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历史的长河自三皇五帝伊始,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唐宋明清等等朝代更迭。
中华文明有着万国朝贡的辉煌,亦有过帝国飘摇的动荡,虽历经磨难,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
然而,面对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世界唯一存续至今的文明古国,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却令人惊讶地批判中国只有朝代的轮回,并无真正的历史。
黑格尔历史观
黑格尔是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被认为是19世纪唯心主义运动的巅峰,深切地影响了后世如存在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等诸多哲学流派。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仅仅只是一种时间上的延续,而是一门能够解释人类活动进程的学科。在《历史哲学》一书中,他形容世界历史应如太阳一样,有规律可循,经过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时代,是时代向前发展的动力与轨迹。
简而言之,他把历史看作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过程。
对于中国的历史,他在著作《法哲学原理》中如是道:“中国从本质上看是没有真正的历史的,它只是君王覆灭更迭的不断重复罢了,任何进步都未能从中诞生。”
此书在1821年正式发表,那时道光皇帝刚刚登基,中国依然在清王朝的统治之下。
在黑格尔眼中,几千年的中国更像是一个赌场,由恶棍轮流坐庄,混蛋们换班执政,底层人民不过是炮灰总做祭品,“中国任何一次的变革都不曾改变这个现实”。
他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客观存在和主观自由的统一消弭了二者间的对峙,所以改变无从发生。
一种亘古不变的东西转而代替了真正的历史,中国徘徊在世界历史格局之外,只能等待着若干因素的诱发,才可以得到积极的进步。
帝制循环
自秦朝开始,中国就进入了封建君主统治时代。在政治方面,推行郡县制,通过皇帝任命大臣的方式分级分类管理地方。在经济上,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兼并、气候减产、蛮族伺机入侵等原因交织,时常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贫富失衡,成为每一个王朝盛世挥之不去的衰亡梦魇。
失去收入来源的农民在苛税之下生活难再,因此揭竿而起,推翻旧王朝的统治,拥护新王,于是政权更迭,又一轮的轮回开始了。
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中江山易主,王朝更迭却并无触及社会根本的变革发生。相对于西方较为短暂的中古时期,中国的封建帝制在农耕文明的滋养、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稳固千年。
帝制下的王朝更替如此相似,黑格尔据此认为中国所经历的君主覆灭和再生不过是一种简单重复,不具备人类社会活动进程从低级向高级运动的特征,因而这种野蛮的周期性重复和循环不足以称之为历史,国家的延续不过是时间上的流动。
其本质是静止的。直至最后清王朝的终结,这种社会变革的进步也并非从内部产生,而是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似乎也侧面验证了黑格尔的观点,当然那时他早已与世长辞。
不全面地认识
黑格尔的观点虽有其合理性,却也有局限性。他过分狭隘地认为只有促进社会的才是历史。然而延续千年的文明自有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精彩之处,并不应该被单一的标准否定。
更何况照这样理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推动了西方武器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西方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那么所谓的“无真正历史”显然成了悖论。
此外,由于他出生在工业革命之后,那时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然诞生,并且靠着先进生产力制造出的装备掠夺全球财富,完成了自己早期血腥的资本积累。
他仅仅对比了中西方的发展速度,忽略了封建社会下的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不同于西方采取劫掠资源这种不道德的方式才获得了迅猛发展。
同时他并没有注意到明朝中后期,中国也曾拥有过资本主义萌芽,脆弱却也在缓慢发展。
以至鸦片战争之后,当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时,它所面临的并不是类似其他殖民地那样一块“反抗资本迁入”的处女地,而是可以享有现成的雇佣关系和市场。
另一方面黑格尔生前并未到访过中国,他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基本来自于某些探险家和传教士的著作,这些作品本身带有主观性,描述比较片面,未必足够准确。
事实证明,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群雄竞起,人才辈出,那些在科技、艺术、人文等等方面的成就不可胜数,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历久弥新。
此后中国在小农经济解体后,走上工业化道路,面对诸多暗箭明伤,在岌岌可危的困境之中奋发图强,短短四十年间几乎赶上了西方数百年的发展。
理性怀疑
荀子云:“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我认为与其否定中国历史,不如说中国历史只是缺乏一定高度的自省精神。譬如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虽确有反思,但只局限于器物层面,未能触及封建桎梏的根本。
在未有思想层面的高度自省前,不管有多少改革家呕心沥血,却都逃不过相同原因导致的革命夭折。直至若干年后,五四文化启蒙运动的兴起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科学怀疑的态度、理论批判的思维才开始形成公民意识的雏形,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
理性怀疑精神对于文明而言是在重压下蓄力,于野火中涅槃的前行动力。对于个人来说,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则是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依然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物换星移,先贤的话语还历历在耳畔,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的历史需要我们在不断自省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