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之变 立足为民惠民 建设宜居之城

环境之变 立足为民惠民 建设宜居之城

一江春水穿城过,十里风光入画来。图为江门市蓬江区天沙河。杨兴乐 摄

“出门逛公园,窗外看夜景,生活越来越惬意了!”60多岁的蒋琼欢住在江门市蓬江区育德社区,一提起家附近的变化她总是津津乐道:没有各种电线飞檐走壁,路面平整干净,新建的公厕和垃圾分类投放亭富有现代感。很难想象这是个建成已有30多年的老社区。

和谐宜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题中要义。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中,江门从农贸市场升级、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绿化美化等多个方面入手,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着力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如今,徜徉在江门市城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环境干净整洁;社区院落、广场空地惠民便民;公园里、街角旁林木葱郁,繁花似锦……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推进,江门市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每一处细微之变,都洋溢着文明的芬芳。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接下来,江门市将继续立足为民惠民,以“市民满意”为标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城市更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营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张婧媛 叶芷晴 董有逸

更干净的市场

群众“菜篮子”拎得舒心

“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搞得真是比超市还干净。”市民廖阿姨家住菜丁·蓬江市场附近,每天早上她都到市场买菜,“现在环境好了,乐意在市场里多逛一阵。”

小小菜市场,连着大民生。井然有序的市场环境不仅直接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还是舒适购物体验的来源,更是市民健康的安全保障。近年来,江门市集中整治、重点突破,迅速启动并加快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综合整治,农贸市场环境秩序焕然一新。

“绣花功”下足,环境卫生变整洁了——

汲芳农贸市场位于蓬江区白沙街汲芳里,过去因为存在“脏乱差”的问题,常常被居民吐槽。由于市场已使用30多年,安全隐患也日益突出。

改造提升势在必行。按照星级市场标准,江门市国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480万元,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水电智能化对汲芳农贸市场规划装修。升级改造后的汲芳市场干净惠民,一跃成为江门市“四星级”农贸市场。

“如今,市场采用‘超市式市场’设计,分区经营,猪肉、禽类、水产、蔬菜、熟食等都在不同的区域。”汲芳市场经理吕权介绍,为了确保场内干净整洁,过道地面还设置了弧度,方便排水。

目前,江门市区129个农贸市场已全部实行规范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完成升级改造的38个市场基本接近超市化水平。同时,江门市区积极开展集贸市场文明诚信创建活动,以评促管树立文明诚信市场标杆。

“网格组”上阵,摆卖经营也有秩序了——

农贸市场秩序是文明形象的“窗口”。“针对市场内及周边半径300米范围,我们划分了129个网格,每个网格组建由镇街、市场监管、城管、公安交警、市场管理方等组成的‘五人’或‘七人’组,网格员各司其职,重点整治环境卫生、摆卖秩序、车辆停放、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江门市市场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新会区,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群菖农贸批发市场的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以往污水横流的样子不见了,过道也没有杂物堆放了。”焕然一新的市场令市民李叔十分满意。

“黑科技”加持,市场服务更加智能了——

最近,菜丁·蓬江市场上线了一些“黑科技”:智能导购机器人、菜丁专属防臭系统、防积水系统、智能溯源秤、大数据食品溯源系统等。信息化、智能化监管让群众买得舒心,更吃得安心。

“各市场利用防臭系统、防积水系统、新风系统定时开展消杀工作,对场内各通道进行全方位、无死角雾化消毒,既保障了防疫,也有效解决了农贸市场常见的脏乱差难题。”菜丁科技集团质检中心负责人张华说。

更宜人的社区

从“面子”美到“里子”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最能显现民生底色。走在江门大街小巷,众多社区外露的“面子”焕然一新,惠民的“里子”获多方点赞。一幅幅“梦圆安居”的幸福图景,正徐徐铺展。

“牛皮癣”曾是江门市民的心头之痛。乱贴乱印的小广告,像是皮肤上的一道道疮疤,弄花了城市的“脸”。以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江门重拳整治“牛皮癣”。

在背街小巷,环卫工人用钳子夹、刀片戳、铁尺勾,“百般武艺”对小广告见招拆招;在高楼大厦,执法人员出动吊机、云梯甚至蜘蛛人,见一处清一处;在老旧社区里,党员义工主动上岗,一线支援除“癣”……截至2月25日,江门城管累计清理城市“牛皮癣”34.63万处,消除大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小广告清理后,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楼栋告别“大花脸”后,家住蓬江区启华社区的杨叔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了。他的切身感受,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

“停车难”曾让市民苦不堪言。随着汽车在市民生活中的普及,江门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缓解停车难题,江门盘活街头巷尾的闲置地、荒草地、闲置厂房、临街空地76块,施划各类停车位25万个,市民出行更便利。

拥有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是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为此,江门对三区102个城乡接合部、13个圩镇、171条主次干道建立清单,强化环卫一体化服务企业及镇域保洁单位主体责任,“定人、定岗”落实保洁和垃圾清运。

一组数据可以反映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效——截至2月25日,累计清除卫生死角1.79万处、冲洗城市道路、广场8400条(个)次,清洗环卫设施40.93万个次,更换分类垃圾桶9631个,完成216座公厕设施问题整改销号。数字还在不断刷新,大街小巷持续焕新。

一个个“老大难”问题的解决,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育德社区居民李柳感叹道:“社区变化很大,有了舒适的环境,我们更喜欢下楼遛弯,也更自觉维护社区环境了。”

更优美的生态

绿水青山醉人更惠民

花香鸟语,微风荡漾,蓬江发展大道两旁的黄花风铃木开得正盛;树影婆娑,满目青葱,江海城央绿廊大受市民欢迎;见缝插绿,草木蔓发,新会各个口袋公园让街角小巷别有一番景致……“城市中有山水、山水中有城市”具有侨乡特色的新江门正从图景变成现实。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今,一幅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画卷,已成为江门这座文明城市的常态。荒地建起小公园,黑水沟重现清波,空气愈发清新,绿色在江门的山川大地蔓延,也在人们心中舒展。

据了解,江门加快实施精品绿化工程,大力推进“拆围透绿”,还“绿”于民,打造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特色公园绿地。江海云道、儿童公园等8个大型公园如今已成为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点,雅怡公园等40多个口袋公园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漫步在雅怡口袋公园,家住附近的芳姨乐开了花:“现在遛弯儿太方便了,一出门就有小公园。”

一江春水穿城过,十里风光入画来。一场持之以恒的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让绿水重绕城流。就在去年,江门市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12条黑臭水体黑臭消除率100%,治理显示实效,令河涌重焕新生机。辅以种树、固堤、亮灯、造景、修碧道、建公园等“真招”“实招”,“一河两岸”的生态格局也逐步形成。

“过去小河恶臭难闻,苍蝇满天飞,家里根本不敢开窗。”杜阮镇南田新村村民余叔高兴地说,“现在不怕了,可以敞开窗户,通风透气。”

生态美市,更是民生福祉。过去,江海下沙片区整体环境脏乱差、房屋结构不安全、水灾火灾频发,居民的出入也极其不便。2019年开始,江海区共投入 6.2 亿元对下沙片区进行重新规划、搬迁改造,使“脏乱差”棚户区变成了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网红打卡点,区域原有的200多户水上人家从“水上”搬到了“楼上”,过上舒心生活。

江门的“绿色”成绩单,还在不断刷新。各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7.0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生态大城,正向绿而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60 字。

转载请注明: 环境之变 立足为民惠民 建设宜居之城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