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原本是传统的旅游旺季,门票价格也会随之提升。而如今全国多地景区门票价格一降再降,半价、一折、甚至一元门票或免门票屡见不鲜。
毕竟,过度依赖门票已经成为各大景区的通病,但是真正能够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的景区却少之又少。
一场疫情,让旅游业陷入长时间的停摆。中国旅游研究院曾预计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20.6%,全年减收1.18万亿元。
整个旅游行业面对巨大压力,景区也难逃盈利困境,如何让消费者愿意出门旅游并且最大程度上激发消费潜力,这是摆在每一位旅游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是时候和单一的门票经济说再见了!
濒临破产的景区们
2019年,全国有10省、市超过200家A级景区被“摘牌”、降级或通报警告。
2020年5月7日,4A级景区养子沟景区申请破产,已知债务额度已超过1亿元。
2020年5月9日,4A级景区狼牙山运营方资金链断裂。
不仅仅是养子沟和狼牙山,还有此前宣告破产的河南龙潭大峡谷、山东大乳山、重庆龙门阵等,很多景区都在破产的边缘挣扎。定位不清、盲目扩张、运营能力弱……这些景区本身都有着不俗的自然资源或游客量优势,但都凭着实力最后“作”的血本无归。
特别是受今年疫情影响,旅游业发展受阻、旅游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也使得景区暴露其单一经济模式的弊端,仅靠门票收入难以支撑景区运营。
近年来,景区门票价格“逢节必涨”、“旺季涨价”等问题广受诟病,更是让很多游客“望而却步”。景区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合理收取门票维持运营合情合理,但是一味哄抬门票价格,把门票作为景区的“提款机”,这就使门票经济变了味。
一降再降的景区门票价格
其实,完善景区门票形成机制,提升旅游消费质量水平,从而最大限度激发旅游消费潜力一直是相关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
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在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同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要推出消费惠民措施,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
2020年8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关于持续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要求继续推动景区门票降价。分类施策推动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降低偏高的门票价格水平。
同时,旅游年票的推行也在降低门票价格、吸引游客消费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中部区和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单个景区门票价格相对较高,旅游年票在这两个地区推行较早,相对其他地区来说,影响范围较广,旅游参与度普遍较高。
免门票之后的二次消费
现如今,大幅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表面上看是为应对疫情冲击,提振旅游消费,但从深层次看是为旅游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斌曾指出,景区门票是硬性或非弹性收入,而旅游业发展到成熟期后,需要挖潜的恰恰是弹性收入,以增加消费者滞留时间带动弹性收入增长,旅游业才会进入产业链条完整的更高阶段,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已有不少景区先行一步。杭州西湖景区自2003年免费后,每年因此减少门票收入2500多万元,但公园免费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收入的提升,不仅抵补门票收入,而且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需加快旅游景区从观光型旅游消费向综合性旅游消费转型升级。旅游景区应积极转变观念,以降价杠杆撬动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景区而言,门票依然是景区收益的核心构成。同时,由于我国景区管理体制的复杂性,景区门票价格制定也存在一定复杂性。我国各景区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方式、运作模式、定价机制各具特色,有些景区可从政府获得大量的资金,有些却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
因此,门票定价不能“一刀切”,更需要考虑景区的实际情况,比降低景区门票价格更重要的是梳理完善景区的门票价格机制。
部分资料参考:中国经济网;文旅之声;证券日报
推广:郭梦琪
文化产业新闻:
创建于2013年4月,微信内创建最早、最有价值的文化产业资讯平台,在业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中国文化报》曾做专访,刊发题为《生产高品质内容,做专业自媒体平台——文化产业新闻:不做新闻的搬运工》的报道。发送最新行业动态和分析报道,链接政府、企业、学界的信息中转站,文化产业相关从业者学习、交流、宣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