管”成像的老旧电视机的模样来。
电影院呆的糟心,电影也看的糟心。
等到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接近五点,两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感觉浑身乏力,不仅压抑、难受,而且很无力。这种无力感起初产生于对影片的主观联想,稍稍的看进去一点的时候,就发现,这么美的一部动漫,原来在讲述的,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而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人性拷问。
我不知道影片到底减掉了多少,但是在我看的过程中很难将情感代入进去,一是因为电影院糟糕的体验,其二则是因为电影本身剪辑的支离破碎,那种跳跃的僵硬感上一次出现的时候是在看腾讯上的《断背山》的时候了。
故事剧情
先来介绍一下整部影片的故事内容:影片讲述了
石田将也
和
西宫硝子
两个人的成长历程,着重刻画了石田将也的欺凌形象和西宫硝子的弱者形象,小学时期的转学生西宫硝子被石田将也一直欺负,导致西宫硝子转学离校。
而留下的石田将也因为欺凌事件被大家孤立,开始逐渐变得孤僻和自闭,长大后开始尝试自杀,因为心理保留着对西宫硝子的担心而想最后看一眼西宫硝子,被拒,送礼物的新意未达成而暂时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在于西宫硝子的进一步联系之后,发现西宫硝子刻意躲避他并不愿意与他正面交流,石田将也抱着想和西宫硝子成为朋友的观念与她交流沟通,两人的隔阂开始慢慢消失,但是石田将也的自闭却还没有好转,直到石田将也遇到了他的第一位朋友
小野贤章
的时候,他的心理防线才终于被打开,并开始接受其他人进入到他的世界里。
在之后的剧情里,石田将也和西宫硝子和同为小学同学的几个朋友解开了隔阂,石田将也本人也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逐步去接受身边的所有人,而西宫硝子压抑的内心也终于在石田将也的感化下变得开朗和坦然。故事到这就结束了。
我们的社会
这部电影很复杂,也很深刻,他探讨了很多东西,我在上面说过其实这是一场关于人性拷问的影片,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复杂性,西宫硝子的被欺凌和石田将也的欺凌形象,并没有被影片刻意刻画,而是客观展现的。
电影探讨了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关于校园暴力中的受害者的人身权利侵害的问题,第二个则是校园暴力中作为施暴方的人身权利侵害的问题,而第三个,则就是两者的成长历程产生的社会问题。
我提到这个三个概念,主要是因为这些问题,在我们的社会里,发生的其实并不比日本社会要少,只是我们在选择上,可以避开了这些问题,而选择我们认为适宜的、正当、符合个人利益的态度或观点。
这绝对不是凭空捏造的,因为各种校园暴力的新闻我们都是有所耳闻的,至今在百度百科上搜索“校园暴力”这几个关键词,你仍然可以搜出来一系列的热门新闻,也就说明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属之前在柴静《看见》里讲述过的“高跟鞋虐猫事件”,柴静在里面作为一个旁观者,充分听取了反对者和当事者的态度和意见,也没能从中做出一个自己的判断。
为什么呢?
我们拿“高跟鞋虐猫事件”和“校园暴力欺凌事件”的结果做对比其实就明白了,熟悉两者的人们大概知道,作为加害者的本人出于一种主观的享乐态度,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反道德行为,同样的,他们认为这是属于自己的一项权利——在校园暴力欺凌事件中,加害者侵害他人的目的,一般是建立在示威和享乐的形式上的,加害者本身的行为是需要被斥责的,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斥责的过程中,失去了准则。
在电影《声之形》中,石田将也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遭受到冷暴力的处罚,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一次又一次被排挤,被斥责,被侮辱(所有硝子所受到的侮辱全数归还给了石田将也),以至于他长大后感觉生活无力,想要以自杀的行为结束自己的生命。
你一定认为,我这样说是有意在支持或者谅解这种行为?
