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里的消防管线首次连接成网,上下水系统按需疏通……趁着疫情闭馆期间,恭王府博物馆完成了一次基础设施“隐性”提级。该馆馆长冯乃恩说,未来还将启动三年修缮计划,将府邸和花园古建集体“焕亮”,彩绘和园林等也将同步启动数字采集。
今年,恭王府博物馆的数项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都围绕“水”下功夫。先是更换了消防管线,尤其是将后花园使用了近40年的老管线集体更新。恭王府府邸和花园腾退历时数十年。“花园曾被多家单位占用,还曾经有一些居民院。所以管道最初铺设也是各自为政,并未打通。”恭王府博物馆古建部副主任杨树勤介绍,当时采用的是直埋管,容易漏水损坏,不宜检修,这次维修将有条件的地方更换成了通行管沟和半通行沟。
如今,恭王府花园的消防管道已经连接成网。每隔三五十米就会有一处管井。未来,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入井保养管道,避免每次维修需要先刨地,才能维修管线。
花园里的上下水管道也一并提级。比如将游客服务区等地方的饮用水管道和卫生间的给水系统进行了更换,改善了曾经水流不畅等情况。
排水系统则按需进行了“疏通”。“这次施工赶上雨季,我们逐一排查了积水处,增加了900多米的排水管道。”杨树勤说,以后再下雨,基本馆内地面不会有积水现象了。
恭王府博物馆府邸及花园的空调系统已经使用了十多年,按周期进行更换。杨树勤说:“新空调制冷效果更好,夏季观众在展厅室内参观将更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工程改造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批复的方案执行,按照原管线原路径改造,未在古建筑上多打一个孔,地面施工都是严格按照原工艺原传统的做法恢复,没有多挖一铲土。
恭王府府邸内的银安殿、一宫门建筑进行了彩画除尘及下架油饰等。馆内的导向标识系统也变样了,每一个新标识都添加了“福元素”——蓝底金边的标示牌上“飞”上了蝙蝠元素,象征“福”到眼前;综合服务处的匾额上也有类似的标志。冯乃恩说,闭馆期间我们拆除、清理了园内的全景图、区域导览等原有标识,新标识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准符号。
未来,恭王府博物馆将迎来更多变化。除了修缮,工作人员将同步启动一系列数字化采集。
“比如王府花园里的甬路、叠石等都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杨树勤说,目前王府每年都有日常保养维修,而今后三年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将彻底消除古建筑的“亚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