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的好助手!英勇忠心的警犬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威武霸气的巡逻犬,兢兢业业的搜救犬,认真机敏品的缉毒犬……狗一直被誉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而英勇忠心的警犬更是警察的好助手。

警察的好助手!英勇忠心的警犬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资料图,刘苏雅 摄

军队“犬辅”或为警犬起源

人类与狗狗的友谊源于四万年前的冰河时代,那时人类会在部落驻扎的营地边缘留下食物残渣、动物骨头,一些饥肠辘辘的狼在食物紧缺的时期以此为生。渐渐的,人类营地外开始聚集一些狼群,动物学家称它们为“营地狼”。伴随着人类与狼群接触的日益频繁,一些大胆的狼开始跟人类亲密嬉戏,一些失去双亲的幼狼被人类捡回家驯养。

被驯养的狼形成了对人类的依附,开始跟随人类的某些社交性信号,比如手势或眼神。人类和被驯养的狼之间的温和共生关系,帮助了狗狗们从狼到犬的转变——先做邻居,然后成伙伴。

冰河时代,狗狗跟着猎人逡巡狩猎;农耕文明出现之后,狗狗又担负起看家护院的职责;发生部落冲突时,狗狗也会跟着主人上阵出力。正如法律上“刑起于兵”,警犬的起源也很可能是军犬。

狗在军队中最常见的职责是哨兵的帮手。狗高超的嗅觉,可以让它们在夜晚能够比哨兵更容易发现接近的敌军。在古罗马时代,罗马人除了会让狗来协助哨兵放哨以外,在作战时,还会让这些帮手率先出击,扰乱敌军的阵型。在战国时期的《墨子·备穴》中记载了一种防止敌军挖地道攻城的方法,就是“穴垒之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也”。在古代,还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做“犬辅”,意思是由狗来守卫军营四周。

我国对于警犬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唐代的《通典·兵志·攻城战具篇》中,“恐敌人夜间乘城而上,城中城外每三十步悬大灯于城半腹,置警犬于城上,吠之处需加备脂油火炬”,这便是将犬作为军内哨兵用途。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防止敌人使用地道攻城时,狗往往能发挥比人类更好的警戒效果。比如宋元交际时期,为《资治通鉴》编注的胡三省,就有“凡行军下营,四面设犬铺,以犬守之。敌来则群吠,使营中知所警备”的记载,而在《资治通鉴》中,也记载了灭亡唐朝的朱温,在安营扎寨时“设犬铺、铃架以绝内外。”由此可见,在古代军营当中,使用狗来放哨是十分常见的做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数万条军犬被德、法、英等国用于战争。在二战中,美军使用了2万只军犬,仅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序列中就有465只军犬。当时为了给军犬部队设计番号,美国人绞尽脑汁,最后确定叫做K-9,现在也常用它来称呼警犬。因为犬的英语单词“canine”的发音与英文K和9相同,这个编号深受官方和公众的欢迎,很快就风靡开来。其中,最出名的军犬是“二战吉祥物”Smoky。它是美国士兵在新几内亚森林里无意间发现的一只约瑟犬,然后被士兵们一直带在身边。新几内亚的森林环境恶劣,常有敌军偷袭,但是Smoky做到了在150多次空袭中存活了下来,而且靠自己的听觉和敏感警告主人,后来Smoky被士兵们称为“二战吉祥物”,也是世界上第一只治疗犬。

战争中,以改变历史著称的莫过于苏联的反坦克犬。在二战期间,苏联反坦克犬创下了摧毁300辆德国坦克的辉煌战绩。这些军犬是由苏军中央军大学校训练的,苏联士兵先将那些军犬饿上几天,然后再把食物放在坦克下面,这些军犬一旦获得自由,便开始四处找寻食物,时间长了,它们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认为坦克下面有食物。战争时,军犬的背上一直背着炸弹,只要那些炸药的触碰杆和坦克接触到,炸弹就会被引爆,这样坦克就会被毁掉。1942年7月,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朱可夫元帅运用军警犬学校提供的500条“携弹犬”组成了4个反坦克军犬连,每连有126条受过特殊训练的军犬。作战时,“携弹犬”带上炸药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的阵营,以血肉之躯炸毁德军坦克300多辆,约占整个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役击毁德军坦克总数的三分之一,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利时警犬率先参与刑侦