错了,我只是在阐述一种现象,日本作为一个极其重视个人名誉和信用的国家,形象一旦被认定为什么样,那么他的生活可能就从此只能活在那个被固定的“面具”之下了,原著作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有感而发,写出了这样的故事,在《声之形》这个故事里,无论是作为受害者还是加害者,他们都没有被加以同情,而是各自讲述着各自的不幸。
这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只是在展现一种现象,而没有刻意去下定论。
那么,对于我们的生活呢,《声之形》又有什么刻意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前文中提到了两件极端暴力现象,第一个“高跟鞋”事件,柴静已经做了非常全面的解读,我想来说说第二个事件,同时联系到我们自己的生活。
这篇文章主要想讲的也就是“校园暴力”,《声之形》展现的是日本社会中出现的客观现象,那么在中国呢?
中国的校园暴力很复杂,因为他已经不再只关系到受害者和加害者两个人了,大部分的原因,其实都会辐射到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上:如果说欺凌只是个人表现权力的形式的话,那么侮辱则是心理病态的一种展现了!
很多校园暴力事件已经不能用“欺凌”来总结了,大部分校园暴力都带有侮辱性成分,这种侮辱是病态的,并且都是因为个人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
与其说加害者对受害者的侮辱是加害者的过错,还不如说这是加害者所处的环境的出了问题,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情绪性引导在这方面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近年来产生的几件校园暴力事件,戾气很重,归根结底其实就是情绪引导上出现了问题,在电影《看上去很美》里,孩子被放置在同一个环境(学校)里,同一种情绪引导下,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一旦做不好,就会被嫌弃,被排斥,甚至被挤兑,在这样的情况,就只能选择对峙或忍受。
这种结果造成了偏激性的后果自然是可以预见的,所以我说,校园暴力,其实不全是学生的错,而至于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我也不好下定论。
事件的复杂性正在于此。
就像柴静所说的:一个片子里的人,心里有什么,记者只要别拿石头拦着,他自己就会流淌出来的,有就有,没有就是没有。
我深以为然。
《声之形》在承认了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过错之后,并对日本展现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完整展现,我希望中国也能够有这样的电影,来探讨一下中国发生的校园暴力,很多时候他们(加害者)并不会意识到这是错的,我们也无法去强制他们去认同这种道德意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在很长时间里,我和电影中的主角一样感到一种无力感,却又有一种愿意寻求真相了解真相的心愿。
对于暴力本身,我深恶痛绝,而对于真相,我只求认识和了解。
迫于篇幅没能将整件事情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是稍微展开了一点,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好好了解一下关于“校园暴力”这方面的知识。正如《看见》里所说的一句话: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我只希望自己不要轻易的论断,因为每一次选择,都会产生不同的结局,《声之形》带给我的思考,还有很多...
(2017-09-15)
只有法律惩戒不落空,才能让未成年人逐渐树立起“犯法必被惩罚”的规则意识,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从而促成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彻底杜绝校园暴力。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将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可谓频发。校园内的暴力和欺凌问题经常见诸网络、报端等媒体,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七成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七成以上。
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从公开报道的对暴力事件的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不到三成。而校园暴力事件的实施者,往往因为其未成年人特殊身份的保护,加之一些执法部门错误理解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律规定,和稀泥般地理解为“等于不处罚”,造成了许多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往往以受到简单教育了事,最后不了了之,而其监护人也顶多担负一些民事赔偿责任。这样的处置结果,造成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短视的认识:未成年人犯罪成本低,法律也奈何不了他们。
九部门联合综合整治校园暴力问题,区别不同情形,依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尤其对于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提出予以收容教养等行政、刑事处罚;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坚决依法惩处。上述措施从法律上进一步强化了惩戒力度,建立起责任制,改变了过往对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未成年人“宽大无边”的不当处理方式,让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使未成年人对法律心存敬畏,彰显了整治校园暴力的力度与决心。
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更是法治社会。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严重破坏学校教学秩序,影响学校的教学进度及学习氛围;而且会使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法律认识,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最终走向犯罪,危害社会。只有依法严惩校园暴力肇事者,才能让施暴者及其家长对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有足够畏惧,从而有效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只有法律惩戒不落空,才能让未成年人逐渐树立起“犯法必被惩罚”的规则意识,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从而促成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彻底杜绝校园暴力。
(2017-08-31)
本文来源于新闻阁: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