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两分钟内完成1台廊桥与飞机舱门对接
8月18日,首都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将廊桥撤回。
工作人员操作廊桥靠向飞机。
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对飞机舱门、机身进行拍摄留底。
机场廊桥对接员也被称为廊桥“司机”,是机场众多岗位中与旅客几乎不碰面的岗位。操作精准的廊桥“司机”是保障旅客能够准时登机、及时下飞机的重要一环。
在首都机场,廊桥对接员们有一项硬指标,就是操作1台廊桥须在两分钟之内完成。
●日常
穿梭廊桥日行超两万步
廊桥对接员是机场众多岗位中与旅客几乎不碰面的岗位,旅客上飞机前,他们已经将廊桥对接好,飞机关舱门后,操作员撤回廊桥;旅客到达后,他们把廊桥与机舱门对接好,就赶往下一个廊桥,开始下一个对接、撤桥任务。
尽管旅客们对他们并不熟悉,但廊桥对接员却是保障航班正常率重要的一环,只有及时、准确、迅速地将廊桥对接上飞机,旅客们才能安全、高效地上下飞机。
刘亚威是首都机场博维公司的廊桥对接员,负责T1和T2航站楼的廊桥对接。在这个岗位上,刘亚威已经工作了13年,属于“师傅级”的操作员。
T1和T2航站楼共有47个机位、63台廊桥,每一天,刘亚威和同事们都要穿梭在各个廊桥之间,为每一架靠廊桥的航班完成廊桥对接。
在首都机场,廊桥对接员们对时间有着严苛的把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工作起来争分夺秒。飞机停好后,廊桥对接员接到对桥指令开始操作对接。刘亚威告诉记者:“我们的要求是,操作1台廊桥在两分钟之内完成。如果是两台廊桥同时对接,则要在五分钟之内完成。我们公司T1、T2客桥系统有近90名操作员,平均每天要完成对接廊桥、撤回廊桥约700余架次。”
别看每个廊桥之间距离不算特别远,但是操作员们来回穿梭一天下来,走路的步数可不少。“我是廊桥运行班长,需要巡查各个廊桥的情况,所以一天走下来至少两万步,我同事们也常常在值班室和廊桥、廊桥和廊桥之间走动,步数至少也得这个数。”
●设备
廊桥暗藏多个“机关”保障安全
在首都机场,记者看到新旧程度不尽相同的廊桥,据介绍,它们属于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廊桥,自动化程度比第一代廊桥高出很多。刘亚威告诉记者,目前首都机场的廊桥安全保障系数更高,操作更加便捷。
廊桥内藏着许多保障旅客安全和航班安全的“机关”。
记者在廊桥地板最前端看到三个可按压的凸起,它们叫“触机限位”,一旦飞机接触到这三个凸起,廊桥将自动停止移动。对于操作员来说,要尽量让飞机与廊桥地板前端保持2-4厘米的距离,这样飞机即使在大风天发生晃动,廊桥与飞机因为保持一定距离,飞机也不会被擦伤。另外,2到4厘米距离也可以保护旅客在上、下飞机时不会发生危险。
此外,廊桥右侧有一个调平轮,廊桥对接飞机完毕后放出调平轮贴上飞机。刘亚威解释说:“廊桥地板与飞机舱门高度上距离18厘米,这就是一个正常台阶的高度。随着旅客上、下飞机,以及行李的装载,飞机高度可能会上升或者下降,通过调平轮跟踪将飞机上升或者下降反馈至廊桥控制系统,廊桥随之进行相应调整,从而达到廊桥自动跟踪的效果,保证了廊桥地板与飞机舱门的相对安全高度”。
在廊桥地板前端左侧还有一个黑色半圆柱状的装置,它的名字叫“安全靴”,其作用是保证打开后的飞机舱门能够始终与廊桥地板保持安全距离。刘亚威解释说“在飞机快速下降,调平轮无法将及时信息完全反馈至廊桥控制系统时,如果舱门挤压到安全靴,就会触发廊桥紧急下降功能,遮棚自动收回,廊桥自动下降,并发出报警声音提示廊桥操作员到场处理”。
●训练
实操训练需对接上千架次飞机
廊桥在升级换代,廊桥对接员们的技术水平也日益高超。
“一看一停三确认,一推一打两摆放”。这是廊桥对接员的一句顺口溜,其目的在于让操作员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确保航班安全。这句顺口溜包含了确认航班号、确认机舱门是否有损伤、推遮棚、放置安全阻隔等内容,每一项都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廊桥对接员,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新学员们首先通过VR系统进行模拟练习,对这一岗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学员们还要进行制度、流程方面的学习,考核合格后,进入实操环节。
不过刚开始,学员们并不能直接操作廊桥对接飞机,而要用培训廊桥进行操作练习,熟练掌握对接技能后再由“师傅”一对一地全程陪护着进行真实的廊桥对接。每一个机型不同,对接方法、对接技巧也不一样,因此“师傅”在这个环节会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
实战经验是用时间“堆”起来的。刘亚威说,在实操训练中,操作员针对不同机型不停地练习,至少得对接上千架次飞机,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训练。
新京报记者吴婷婷
摄影/新京报记者陶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