法国是警犬出现较早的国家之一。据记载,1155年法国海港城市圣玛洛出现了“船务警犬”。当时,这种警犬在每天天黑城门关闭以后被放出来,它们负责协助保证港口的安全,防止抢劫盗窃行为,这一作法一直延续了600多年。到1770年,一个年轻水兵因为回城晚试图越门而入,结果被正在执勤的“船务警犬”误认为是不法之徒而咬死。事件发生后,法院下令毒死了所有的警犬。

早在15世纪,英国就开始带犬巡逻。当时,这些犬并未被称为“警犬”,因为其作用只是用来陪伴自己的主人(警察)巡逻。1816年,英国投入了大量警犬,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查找走私威士忌的走私犯。早期警犬的用途很原始、简单,主要利用犬的凶猛和对人的依赖性等本能。严格地说,当时的警犬并不是具有现代意义的警犬。

警犬作为警用装备的一种,是伴随着现代警察制度的确立而产生的,具有现代含义的警犬大约出现在19世纪末期。工业革命以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原有的社会秩序维持系统越发捉襟见肘,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迫在眉睫。英国议会在19世纪中叶通过了《治安法》,率先建立起现代警察制度。

大规模使用狗来协助警察工作始于欧洲大陆。法国巴黎在对付街头黑帮结伙闲逛时,开始使用猎犬,带有防爆性质。在英国,1908年东北铁路局警察分局使用警犬看护货场,成功遏制了盗窃铁路物资高发的情况,为当时的铁路发展保驾护航。

最早的现代警犬制度建立于比利时。1890年,比利时机燕都市警察署长焉藩外司鲁将自己的宠物犬用于追踪嫌疑人的气味,并捕获罪犯,这是警犬用于刑事案件侦破最早的尝试。于是,比利时警方加强了犬追踪人体气味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成功。之后,荷兰、德国等也效仿比利时的作法,训练使用警犬,从而开辟了使用警犬侦破刑事案件的先河。

1899年,比利时根特市警察局长范·韦斯梅尔给当时的市长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陈述了使用犬进行执勤巡逻的好处,要求市长同意警察在执勤中使用犬。后来,根特市市政委员会同意了他的建议,当年根特市警察局按自己的需要使用了16只警犬。到1910年,在根特市和周边地区共有69只警犬在警察局服役。根特市将警犬作为警务标准装备进行配备的做法,标志着现代警犬制度的建立。

吉娃娃也能成为警犬

在自然界中,比犬类更凶猛的动物很多,为何人类偏偏将狗选作警察的助手呢?这可能更多的是基于狗狗们独有的生理特性。

狗狗是有灵性的动物,它在与人类的相处过程中能够分辨出主人说话语气的好坏,并在接受训练后听懂主人的指令而完成相应的动作,比如关门、关灯、握手等。通常,人类在狗狗3至6月龄左右训练,此时狗狗的认知还比较少,接受能力比较强,主人可以很快让它们学会指定动作。

狗的大脑处理语言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右侧处理情感,左侧处理意义。他们就像孩子一样,知道某些声音意味着某些事情。例如,如果人们每次对它们说“散步”一词时,那么这个词的发音很快就会与“散步”的动作联系起来。犬类智能专家斯坦利·科伦博士表示,经过训练,狗狗一般能听懂大约165个单词,甚至更多。

人类多年来为获得人类想要的犬类形状、颜色或行为而进行的选择性繁殖,也对狗的大脑工作方式产生了影响,使狗的大脑结构在不同品种之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在最近一个针对狗狗脑袋中的气味处理的神经影像研究中,美国艾默理大学的动物认知科学家将狗狗放在核磁共振成像的仪器当中,测量它们对于闻到熟悉以及陌生的人类或是同类所作出的不同反应,了解它们的社会化行为。科学家发现,狗狗主人的气味可以激发它们大脑当中的尾状核,在味道出现的时候,狗狗会将关于人类的讯息放到最优先的顺序。狗狗也是唯一可以直视人类眼睛的非灵长类动物,它们会寻求跟人类进行眼神接触,跟主人的“沟通”比跟其他任何动物都要重要。这些都是狗狗能成为警察助手的先天优势。

