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诗经》、《论语》、《资治通鉴》等文学著作,还留下了巍峨雄壮的万里长城,气势恢宏的故宫等供后人瞻仰的历史建筑。除了这种名扬海外的历史建筑之外,我国还有不少幸存下来的古城可供后人观赏,比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等等。古城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它的过往。
走进古城,你能够感受到与现代生活截然相反的节奏,古城中的潺潺水流、阵阵花香都值得人们驻足观看。古城经过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时间,能够留存下来已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下面要介绍的这座古城,建在荒漠之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它堪称是一个奇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出使边塞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广阔无垠的荒漠,无边无际的寂寥,尽管有落日余晖相伴,也难免产生孤寂的心情。一直以来,荒漠给人的印象一直如此,电影中拍摄的沙漠场景一般也都是无边的黄土和疲惫的旅人,对于旅行者来说,荒漠可能是一场"修行",但是对于常居在这座古城里的人来说,荒漠就是生活。
如今的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就留存着这样一座古城,名叫永泰古城,当地的居民其实更喜欢叫它"龟城"。永泰古城整个城墙都是由黄土堆砌而成,城墙高12米,总周长为1717米,整座古城的占地面积达318亩,从天空俯瞰,整个古城的形状与乌龟十分相似,故得名"龟城"。景泰境内的寿鹿山和昌岭山在清朝康熙年间之前,其实被称为大松山和小松山。《秦边纪略》一书中曾这样记载:"拥兰、靖,右护凉、古,前逼庄浪,两河则腹心,甘镇则咽喉"。
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两座山属于兵家要塞之地,此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鞑靼的阿赤兔部落不断挑战明朝边境的权威。后经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率兵多次讨伐鞑靼,终于大获全胜,收回失地,而永泰古城也因此建立,成为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塞。明万历三十六年(即1608年),古城修建完成,随后兰州参将便率领士兵在此驻扎,据历史记载,当时这座古城也算是十分热闹,光是驻扎的士兵就有2000多人,其中还设有马场、火药场、草料场等供给战事的场所。
永泰古城还保留着原有人民质朴的生活习惯,大部分人都以游牧为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羊群,他们成为了古城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保持古城的原汁原味,古城内部没有人们熟悉的水泥路,柏油路,而是保留了曾经的沙土石路,路旁的标识牌上也不像城市里写着各种限行的符号,而是标注着"头井"、"二井""三井"等等。这里并不是景点,而是古城居民每日生活需要的用水,由于水资源匮乏,每一滴水都成为了古城人民珍贵的"财富"。
这座古镇不仅见证了狼烟风沙的残酷,也见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古城内的永泰小学,是目前全国被保存最为完好的三所民国时期的学堂之一。走进学堂内,我们仿佛真的能够听到当时朗朗上口的读书声,悦耳又清晰。
如今的古城虽然成了人们旅游打卡的常去之地,但是在这里居住的人们却越来越少了。最主要还是因为水资源匮乏,生活资源短缺,不得不说这座古城在荒漠中还能存活下来已经是一个"奇迹",它能傲立400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去往大城市打工,而留在这里的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
尽管风沙很大,阳光很毒,但当地人仍旧坚信,他们的古城是能够恢复往日繁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