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柜贞|桔子,其实还是当年的那种味道

桔子,其实还是当年的那种味道

文|吴柜贞

从白果坪进山,公路就由山脚往山顶一路匍匐蜿蜒,顺着连绵不断的山脉一直往前延伸。进山的公路早已新颜换旧貌,昔日磕磕撞撞的石子路已变成了平平坦坦的水泥路。车子一路在山顶上平稳地飞驰。

吴柜贞|桔子,其实还是当年的那种味道

正处于万物萧瑟的冬季,我原以为山里的景色会是一片萧瑟,可出我预料的是山上一片一片绿橙相间的景物直扑我的视线。“咦,那么多椪柑桔子怎么没人摘啊?”我惊讶的喊出了口。按照惯例,每年的九月份,家家户户就开始摘桔子了,桔子不能被霜打,被霜打的桔子摘下来容易腐烂。椪柑桔子与其他桔种不同,才摘下树的桔子口感不好,而且桔皮比较硬,要放一段时间,桔皮全部变成橙色了,桔子吃起来才特别的甜。为了能够保存得久一些,摘回来的桔子先用保鲜药水清洗,用厚厚地稻草铺垫着地板,再将药水洗过的桔子堆在稻草上。

摘完桔子,山里基本是农闲时节,一有空,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包桔子,一颗一颗的用保鲜袋装起来拧紧口子,这样即使有腐烂的,只要把腐烂的捡起来丢掉就行了,也不会影响别的桔子。如果不用保鲜袋装起来的话,一旦有腐烂的就会像传染病一样一传十,十传百那样,越烂越多。用保鲜袋包装,除了防止腐烂造成交叉感染外,还能保住品相。就好比一位年轻漂亮的家庭主妇,若不梳妆打扮,邋里邋遢的确实影响外观。

吴柜贞|桔子,其实还是当年的那种味道

品相是极其重要的,直接与之相关的是价格。那些年,摘完桔子后,山外的大货车就开始源源不断的往山里拉桔子。由于家家户户都种桔树,只是种得多与少罢了。人多种,销售自然就有了竞争,最直观的就是品相,大小。

在那个还未受打工浪潮冲击的时代里,人们都心安理得的种地,栽果树,最普遍的还是椪柑桔子。也有一些人家选栽梨树,但大多数栽桔树,也栽板栗树。在吉首市周围的乡镇里,板栗最出名的还是马颈坳,还记得多少年前,每每想要板栗都会赶马颈坳去购买。

吴柜贞|桔子,其实还是当年的那种味道

椪柑桔子在当时确实是山里的一大副业,桔树栽得多的家庭,到了卖桔子的时节,都会有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在山里最早楼房换木房的都是来自于桔子的收入。不然在那个还不流行打工的时代,紧靠几亩薄田,一年卖几头猪,几只鸡鸭是盖不起楼房的了。

直到后来,打工浪潮的席卷,椪柑桔子销售处于劣势,影响了收入。于是人们纷纷放弃了桔树,络绎不绝的随着打工的潮流走出大山,涌向浙、广一代。渐渐地,山里除了过年热热闹闹,平时都是十分的冷清和寂寥;渐渐地,那些桔子树也没人上肥除草,任其在山里自生自灭,果子结了,掉了,烂了。然而桔子树的生命力极强,即使人们抛弃了它们,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它们依然在山里努力的生长,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

今天到密比河龙大姐家喝酒,看着一片一片没人摘的桔子,被霜打过,有些桔皮开始干枯,有些桔皮还是那么的水润十足。我随手摘了一颗,剥开来吃,味道还是挺好的,只是城里的少糖桔吃多了,觉得椪柑的甜味不够。

吴柜贞|桔子,其实还是当年的那种味道

回来时在另外一个龙大姐家歇脚,暖暖的阳光让人热出一身汗。坐在大姐家的院子,瞭望着对面那些没人摘的桔子,心里说不出是什么味道?看着一颗一颗的桔子在风中含笑,尽管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可桔子还是当年那些树结的桔子。桔子,其实还是当年的那种味道,只是我们的口味变了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01 字。

转载请注明: 吴柜贞|桔子,其实还是当年的那种味道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