狗的种类很多,要成为合格的警犬,总有一些种类更适合。自19世纪末警犬投入使用,人们一直在尝试繁育出一种特别适合于警察使用的警犬,目标是培育出一种特别适合于寻找踪迹、特别灵敏和极易训练的犬。开始时,这个想法看上去像是纯理论的东西,但很快就变成现实,并促成了德国牧羊犬的诞生和发展。

德国牧羊犬的繁育人就是第一任德国牧羊犬协会主席斯特凡尼茨,他有意识地培育出一种中等体型、鼻子较长的犬,因为这种犬的嗅觉量明显大,嗅觉能力也比鼻子短的犬明显强。1920年,德国格林海德镇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警犬训练学校,系统培训警犬听从指令、追寻和抓捕犯罪分子的能力。1998年,德国全国共有5000只警犬服务于警察局、海关和边防部队,其中80%是德国牧羊犬。

然而好景不长,德国牧羊犬协会组织对警犬的认识有点“跑偏”,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颜值”,重视外表毛色的培育,使得牧羊犬的工作潜质与日俱下。此时,比利时马利诺斯犬开始崭露锋芒,成为新一代的“警犬一哥”。比利时马利诺斯犬是比利时四大牧羊犬之一,也称马犬,是公认的犬界劳模,无论智商、灵活性、服从性、可训性都胜过其它工作犬,经常作为军警犬、保镖犬、护卫犬出现。尤其是马犬的弹跳爆发力更是令人吃惊,好的马利诺斯犬可以爬树,越过3米高墙轻而易举,而且对主人绝对忠诚。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重要的政治场合都用该犬参与保卫。马利诺斯犬外号“游戏规则改变者”,在南非克拉格尔国家公园,曾经有一条马利诺斯犬协助警察逮捕过100名犀牛非法捕猎者。其作战历史也很辉煌,比如2011年美国海豹突击队夜袭本拉登时,整个过程都是由战犬“开罗”领路,全副武装的“开罗”就是一条马利诺斯犬。美国士兵形容,如果被这种犬的牙咬到“就像是被捅了四刀还要加上碎骨”。

此外人们常见的还有寻血犬和杜宾犬。寻血犬是气味追踪高手,开始是用来狩猎鹿、野猪等,到了中世纪才用来追踪人。它对人体气味有特殊的识别能力,哪怕是过了几天还能记住识别对象的气味,被世界各地警方用来追捕逃犯,寻找失踪的人和宠物。杜宾犬忠于主人,善于接受主人的指令,防范意识强,一般都用来做警卫犬,进行要人警卫。杜宾犬对主人非常忠心,甚至可以牺牲生命来保护主人。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森佩尔·菲德里斯纪念公园内,立有一座军犬雕像,雕像下的奠基石上刻有“永远的忠诚”和狗的名字,以此纪念二战中丧生的24条战犬。雕像中卧犬的原型是一只叫酷尔特的杜宾犬,在太平洋战争中,被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收于麾下。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占领关岛,1944年抢夺关岛的战役爆发后,有一天夜里,5000名日本敢死队员偷袭,酷尔特警觉,及时发出警告,200多名美国海军士兵得以获救。在此次战斗中,酷尔特因受重伤死亡。

不过,千万别以为警犬都是高大威猛、强壮彪悍的,身材娇小的也并不罕见。2011年,日本一只7岁大的雌性长毛吉娃娃犬通过了特约警犬审查会审查正式上岗,成为合格的警犬开始参与灾害现场的救助工作。随后,日本“异类”警犬越来越多,像贵宾犬、腊肠犬等众多小型宠物犬成为警犬的新闻时有报道。最常见的是比格犬,它对地面气味的敏感度胜于空气中的气味,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主要训练成侦查犬,负责检测爆炸物品、毒品和农产品。

