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
你是我的一首诗,赶紧点击进来看看吧!
关注
作者:伍振
《探寻“东方小威尼斯”——同里古镇》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苏苏州同里这座诗情画意的江南古镇最显著的标签,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同里因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变得颇有名气。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同里古镇历史悠久,建镇于宋代,距离苏州城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同里既没有水阁乌镇的名气,也没有碧玉周庄的精致,也没有古典西塘的柔美,但是却也别又一番风韵。
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古镇打着古城保护旗帜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小桥流水人家”变成了“小桥流水人杂”。同里,是其中还有“人家”的一个小镇,尽力保存古镇原貌,将同里的诗和远方放在名人故居和小桥流水的遗梦里。
史料记载,同里,旧称“富土”,后为藏富,两易其名,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中园林非常多,其中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要数独秀江南的退思园了。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退思园设计的别具一格、无比精妙。园内布局十分小巧玲珑,含蓄而不张扬。占地面积仅有6500多平方米,建造时园主追求园林的神韵与诗意,各类建筑布局力求精致与玲珑,品位清淡与素朴,移步换景,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堂、房、轩一应俱全,简直就是一个江南园林博物馆。因亭台楼阁及山石均紧贴水面,如出水上,所以又有贴水园之称,在建筑史上堪称一绝。1986年,美国纽约市在斯坦顿岛植物园以退思园为蓝本建造了江南庭院“退思庄”,这说明,退思园代表中国走向了世界。
喜欢退思园的别致与灵气,但真正吸引我的是退思园的历史与文化。退思园的主人任兰生本是清光绪年间的安徽地方官员,风华正茂时遭弹劾失职,归乡后耗资建造一座小巧精致的园林,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而命名为“退思园”。1888年,安徽北部突发洪水,重新被任用的任兰生骑马视察灾情。马因洪水受惊,任兰生被掀落摔伤,病重而卒,年仅50岁。临终前,任兰生仍心牵灾情。
任兰生的儿子任传薪子承父志,一心报国。任传薪早年就学于同川自治学社,和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是同学,他们一起参与编印《自治报》,宣传反清思想。1906 年(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在其母亲的支持下,以退思园为校舍,聘请名师,创办私立丽则女校,开创了古镇女子受教育的先河,这里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根据地之一。至今,教学大楼仍保存完好,校门也基本保持原貌,我们漫步其中,仿佛听到昔日丽则女校里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
如今,那些经年时光已经远去。任兰生和任传薪,身上气节如竹的高尚情操,与品性如莲的名士风范,也必将同这座中国独特的贴水园林一起,赢得世人的尊敬。
如果把同里比作是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馆的话,那么以雕刻见长的崇本堂、嘉荫堂就是这座博物馆中两件雕刻精致的艺术品。“两堂”枕河衔桥,错落有致如镶嵌在同里的明珠。
水在这里就如同一条生命线,串起了同里古镇的古往今来。古镇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同里、叶泽、南星、庞山、九里5个湖泊之中。川字形的15条河道把同里古镇,分隔成7座小岛,有水就有桥,同里有宋元明清桥49座之多。在这些小岛之间,跟古桥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古镇,思本桥是桥龄最长的、也是最古老的桥。它建于南宋(公元1253年),距今已有700多年风风雨雨,虽饱经沧桑,至今仍傲然屹立,足见古代匠人严谨的“工匠精神”,暗含着文化的烙印,凝聚了先民的智慧,值得今天的我们思索。
这些古桥中,尤其以同里三桥最有代表性,是同里的桥中之宝。这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三桥呈“品”字型,跨于三河交汇处,自然形成环行街道。
同里的桥与当地民风习俗有着紧密的联系,同里人非常看重“走三桥”。他们把太平、吉利、长庆三座桥看作是消灾避难、吉祥幸福的象征。但凡镇上姑娘出嫁、小伙子娶亲、老人做寿,定要走走这“三桥”。
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红同里正在变红、变新、变潮,但是,同里骨髓里的充满古味、古风、古气的文化底蕴并没有变,也不会轻易改变。正是这份“不变”,才让同里永生,才让同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