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德令哈9月13日电(刘沛然 姚恩育)今年4月15日,浙江援青项目中投资额最大的茶卡德都蒙古文化风情体验园建设项目在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标志着总投资7380万元的浙江援青在乌兰的四个工程类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十年来,浙江省援青乌兰工作组在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和湖州、乌兰两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精神,扎根高原,在乌兰描绘出了一片充满生机的新图景。
乌兰新貌。浙江省援青指挥部供图
一次偶然的访问 一段携手共进的情谊
浙江援青干部,乌兰县常委、副县长傅文虎刚到乌兰不久,就收到了都兰河村的走访邀请。这个因都兰河流淌经过而得名的村子,是海西州贫困户最多的一个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枸杞、藜麦种植、牛羊养殖和外出务工。2018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633 元。
在村里走访了两个小时后,村干部们很快向傅文虎提出了请求:“你们浙江湖州地区的干部理念先进,工作有办法,还需要您给我们帮助。”对于他们而言,浙江援青干部发展经济的办法和经验难得可贵。
正是这样一次偶然的走访,使得傅文虎与都兰河村结下了不解之缘。看着村民们期盼地眼神,他感到肩膀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近几年,浙江的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结提炼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法”:发展物业经济法、盘活资产资源法、土地综合整治法、乡村旅游带动法、产业带动发展法、村企合作发展法、政府主导发展法、提供劳务服务法、扶持光伏发电法、基金收益扶持法。傅文虎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青海农村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拿来借鉴也不失为眼前打开局面的一种好办法。
说干就干,傅文虎立刻把自己的想法向县长进行了汇报,想不到县长马上召集了联村部门,主持召开都兰河村两委班子会议。一场头脑风暴后,大家发现,都兰河村还是有很多的资源可以挖掘,有很多优势和特色可以利用。
经过反复讨论后,县里很快排出了可以实施的项目。傅文虎则全身心投入到了帮扶的角色当中,真正做到了“只要提出需要,就想办法达成”。
本是一次偶然的访问,却在无意中成为都兰河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助力。而浙江援青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也在乌兰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温情与暖意。
因地制宜,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
若是远方的客人来到乌兰,茶卡盐湖是当地人民强烈推荐的“网红”打卡景点之一。这个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也是“青海四大景”之一。
就在茶卡盐湖之畔,一支浙商的队伍正在为建设美丽景区而奋斗。2014年6月,在浙江省援青指挥部的推动下,经乌兰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由浙商联合乌兰县旅游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了茶卡天空壹号景区,并已于2019年7月11日正式开园。为实现同一个盐湖两个景区的差异化发展,茶卡天空一号景区定位为以盐文化为核心,融合德都蒙古、景颇寻根以及农垦文化元素的游乐体验性景区。
过去,有景点而无景区,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产业的一大瓶颈。而现在,随着浙江旅游产业发展经验的输入,乌兰正在悄然改变。
“10年来,浙江方面为我县脱贫绞尽脑汁,曾多次派遣旅游、扶贫专家实地考察和对接,经过多次调研,以茶卡盐湖为切入点,做活县域旅游环线,推荐乌兰精品旅游,利用湖州优势大力推广乌兰旅游景点、特色农牧产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傅文虎介绍,未来,他们还将立足乌兰现有旅游、自然等资源,积极招商引资。主动出击牵线搭桥,主动服务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东部资源优势,帮助乌兰宣传推介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乌兰旅游的知名度。
十年深情,助力乌兰换新颜
十年来,浙江省援青乌兰工作组发扬“团结奋进、耐苦奉献、务实创 新、融合共赢”的浙江援青精神,始终按照“中央要求、浙江优势、海西所需”的总体思路,针对乌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不断加大投入,坚持把建立对口支援长效机制作为着眼点,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坚持"输血"与" 造血"相结合,着力提高乌兰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青的首要任务,努力让基层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干部援青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乌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坚持湖州乌兰两地多层次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推动对口援青工作向纵深发展。
2017年湖州市与乌兰县签订了为期5年的携手奔小康帮扶协议,三年来,湖州市通过教育、卫生、企业等优势资源为乌兰县提供帮扶,极大改善了乌兰县教育、卫生、乡村经济等领域的短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