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大溇武康石双桥——太湖溇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由 高会云 发布于 休闲

位于大溇村塘北自然村中的大溇桥

位于大溇村小斗自然村中的永隆桥

唐末五代,南太湖弧形的滨湖高地在水流作用下形成了。吴越天宝八年(915)置都水营使,成立“撩浅军”,开始了治湖筑堤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最终形成了“横塘纵溇”的北排格局。溇港水利体系早在南宋就已经基本定型了,溇港区的桥梁与水闸建设是与溇港开挖同时进行,嘉泰《吴兴志》还载:“沿湖之堤多为溇,溇有斗门制以巨木甚固。”南宋绍熙二年(1191),湖州知州事王回修溇港时,“桥闸覆柱皆易以石”,说明溇港早期的桥与闸主要是木构的,绍熙重修易木为石。因此绍熙石桥是溇港古石桥的起造之始,同治《湖州府志》也多次提到绍熙故址,“许溇桥名常禧绍熙故址”,“谢溇桥名常裕绍熙故址”,“陈溇桥名常通绍熙故址”等。溇名冠以常字,在如今的滨湖溇港还是有迹可循,横跨沈溇有三孔石梁桥——常熟桥,横跨谢溇有单孔石拱桥——常裕桥,两桥虽经重修重建,但上还存有不少武康石构件。绍熙易木为石,石是产自德清的武康石。武康石是古代最优秀的桥梁石材之一,属火山凝灰岩,它们的力学性质恰好可以被人工凿开、劈裂,形成规整石条柱或石板,与古代的开采工具和加工技术相适应。南宋时武康石的使用广达整个太湖流域,苏州和上海更是把它作为判断宋桥的主要依据之一。

沈溇常熟桥(是溇港区保留宋代带“常”字的两座桥之一)

常熟桥桥额

谢溇常裕桥(是溇港保留宋代带“常”字的两座桥之一)

常裕桥桥额

大溇长2.1公里,是列入第八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太湖溇港项目的19条溇港之一。大溇桥,系单孔石拱桥,位于大溇村塘北自然村中,横跨大溇,东西向。大溇桥是一座横跨溇港的小型单孔石拱桥,尽管较残破,但它是太湖溇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极有可能是南宋绍熙遗构。大溇桥整座桥用材为武康石,桥额因风化模糊不可考,从石材的风化程度来看年代相当久远。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的宋元特点,桥拱为分节并列的圆弧拱且无护券石,尽管现在大溇桥桥面及踏步为水泥覆盖,但仍可以可以看出桥面呈弧形,而且踏步收分明显。大溇桥西北侧有移置的旧桥栏,为须弥座式的弧形桥栏,大溇桥的长系石端面减地浮雕花卉,亦是典型的宋元风格。大溇桥的金刚墙上长满薜荔、枸杞等,尤其从北侧看完全是一座藤桥,小桥、流水、民居融合一体。

大溇桥北侧

大溇桥分节并列的拱券

大溇桥的金刚围墙

大溇桥长系石减地浮雕

大溇桥桥边残留的须弥座桥栏

大溇桥的勾云纹

永隆桥,系单孔石拱桥,位于大溇村小斗自然村,大溇转弯处,桥略呈西北东南走向。永隆桥清康熙己巳年(1689)重建,但整桥主要为武康石材,金刚墙有少量太湖石,分节并列砌置的圆弧拱,阴刻的桥名等,都是典型的宋元风格,据调查,原先改造的桥面亦是呈弧形,弧形微拱条石纵铺若干节,形成连续桥面,这样的桥面充分考虑了方便车马陆行,设计甚为合理。2003年8月,永隆桥被公布为市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点。

永隆桥西侧,大溇在桥畔转了个弯

刻在拱券石上的永隆桥桥额

分节并列的圆弧形拱券

永隆桥拱券石上的荷叶莲花字堂

永隆桥改造后的桥面,原先的弧形还依稀可见

大溇,远处尽头是入湖新水闸

横塘纵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