警犬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警犬可以分为护卫犬和踪迹犬,护卫犬通常用来保护家庭成员和财物等。踪迹犬又可分为踪迹搜索犬、毒品搜索犬、炸弹搜索犬、尸体搜索犬和气味比较犬等。警犬一般都是雄性的,不做节育手术以保证其原始的侵略性;当然也有选择母警犬用来追踪、营救、寻找爆炸装置和毒品的。我们常见的警犬还有以大丹犬为代表的护卫犬,以英国斯宾格犬为代表的缉毒犬等。

在高难度的实战任务中,警犬也是全副武装。它们佩戴专门的狗用红外线夜视摄像机,图像可以及时传送给作战人员;警犬身上是风暴战术防弹背心,轻巧通风,还能够有效隔挡利刃、爆炸碎片,减少枪击造成的伤害。此外,狗的耳朵上也配备了无线电,经过特别训练的狗能听懂士兵从远处发出的命令。狗的牙齿被一种特殊的钛合金替代,每颗钛金属狗牙的造价为2000美元,其锋利程度足够咬穿敌人的防弹衣。警犬不仅能及时发现危险,还能和士兵、警察默契协作制伏敌人。那么,这些警犬是如何训练出来的呢?

以缉毒犬为例。缉毒犬是利用狗嗅觉灵敏的特点驯化而来的,狗的鼻腔黏膜上面长有许多嗅觉细胞,一只狗狗的鼻黏膜上至少有上亿个嗅觉细胞,在鼻腔里占的面积达150平方厘米,而人的嗅觉细胞只有500万个,而且狗狗大脑嗅觉区域处理气味分子信号的能力比人类强,因此狗的嗅觉比人灵敏得多。狗鼻子虽然灵敏,但是其嗅觉灵敏度是有波动变化的。为了尽力保持嗅觉的灵敏,狗的鼻子一直都是湿润的。下雨的时候空气很潮湿,但天气转晴的时候空气湿度就会降低,狗会根据空气湿度的变化,调节自己的鼻腔。缉毒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当很多气味混在一起或者被其他气味掩饰时,它仍然可以辨别出单个的气味。曾经在澳大利亚的一个监狱里,一只缉毒犬帮忙查处了一起走私毒品案,即使犯罪人将毒品藏在女士内衣中,并用咖啡、胡椒粉和各种喷雾或香水进行掩饰,但毒品的气味仍然逃不过缉毒犬灵敏的鼻子。

在美国,缉毒犬训成的比例为43∶1,在日本为40∶1。成为缉毒犬的一个特有判断标准是占有欲,一只犬如果有很强的衔取欲,往往具有很强的占有欲。没有占有欲就不适合作缉毒犬进行训练,占有欲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缉毒犬日后的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缉毒犬的最根本训练原则,是训练和使用相结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因此整个训练计划及相关因素必须与实际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在训练科目的设计上应尽量接近现场使用的环境,避免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犬工作能力的下降。如为了使犬能迅速适应远距离及海上查缉,要对犬进行乘车、船训练,防止犬因为晕车、晕船而不能投入使用。缉毒犬常用的是五步训练法,就是把缉毒犬的训练从程序上分为五个步骤:一是建立亲和关系;二是进行基本能力的培养;三是进行搜查式的培养;四是建立毒品气味联系;五是实战训练。

当一只经过专门训练的狗狗,对毒品(海洛因、可卡因、鸦片、大麻等)气味形成牢固、特定的条件反射,掌握对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搜查的能力,一旦发现隐藏有毒品的地方、物品等,有明显的反应表示,那么这只狗狗就具备一只合格缉毒犬的基本素质了。

如今,世界各国警务系统都设立了警犬科,在警务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警犬的繁育和训练远没有结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有更多种类、更高本领的警犬被发现,它们将与人类一起守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06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5725 字。

转载请注明: 警察的好助手!英勇忠心的警犬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