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最末端的石拱桥,康熙、乾隆常来看它~

京杭大运河最末端的石拱桥,康熙、乾隆常来看它~

拱宸桥,为古代南北运输干线之京杭大运河末端的最后一座石拱桥,三墩联拱呈驼峰形的桥身,成为古运河终点的象征。此桥为三孔石桥,长92.10米,中孔横跨16.5米,桥宽5.9米。

古代,大型帆船能顺利通过中孔,为江南大运河硕果仅存的二座古桥(另一座为塘栖通济桥)之一,被史学家誉为“平原航道桥梁的典范”。

京杭大运河最末端的石拱桥,康熙、乾隆常来看它~

此桥初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光绪十一年(1888)重建,几度兴废,依然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成为杭州北郊的重要标志。“拱宸”之意,汉语中“拱”字为“拱手作礼”,(古人双手相合向对方表示敬意);“宸”为帝王居住之所。

清代的康熙、乾隆二帝南巡,龙舟顺京杭运河到达杭州地面,此桥呈拱形高筑于京杭运河之上,迎面而立,象征着臣民对君王的拱迎与敬意,桥边筑有“接官亭”,大船就在此靠岸,人称“拱埠”,为西湖旅游迎送商客之所,也是漕运(江南粮、布、丝、茶、盐等物产装卸)的码头。

京杭大运河最末端的石拱桥,康熙、乾隆常来看它~

拱宸桥背靠城区,朝北对着杭嘉湖平原,车马辐辏,商贸繁荣,向有杭城北大门之称。拱宸桥处于素有鱼米之乡称誉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直视千里沃野,周边地方盛产稻米,也是传统棉产区。

京杭大运河最末端的石拱桥,康熙、乾隆常来看它~

桥身两侧有四幅楹联,可惜年代久远,痕迹极为模糊,只能认出“离武林门十里”等数字,楹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人用水泥封住的。桥上的“吴王靠”,用石块凿成,市民大多喜欢在桥上纳凉休息,年久岁长,早已磨得精光锃亮。旧时,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到达“拱埠”,也就到达了终点。大批南北货物就在这里转运,从拱宸桥到武林门一线,车水马龙,商铺客栈连成一线,湖墅向有“十里长街”之称。米市巷的米市;卖鱼桥的鱼市;仓基巷的粮库等等,杭嘉湖的农副产品大多也在这里集散。

京杭大运河最末端的石拱桥,康熙、乾隆常来看它~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689 字。

转载请注明: 京杭大运河最末端的石拱桥,康熙、乾隆常来看它~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