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能详的一首《沁园春.雪》是伟人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学作品之一。“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沁园春”词牌名始于初唐,是古调,双调一百四十词,平韵,别称寿星明。
相传,这首词伟人写成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公之于众,反而经过将近九年的蛰伏,才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以发表。
《沁园春.雪》虽然历经尘封,但是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全国轰动。这首词,展现的不仅仅是伟人超高的文学素养更是通过它传达出了一代伟人过人的气魄和超越常人的眼界与胆识。在文学上,政治上均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沁园春.雪》发表时有多轰动?伟人的文韬武略从此天下皆知。
一、蛰伏九年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伟人代表作,这首词诞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伟人和彭老总1936年2月,在红军长征期间率领红军部队到达陕北,正准备渡河东征,到前线参与抗日。
陕北的2月正值严冬时期,当时,
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之词——《沁园春.雪》。然而,
中国人民大多了解伟人在思想路线与斗争上的非凡才干,反而忽略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伟人一生所做的诗词并不算多,较世人熟知的也就二十多首,但这二十多首诗词依然充分显示了伟人在文化上的造诣。
尽管万里雪景在长城、黄河、秦晋高原的烘托之下,
更精妙的是下阙,伟人以“江山如此多娇”承上启下,穿越上下五千年,写下一段简短而有力的史论,先是批判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年的帝王制度,继而以豪迈的姿态抒发了对未来之势的判断。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少人第一次读的时候,都会被最后一句深深震撼。今朝的风流人物,究竟指谁?在伟人的注解中,其实已给了我们答案,今朝人物不是特定的谁,
当然,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眼中,伟人本身,更是点题之精髓。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直到1945年11月,这首被伟人雪藏起来的《沁园春.雪》才得以在机缘巧合中公之于众。1945年正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际,共产党与国民党之争也日趋白热化。
1945年8月,伟人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在重庆期间,伟人也接洽了各方好友。其中,柳亚子便是特殊的一位。
柳亚子
柳亚子,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伟人在重庆谈判期间柳亚子写了一首题为《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泽东》(后又题为《赠毛润之老友》)的七律,作为礼物赠送于伟人,文人相交,柳亚子同时也希望可以得到伟人回赠诗词。
几日之后,伟人回访柳亚子,
柳亚子获得伟人诗词之后,欣喜万分,并对这首豪迈之作称赞不已,希望可以安排发表在《新华日报》。
但《新华日报》刊发了柳亚子先生为《沁园春.雪》写的和词。
据说在《沁园春.雪》的和词发表之后,碰巧柳亚子先生的朋友举办了书画展,其中展出了柳亚子录有《沁园春.雪》原词的柳亚子新诗稿。
得以拜读的人们,纷纷被词中的壮丽豪迈之气所折服,迫不及待拿出笔来誊抄,以此流传。而誊抄原稿的人中,就有当时《新民报晚刊 》的编辑吴祖光。
一时之间,
更加有趣的是,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
然而,事与愿违,征集的文章大多都是平庸之作。
国民党统治区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当时对伟人的认识是片面的,大多数人都以为伟人只是一个草莽之辈,缺乏文化底蕴
。然而,《沁园春.雪》所体现出来的文采、胸襟、气魄无不令人钦佩。文化界和政治界,均因这一首词而受到极大的震动。
因此,《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在诗词如此震撼人心的事实之下,国民党当局的各种反击都显得十分苍白无力。文人政客、先进思想者、普通百姓均通过这一首词感受到了伟人的文韬武略。